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浩华
【摘 要】当今中职学生普遍厌倦上英语课,要是再按传统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模式上课,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两年的实验,我发现,将英语上成一节欣赏课,是当前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语、欣赏课、学习兴趣、创新、课堂教学
人们都说当中职学校的老师难,当中职学校的英语老师就更是难上加难。确实,中职学生普遍厌倦上英语课,要是再按传统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模式上课,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怎样使中职学生喜欢上英语课,确实是件让英语老师费思量的事情。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发现将英语上成一节欣赏课,是当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就笔者的英语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浅谈如下:
一、多彩的教学——活色生香的课堂
比如在讲授《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一级教材中Unit Six-Family这一单元时,笔者会制作精美的课件,先用图片组成Family Tree来介绍家庭成员间的称谓。继而展示各国皇室的王子和公主的图片,包括英国的威廉王子、哈里王子,摩纳哥的卡西拉吉公主,瑞典的维多利亚公主,日本的爱子公主,文莱的阿齐姆王子的大幅照片。英俊高贵的王子,漂亮优雅的公主,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继而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引出:
— What does Prince William look like?
— He has……
学生能专注地盯着照片,眼中尽是欣赏的目光,然后陆陆续续地用英语说出自己心中的王子和公主的形象。
再点击王子与公主照片下面的关于他们的职业特点的英文注解,让学生猜测他们的职业:
— What does Prince William do?
— He is……
就这样,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在学生的踊跃回答中得到一遍又一遍的操练。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笔者真正体会到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即使像讲授单词或讨论等形式较为固定的环节,只要老师多思多想,一样能激发学生无尽的兴趣。
如在《英语基础模块1》Unit 3—Shopping这一单元中,教授单词时笔者会先播放英文的广告视频,然后让学生猜测广告中的商品,让学生的回答来导出单词。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而且使教授单词这样枯燥的环节充满乐趣。在此单元的讨论环节中笔者会设计一个新颖的话题:
Discussion:
If you have 1,700,000 yuan, what can you buy in China?
(假如你有1700万元,你在中国能买到什么?)
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本能的欲望希望能改变现在的生活,即使是这些十六、七岁的学生,他们也会有钱、权、名等原始欲望。所以让他们幻想自己当一名富翁,他们的话题会像泄闸的洪水般汹涌澎湃,滔滔不绝。各种让你忍俊不禁的答案,使你陶醉在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中。
最后在总结时,用图片向学生展示1700万元在英国能买到什么?笔者引用最近的一则新闻,一名富翁用1700万元在英国买下了一座小村庄:这个小村庄里有一座建于14世纪的古堡、一座小教堂、一个小公园、十几栋乡村别墅,还有一个小酒吧。
古朴的古堡、宁静的小教堂、安逸的小公园、素雅的乡村别墅、温情的小酒吧,当我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张张这个小村庄的美丽照片时,学生不时发出“啊、啊”的惊愕和赞叹声。有的学生甚至灵机一动地向我发问:“老师,1700万元在东莞也就只能买到一套豪华别墅啊!怎么在英国就能买到一个村庄?”“是呀!不是外国的东西比中国贵吗?”“Its impossible!”“Its a joking, right?”
看到学生用中英文集合的腔调发问时,笔者感到非常错愕,也为这组图片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他们的善于思考而感到无比的欣赏和兴奋。
只要老师肯动脑筋,即使学生多么讨厌的教学环节,也能做到姜太公钓鱼,使学生自动上钩。比如单词听写,笔者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 在网上下载一种制作cross words(英语纵横字谜)的软件,将要听写的单词输入电脑就会自动生成一个英语纵横字谜,让学生填写字谜代替单词听写。2. 用幻灯片展示要听写的单词,并将单词的字母顺序打乱,要求学生写出字母正确排序后的单词;也可将单词的个别字母空出,让学生补全单词所缺的字母。这两种方式是将学生厌恶的单词听写变成有趣的英语游戏来检验学生的单词记忆。在游戏中完成单词听写,学生学得轻松,我们也教得愉快。
其实,只要老师能勤思多想,我们也可以告别沉闷的英语课堂,我们的英语课也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二、课里课外——有特色的文学欣赏课
要使学生发现英语的美,就应使英语与西方文学结合起来。就好比学习中文,是将中文与中国文学结合起来学习的。要是离开了文学欣赏,语言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西方文学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只选取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三个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欧美通俗文学进行教学。怎样上文学欣赏课,才能提高学生的欧美文学鉴赏能力,才能使学生不会因为文学的高深难懂而望而生畏呢?
