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玲,罗一平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广东 佛山 528300)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自主神经系统由于精神、心理、神经内科分泌和代谢的变化所引起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综合征。更年期是女性由生育期向老年期的正常生理转化过渡时期,但是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雌性激素波动或减少,会导致以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为主的生理症候群,并伴有神经心理症状,这就是所说的围绝经综合征[1-2]。目前国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激素替代治疗,但是直接补充大剂量的雌激素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肺栓塞等疾病的发生[3]。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心理症状常格外突出,而患者的心理情况也会对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治疗的更好方式。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42例。入选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与《妇产科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的标准[4]。其中自然绝经93例,手术绝经49例。排除已知或疑似妊娠、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合并症患者。上述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对照组: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
1.2方法 对照组: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情绪和精神状况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山东省平原制药厂,国药准字:H37023047),每次1~2 mg,每日3次,谷维素(天津亚宝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91)每次20 mg,每日3次;对骨质疏松较重的患者进行补钙药物治疗;对月经紊乱的患者在诊断性刮宫术后3 d口服地屈孕酮(荷兰Solvay Pharmaceuti cals B.V.注册证号: H20020632,10 mg×20 s),每次1片,每日2次,同时补充铁剂、维生素C、蛋白质,根据患者出血量酌情调整药剂。激素替代治疗:口服补佳乐[(DELPHARM Lille S.A.S.,国药准字:J20130009,1 mg×21 s),每日1片]或遵医嘱口服优思明[(通用名:屈螺酮炔雌醇片,Schering GmbHCo.Produktions KG,国药准字:J20080085),每日1次,每次1片,连服21 d,根据治疗效果调整用量和疗程]或达英-35[(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03),每日1次,每次1片,连服21 d,根据治疗效果调整用量和疗程];从第3个月开始口服安宫黄体酮(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715),每日8 mg,3个月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干预,首先对所有的就诊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主要症状、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让患者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病理原因,减少患者心理困惑导致的压抑和焦虑;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倾听和解答,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给予积极关注。给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帮助患者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让患者家属参与到相关健康知识的学习当中,让患者了解如何及时发现心理异常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引导。每2周举行一次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身心健康活动,由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内分泌科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及护士进行讲座和问题解答,每次30~40 min,由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活动以讨论会、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对患者进行心理情况调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不良心理状况的患者进行单独约谈和免费心理咨询帮助。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使用SCL-90量表进行测量,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测量两组患者在接受药物和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雌激素变化检测的方法是: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空腹血3 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并进行对比。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和阳性项目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和阳性项目总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情况的比较 (分)
对照组: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
2.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激素的改变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雌二醇、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雌二醇、FSH、LH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激素改变情况
对照组: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FSH:促卵泡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
围绝经期的女性机体上从性成熟的生殖期逐渐转向衰老,性激素有较大的变化,因此会引发一系列的躯体及心理变化,除生理原因之外,围绝经期女性会面对空巢、父母朋友离世等重大生活事件,也会导致围绝经期女性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影响身体功能。心理对生理活动的影响也已经得到相关研究的证实,因此良好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和改善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5]。
对于围绝经期患者来说,首先,增加社会支持因素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作为院方应当联合社区等机构共同组织健康知识宣讲等活动,帮助更多人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生理变化、护理调整方法等内容,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并进行积极治疗调整。社区心理干预提供的相关知识宣讲、提高社会支持等可以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心理状况[6]。另有研究指出,增加患者的社会支持因素可以使患者亲属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后能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生理和情绪问题,共同帮助患者应对围绝经期遇到的潮热出汗、心悸、脾气暴躁、情绪起伏大等情况,这样可以避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加重,减轻患者的社会心理压力,避免来自亲人方面的不良暗示,帮助患者心态的调节促进雌激素的良性调节[7-8]。
此外,患者本身在接受心理帮助和治疗后,在医院参加院方举办的心理帮助活动,可以遇到跟自己类似的患者,共同交流病情,得到医师的帮助,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9-11]。由于心理社会因素本身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调节心理社会的平衡,改善患者人际关系、融洽患者家庭气氛、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都能为患者纠正错误信念、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躯体化症状,从而协同药物治疗一起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起到良好的治疗帮助效果。研究发现[12],夫妻同住以及子女关系较好等家庭因素都可以提升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对本研究结果的补充,可以考虑在健康知识宣讲期间提高此方面的干预,以期达到更好的心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较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能更好地帮助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调整雌激素水平,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血清中的雌二醇水平,降低FSH和LH的水平。心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降低或消除抑郁、敌对、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理干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调理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亚凡,封纪珍,王文立,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10,32(2):223-225.
[2] 胡立君,高凤春.综合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雌激素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94-2996.
[3] 蔡旺,齐茹.综合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雌激素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551-3552.
[4]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0-330.
[5] 吴小立,韩自力,钟智勇,等.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影响因素的综合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3):599-602.
[6] 贺巧丽.社区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5):1217-1218.
[7] 孟昭蓉,杨东东.中医心理介入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71-71.
[8] 孙红娜,裴改社,刘学君.中西医结合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10例[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07-1509.
[9] Zhou B,Sun X,Zhang M,etal.The symptomatology of climacteric syndrome:whether associated with the physical factors 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n perimenopausal/post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anxiety-depression disorder[J].Arch Gynecol Obstet,2012,285(5):1345-1352.
[10] Zheng J,Li J,Song LY,etal.Comprehens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for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in women:a community study[J].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2011,9(3):287.
[11] Colpani V,Oppermann K,Spritzer PM.Association between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lower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remenopausal,perimenopausal,and postmenopausal wome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Menopause,2013,20(5):525-531.
[12] 王树玲,刘春文,赵婷,等.围绝经期妇女心理问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49(5):468-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