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减轻学生学习心理压力

2014-03-26 08:41莫匹隆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学习教师

莫匹隆

【摘 要】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2.坚持正面说服教育,提高批评的艺术性,不体罚、讽刺学生,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3.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抗压能力。4.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5.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共同发展,不以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减轻学生学习心理压力。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学习 心理压力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首先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作为教育主阵线的学校,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前提。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传统的认为老师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还应包括:⑴师生间的人格地位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果教师上课时常用训斥的语言,批评学生时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场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造成紧张,影响他们的情绪。⑵生生间的人格平等。教师的心目中不应存在优生与差生,相信每个学生同样具有进步的可能。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创造出这种民主的氛围,这样就能产生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学生会更加尊重和信任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就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听到最多的、在教材中看到最多的是:“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你是怎么算的”“你怎么想的”……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绽放,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个性。

只有在人性流淌的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感到自己的尊严。在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不再有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不再把自己当作权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老师有困难了,求助于他们,和他们共同商量好办法。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就无拘无束,愿意作老师的帮手,愿意说出自己的方案,从而顺利地导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坚持正面说服教育,不体罚、打骂、讽刺学生

学生难免会做错事和违反校纪校规,教师必须认真了解情况,做细致耐心的说服工作,杜绝体罚、讽刺、挖苦学生。有的教师性格比较暴躁,在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下往往会冲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批评的艺术性,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心境。特级教师钱梦龙,有一次他到外地上公开课,有位同学迟到了,显得十分难堪,此时钱老师却说:“这位同学虽然迟到了,但却是十分喜欢学习的好学生,你们看,他跑得头上都冒汗了,想把因迟到而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原先以为会受到批评,却意外地受到赞美,这位同学心情愉快,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气氛感染了周围的同学,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作业本中的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个“笑脸”,一颗鲜红的“五角星”,一个简单的“优秀、真棒、进步”,能让学生激励好长时间。例如,今天的作业突然有了进步,有的老师就会在本子上写上:今天你的作业做得真棒,相信以后的你做作业都会这么棒;如果学生今天的作业出现的字迹马虎,如果这样写:“字迹再工整一些,你的作业会写得更漂亮”“昨天怎么了,你赶时间吗?”本是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起学生的反思。

“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情感、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心理过程有着启动、导向、维持与强化的作用。

情感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情感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无论是谁,持久地从事一项无兴趣的活动,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有损身心健康。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介绍数学发展历史和一些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的圆周率、刘徽的极限思想、杨辉三角形,及古代著作《九章算术》……以及现代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成就、“鸡兔同笼”“七巧板”等中国经典的数学问题、鲁班造锯与类比思维、曹冲称象与等价转换、司马光砸缸与逆向思维等,这些丰富的背景资料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妙。如果利用这些历史故事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意志力是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上自觉克服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向孩子讲述居里夫人在艰辛的条件下学习和研究的事迹、张海迪与疾病作斗争和顽强学习的事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在生活中,有远大的理想与目标,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兴趣与爱好,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对挫折的忍耐性与意志力,自信心与好奇心强的学生抗压能力强。

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淡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因此教师如果勤于观察,善于分析,认真分析,研究造成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诱因,及时加以疏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endprint

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教学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遏制了心理与社会性功能的发展,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心理障碍和负担,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积极创造出适合学生主体发挥的教学模式和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实情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机会和空间。

在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时,我进行了这样设计: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矩形 、 菱形、 正方形 、 等腰梯形的性质 , 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1. 画图探究,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2. 量出四边形内角所有的值,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3.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由上面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4. 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由上面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呢? 移动四个顶点呢?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让学生活动探究、小组讨论,发现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究、小组讨论中,获得了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转厌学为愿学和乐学。

留给了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思、讨论、自练等方式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提高了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五、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共同发展

由于人的差异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一刀切”,以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是不科学的,所以应面向全体针对不同的层面,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目标分层要求。对学困生层、中层生层、优秀生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课堂活动中在提问的设计上进行针对性的分层设计。

哪些问题是针对优等学生设计的,哪些问题是对中下层次学生而设计的;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学困生乐意回答问题,心理压力轻。

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课堂训练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

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2+4x+4; (2) 25a2+10ab+b2;

(3)(x+y)2+10(x+y)+25; (4) (a+b)4-18(a+b)2+81。

基础差的学生做(1)题,中等层次学生做(2)(3)题,优秀学生做(4)题。

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基础差的学生不至于由于做不了难题而抄作业或增加心理压力。

测验中,不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选做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选做题20分。这种“保底”测试,学困生的分数不会太难看,减轻了心理压力,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endprint

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教学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遏制了心理与社会性功能的发展,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心理障碍和负担,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积极创造出适合学生主体发挥的教学模式和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实情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机会和空间。

在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时,我进行了这样设计: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矩形 、 菱形、 正方形 、 等腰梯形的性质 , 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1. 画图探究,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2. 量出四边形内角所有的值,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3.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由上面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4. 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由上面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呢? 移动四个顶点呢?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让学生活动探究、小组讨论,发现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究、小组讨论中,获得了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转厌学为愿学和乐学。

留给了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思、讨论、自练等方式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提高了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五、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共同发展

由于人的差异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一刀切”,以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是不科学的,所以应面向全体针对不同的层面,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目标分层要求。对学困生层、中层生层、优秀生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课堂活动中在提问的设计上进行针对性的分层设计。

哪些问题是针对优等学生设计的,哪些问题是对中下层次学生而设计的;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学困生乐意回答问题,心理压力轻。

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课堂训练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

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2+4x+4; (2) 25a2+10ab+b2;

(3)(x+y)2+10(x+y)+25; (4) (a+b)4-18(a+b)2+81。

基础差的学生做(1)题,中等层次学生做(2)(3)题,优秀学生做(4)题。

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基础差的学生不至于由于做不了难题而抄作业或增加心理压力。

测验中,不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选做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选做题20分。这种“保底”测试,学困生的分数不会太难看,减轻了心理压力,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endprint

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教学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遏制了心理与社会性功能的发展,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心理障碍和负担,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积极创造出适合学生主体发挥的教学模式和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实情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机会和空间。

在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时,我进行了这样设计: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矩形 、 菱形、 正方形 、 等腰梯形的性质 , 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1. 画图探究,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2. 量出四边形内角所有的值,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3.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由上面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4. 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由上面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呢? 移动四个顶点呢?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让学生活动探究、小组讨论,发现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究、小组讨论中,获得了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转厌学为愿学和乐学。

留给了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思、讨论、自练等方式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提高了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五、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共同发展

由于人的差异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一刀切”,以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是不科学的,所以应面向全体针对不同的层面,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目标分层要求。对学困生层、中层生层、优秀生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课堂活动中在提问的设计上进行针对性的分层设计。

哪些问题是针对优等学生设计的,哪些问题是对中下层次学生而设计的;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学困生乐意回答问题,心理压力轻。

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课堂训练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

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2+4x+4; (2) 25a2+10ab+b2;

(3)(x+y)2+10(x+y)+25; (4) (a+b)4-18(a+b)2+81。

基础差的学生做(1)题,中等层次学生做(2)(3)题,优秀学生做(4)题。

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基础差的学生不至于由于做不了难题而抄作业或增加心理压力。

测验中,不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选做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选做题20分。这种“保底”测试,学困生的分数不会太难看,减轻了心理压力,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学习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缓解心理压力10法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