霍雨蕾
摘要:纵观延安时期音乐艺术,无论基于革命价值、历史价值还是文化价值的角度,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在丰富军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延安时期 音乐艺术 价值
延安时期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所有抗战时期,这一时期,根据其时代特性,產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时代特点鲜明的音乐作品和戏剧表演作品,在当时对抗战的宣传和鼓舞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有些作品到现在还在广为传唱和演出,对当代艺术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延安时期音乐艺术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众所周知,延安的音乐运动发生于我国的抗战时期,可见,其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战斗性,此时的音乐不仅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爱国热情,更增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息,其成为了一种宣传、配合抗战的精神武器,在启迪中华民族积极抗战方面发挥出了先导作用。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逐渐发展成为加强文艺抗战的重要力量,不管是在加强军民思想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是促进大生产运动的持续进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宣传抗战思想、实现军民团结以及有效提高战斗力的最为重要工具的延安时期音乐艺术,在对军队的思想作风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宣传了全民抗战的思想,深化了全民抗战主题;其次,进一步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巩固了军队在人民群众中形成的良好形象。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当时的革命歌曲,即使是基于加强军民的思想教育以及宣传政策的目的进行编写的,但是其中的革命民歌以及工农红军歌曲则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群众获得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 社会价值
基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传播,只要是宣传抗日的音乐,无论在报纸、广播还是新闻等舆论宣传阵地,都会对其进行积极传播。可见,当时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具有较为广泛的舆论支持。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能够实现零距离传播的原因在于其具有认识、教化的社会功能。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在中华民族的心灵生活处留下了特定时代的物态化意向,它不仅帮助人们认识了当时的历史真理和价值,更加帮助人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此种教化功能使得人们获得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价值尺度和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我国民族性格的基础。
(三)艺术价值
延安时期音乐艺术作为中国革命中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在传承与发展我国民间音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延安时期我党制定的政策传承并促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也十分重视延安的民间音乐。
(四)政治价值
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具有一定能动性,文化依赖于其所处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发育,同时又对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毛泽东极为重视革命文艺,其当时提出“两种军队”即武装抗日军、文艺抗议军的观点,进行了文艺在革命事业中地位及作用的充分估计。毛泽东的延安文艺思想实现了马列主义文艺观同中国文艺活动实践的紧密结合,致使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独具政治价值。
二、延安时期音乐艺术对当前我国文艺发展的启示
(一)强调“民族性”的文化意识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着重强调其民族性的重要性,其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基于文化的民族性进行中华名族独立的维护,利用繁荣的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基于毛泽东的观点,文化建设离开了民族性,就不能够为中华民族接收和认同,这样的文化建设缺乏凝聚力,难以实现中华各民族的团结,最终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以及繁荣发展。可见,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的民族性。
(二) 重视“科学性”的文化特征
科学性即反对所有的封建、迷信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统一。在如今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正确的科学指导思想,还要坚持具体可行的方法。只有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基于科学的世界观才能实现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大众化”的文化原则
大众化原则即为群众性原则,文化建设要面向、依靠、服务于人民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原则就是就是要求文化对象要凸显群众主体,其规定了我国的文化建设不是服务于少数人群的,而是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在文化源头上实行群众取向的凸显,同时,文化的发展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三、结语
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作为我国革命文化传统和光辉成就的抗战文化,属于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民族抗战时期形成的爱国情结、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革命文化传统需要我们的继承与发扬。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抗战中形成的延安精神大力弘扬,使其内涵融入现代民族精神中,对当代的文化精神进行重塑,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鼓励当代中华民族积极投入到祖国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的建设宏伟蓝图中。
项目名称:
本论文为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基金2013年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WXC41Z。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宋洋.抗日民主根据地音乐社会影响力的刍议[J].文化学刊,2010,(03).
[4]王玉苓.浅论中国现代史上革命战争与革命音乐[J].文化学刊,2009,(01).
[5]姜昕.延安解放区音乐大众化思潮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年.
[6]董丽娜,黄建国.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探索及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03).
[7]马颖.“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初谈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初建时期的教学与实践[J].音乐生活,2010,(05).
[8]张明胜,郭林主编.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