为此笔者采用了任务型教学的方法,这也是中职学校现在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每种文学流派前,都布置学生完成以下的资料搜集任务:
1. 此文学流派兴起形成的历史背景。
2. 重要的作家、作品。
3. 文学特色及基本评价。
每个学生(也可以以小组进行)可以选择这三个项目中的一个做资料搜集,然后打印出来上交,再评选出优秀的学生(或小组)。上课时,当众给这些优秀的学生颁奖(奖品是零食或学习用品),然后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充当小教师,向其他同学讲授自己的资料搜集。有的学生极富表演欲望,会“装腔作势”地自我表演一番,那种忘我的状态仿佛那三尺讲台就是属于他的;又有的学生含羞答答,那种扭扭捏捏的神态让人难掩欢笑……那是一幕幕令人难忘的画面,他们既成长了自己,又逗乐了老师、同学。endprint
最后,再展示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此时,学生总是带着一颗好奇的心仔细聆听,看看自己的搜集结果跟老师的有什么不同。
此外,笔者还组织了一个第二课堂——《西方文学电影欣赏》,放映每一个西方文学流派作品改编的电影。如: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百年孤独》《哈利.波特》;“意识流”文学:《追忆似水年华》《此时此刻》;欧美通俗文学:《教父》《昏迷》《达芬奇密码》等。
电影播放完后,再进行独到的点评,或让学生说说观后感。学校里很多老师都会感到奇怪的问笔者:“怎么报你第二课堂的学生几乎都是你教的班上的学生?”笔者想这就是学生对笔者的文学欣赏课感兴趣的体现,这个第二课堂是笔者课堂外教学的延伸。
三、走出课堂——图书馆里的阅读课
英语的课堂不应局限在教室里,有时走出课堂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图书馆里上阅读课,只要老师肯花心思,组织得当,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笔者学校图书馆里有大量的英文报刊、杂志、小说。报刊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Time Digest》《电影周报》英文版;杂志如:《Beijing Review》《英语沙龙》《英语学习》《英语角》《海外英语》等;小说如牛津大小书虫系列的外国文学名著等。
琅琅满目的英文图书为阅读课提供丰富的素材。笔者在图书馆里的阅读课是按以下三种模式展开的:
1. 主题阅读
设立一个特定的主题如:Music(音乐)、Personage(人物)、Society(社会)等。学生必须在英文报刊杂志中查找有关这一主题的内容,每找到一个后就举手,笔者走过去核对后就在学生阅读能力评价表中作一记录,然后将记录换成量化分给学生奖励。
2. 美文选读
学生在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文学作品中摘选自己喜欢的一篇或一段短小精悍的美文,在阅读时间结束后上台朗诵。同时,在学生阅读能力量化表中给出得分,并将其换成量化分奖励学生。
3. 模块阅读
模块阅读包括时事评论、西方文学、中西方文化差异、世界旅游景点等。由于主题宏大,范围宽广,所以允许学生在中英文资料中查阅。每次笔者指定一个主题后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为减少难度,学生在探讨时说中英文均可。然后在学生的阅读能力评价表中记录发言学生的得分,并换化成量化分给学生奖励。
附录:学生阅读能力评价表
学号 姓名 主题阅读
(次数) 美文选读
(1-5分) 模块阅读
(1-5分) 量化分 总评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英文的报刊杂志中蕴含着当今英语中最基本、最流行、最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速度和效率,而且能使学生了解当今英语世界的最新资讯。有时将学生从英语课堂中解放出来,换一个地点、换一种新的方式学习,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比传统的“满堂灌”的英语课堂中学到得少;有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自由的课堂学习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敢不敢去创新,肯不肯去实践。
人们常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认为,英语课也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师生发现美的眼睛。怎样才能使学生发现英语课的美?是不是只要英语老师夹着课本去上课,像传道者那样,天天传道 “听、说、读、写”的传统“经书”就可以吗?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正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施建农教授所说,老师应“积极组织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学生来说,‘无意注意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往往是因为某些课程有趣而认真学习的,而不是因为他们很明确它的重要性。由于无意注意通常不受意志的支配和不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充分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兴致勃勃地学到许多知识,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
综上所述,只要老师勇于创新,将英语课上成一节欣赏课,并敢于将此实践,使学生发现英语课的美,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失为当前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正如一个好的老师,不会试图把学生带进他个人知识的殿堂,而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口,提高他们自发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施建农,徐凡主编. 发现天才儿童. 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