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婧
合谷穴注射催产素治疗第二产程延长临床分析
白婧
目的 探讨合谷穴注射催产素治疗第二产程延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第二产程延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催产素治疗,催产素2.5U溶于0.5%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催产素合谷穴注射治疗,注入催产素0.25mL。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产程进展总有效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催产素合谷穴注射治疗第二产程延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
催产素;合谷穴;第二产程延长
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120分钟称为第二产程延长[1]。良好的产力为产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子宫收缩不佳,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可直接威胁胎儿生命健康。可导致胎儿于盆底受压、缺氧,产妇会阴压迫及坏死等严重并发症[2]。缩短第二产程为保证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对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第二产程延长患者给予少量催产素合谷穴注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第二产程延长患者均为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触诊宫缩强度为±/持续时间小于30s,子宫收缩频率小于2.5次/10min。均为初产妇。并发妊高征2例,胎膜早破1例。孕周37~42周。排除产道异常,胎位异常患者,排除合并心、肝、脑、肾及内分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12例,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18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7.6±3.8)岁。观察组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11例,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19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5±3.7)岁。2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催产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30516)治疗。给予催产素2.5U溶于0.5%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8滴/min开始逐渐增加至24滴/ min,宫缩改善不明显的患者加入催产素至浓度为1%,滴速同前述。调速原则为每15~20min调速1次,至出现规律宫缩。
观察组采用催产素合谷穴注射治疗。采用1mL的注射器抽吸催产素1mL,消毒右侧合谷穴后,针刺刺入,找到麻胀酸感后注入催产素0.25mL,无效者于5min后在左侧合谷穴采用相同方法注射1~2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后产程进展情况,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情况。
1.4 疗效标准 参考的相关标准进行[3],即:治疗5min内宫缩加强,间隔时间1~2min,持续时间40~60s为显效;治疗后5~7min内宫缩加强,间隔时间3~4min,持续时间40s以上为有效;治疗后宫缩与治疗前无差别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产程进展显效16例(53.3%),有效5例(16.7%),无效9例(30%),总有效率70%。观察组观察组治疗后产程进展显效24例(80%),有效5例(16.7%),无效1例(3.3%),总有效率96.7%。观察组治疗后产程进展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2±1.3)分、(7.8±1.5)分、(8.9±1.6)分。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5±1.4)分、(8.0±1.3)分、(9.1±1.5)分。2组患儿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二产程是指从子宫颈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用时1~2h,经产妇数分钟至1h,大于2h即为第二产程延长[4]。第二产程延长,产道受胎儿压迫过久,可发生缺血性坏死,导致产后发生膀胱阴道瘘,胎儿宫内窘迫,胎头受压过久而导致颅内出血[5]。故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对减少母婴并发症意义重大。
本组60例产妇均有第二产程宫缩乏力,单纯行会阴切开而不纠正宫缩,会引起第二产程延长,增加产妇感染的机会[6]。通过给予催产素,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在引产及催产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7]。合谷穴为手阳明经原穴,有通达三焦原气、调节内脏功能的功效。针灸可发挥双向良性调节作用,针刺合谷穴可兴奋中枢大核神经元,对全身产生镇痛作用,对针刺穴位近节段的伤害性反应下行抑制作用强[8]。穴位注射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针刺、注射药物对穴位刺激、药理作用等综合作用效果。(2)穴位注射可显著减少药物用量,使得药物不良反应显著减少。(3)穴位注射可减少针刺留针时间,患者可在穴位注射后即可任意进行活动。(4)穴位注射后,机体吸取药物需要一定时间,可保持对穴位内较长时间的刺激。(5)穴位注射可由单人完成,在无助产士的帮助时,不影响患者的治疗。通过穴位注射可持续发挥针刺作用,加之药物本身的促进宫缩作用,使临床效果更佳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催产素合谷穴注射治疗,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药物治疗,治疗后新生儿Apgar评分与药物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药物联合针刺治疗对新生不良反应小。综上所述,采用催产素合谷穴注射治疗第二产程延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
[1] 陈镇好.脐静脉注入催产素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原因分析[J].中华当代医学,2013,3(4):53-54.
[2] 刘家瑛,韩颖,张宁,等.电针合谷穴加催产素促进产妇宫缩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2,48(10):904-906.
[3] 赵雪萍,黄澎,黄伟伟.合谷穴注射催产素治疗第二产程宫缩乏力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33(7):864-865.
[4] 帅琴.合谷穴注射催产素治疗宫缩乏力200例[J].江西中医药,2012,30(1):44-45.
[5] 贾爱花.催产素合谷穴封闭催产35例报道[J].河北中医院学报,2013,12(3):18-20.
[6] 刘桂玲,刘春风.第二产程合谷穴注射催产素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2,1(2):147-149.
[7] 单宛平,侯箐岚.合谷穴位注射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J].临床医学,2013,18(7):27-28.
[8] 牛雪红,姜俊玲,刘晓妮,等.产程活跃期微量泵注射催产素引产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2(7):284-2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1.076
陕西 717400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白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