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4-03-26 17:43侯建锋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感受阅读兴趣

侯建锋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感受,培养思维方式的阅读课教学模式。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以及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感受 思维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感受,培养思维方式的阅读课教学模式。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以及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很有必要的。

一、阅读教学,首先应从表达形式——语言因素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语言因素看,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分年级开展具体读书活动。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提高学生口头,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阅读延伸活动、讲故事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从而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从而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大大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其次应从思维方式——心理因素入手,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有的是讴歌历史的或现代的、祖国的或外国的伟大人物,为祖国、为民族、为人类英勇奋斗、刻苦钻研、创造发明的英雄业绩;有的是赞美亲情、师生情、友情;有的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大自然美景以及伟大的建设成就。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驰而神往,拨动他们的心弦。从而感受到蒙古大草原的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

三、阅读教学,最后应从感受方式——环境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环境因素看,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的知识不同,他们认识的水平深浅程度不同,如果不加以引导,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文章的思想内容是贯串于字里行间的,作品的一词一句往往具有震动人心的力量,只有通过理解字、词、句、段、篇,才能理解文章表达的情与理。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文章的思想内容是贯串于字里行间的,作品的一词一句往往具有震动人心的力量,只有通过理解字、词、句、段、篇,才能理解文章表达的情与理。

从文入情,以文悟理。从阅读来讲,读懂可止。但是从阅读教学来讲,读一篇文章理解到此,并未结束,还应该以理明文,即从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表达形式;从语言表达方法上再加以分析、研究、体会,进一步加深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和情与理的统一性。也就是说,阅读一篇文章,必须寓理于文,寓情于文,寓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过程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情感受到陶冶。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受阅读兴趣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