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芳
社区糖尿病用药依从性健康教育进展
黄萍芳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现今生活节凑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渐重,以致各种应激因素层出不穷,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方式渐趋增多,导致糖尿病这一心身疾患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门诊及住院量激增。因此采取有效手段抑制糖尿病病变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社区医院作为我国卫生系统的基层环节,社区及家庭不可避免地成为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的主要承担者,因此,社区护士通过健康教育手段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用药依从性,在糖尿病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在糖尿病疾病的防治中使用的资料进行大量参阅、整理,对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做一综述,以为社区健康教育更好的进行提供参考。
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依从性
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病,长期患病可导致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系统的慢性损害[1]。根据2007~2008年调查分析,估计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达9240万[2]。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3]。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基本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被公认是其治疗成败的关键[4]。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从社区健康教育着手,加强糖尿病的监测和预防,意义十分重大。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5]。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人群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6]。在工作中发现,不少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且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服药信从性较差[7],血糖控制不理想,导致并发症增多,影响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是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改善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8]。
1.1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但是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健康人群也是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教育目标也不同。对一般人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已进展到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及减少并发症发生进行护理。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通过建立健康档案、问卷调查等形式,评估人群健康知识程度、学习态度及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1.2 健康教育形式 糖尿病以老年人居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社区护士可采取群体教育、个体教育、个别指导、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组织交流会、义诊模式以及视频教育、健康讲座、茶话会等老年人喜闻乐见形式开展糖尿病知识宣教,介绍糖尿病知识、降糖药物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应急处理措施等,向居民普及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常识,使人们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及其危险性,提高对糖尿病及其危害性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规范用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预防并发症。生活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非常困难,这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完成的[9]。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心理疏导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需要长期控制饮食和用药,不少患者忧心忡忡,担心经济不能承受[10],对饮食、运动、用药等知识不了解,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抑郁情绪。研究发现,不良的情绪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影响甚大[11]。针对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社区医务人员可通过患者就诊、咨询、电话或上门随访等方式与患者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其治疗顾虑,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的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12]。
1.3.2 用药指导工作 糖尿病多为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王冬梅等[13]表明,58%的糖尿病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不遵医行为。杨国柱[14]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更低,只有18.8%~29.8%,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血糖控制也较差。因此,社区护士在进行教育时,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将疾病发展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效果等告知患者。让患者掌握降糖药的服用时间、适应证和禁忌证等问题;对于胰岛素的应用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回归家庭后,由家属监督并帮助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情况,有研究[15]指出,通过2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关于胰岛素注射的协作型教育模式,可有效解决患者在家中进行胰岛素注射,提高胰岛素注射依从性,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社区护士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注射步骤、角度,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三准一注意”[16]的原则,即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不可擅自改药、停药,从而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有效控制糖尿病。
1.3.3 血糖监测 糖尿病需长期应用降糖药物,疗效观察主要靠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改变而调整药物及治疗方案[17]。因此,应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正确方法,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并把每次测得的结果用专门本子记录下来,在就诊、咨询或社区医生随访时将记录本提供给医师参考,以作为治疗和用药的依据。杨秋凤等[18]通过对门诊407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下降。
1.3.4 并发症的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对急性并发症,指导患者了解并发症的常见症状,加强血糖及相关指标监测,发现急性并发症,及时救治,根据病情及时转诊。慢性并发症,采取患者自我监测及对患者进行检查相结合,检查项目包括:(1)眼:视力及眼底检查;(2)心脏:心电图、血压;(3)肾脏:肾功能检查;(4)神经系统:四肢腱反谢、音叉震动觉、立位血压;(5)足:有无胼胝、破溃或溃疡等;(6)血液生化检查:血脂、尿酸、电解质等;⑺有条件者24h动态心电图/血压监测、眼底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19]。通过自我监测及检查可以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给予干预处理。
目前,在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多是医生开药,自己回家服药的传统治疗方法,患者得不到医生较详细的指导,因此对糖尿病防治知识了解和掌握不够。健康教育从医院走向社区是必然趋势。在国内,很多医院与社区形成“糖尿病护理小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士-家庭”双向反馈网络,通过数据管理模块,由医院将资料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由社区护士把对患者实施情况反馈给糖尿病小组进行修改,形成个性化方案再返回至社区、家庭,形成糖尿病医后护理协作网,使社区糖尿病防治系统化和规范化。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本社区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80%以上,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在90%以上,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愿意配合社区医生管理,坚持服药和血糖监测。患者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情绪稳定人数较健康教育前显著增加。
综上所述,在社区内对糖尿病患者通过医院-社区-个体教育模式,建立健康档案和进行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制定不同的糖尿病宣传策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身心教育,提高了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20],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2] 王志鹏,郑全良,谷新梅,等.社区健康教育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306.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
[4] 叶任高,陆再应.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00.
[5] 周文.论社区健康教育管理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2189.
[6] 乔亚.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2):65-66.
[7] 朱玉娥.应用临床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4):259-261.
[8] 何健敏,戚以勤,陈美贞,等.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3-4.
[9] 张莉娜,刘忠秀.社区干预对血压患者相关行为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120):69.
[10] 李虹.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2012,9(1):42-44.
[11] 刘凤茹,杨玉欣,张德梅.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类型心理障碍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80-82.
[12] 尹玲玲.国外糖尿病社区护理新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7):1164-1165.
[13] 王冬梅,董霞,孙淑英,等.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4,18(13):1151-1154.
[14] 杨国柱,倪介平.糖尿患者治疗依从性258例分析[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10(4):26-27.
[15] 曹癸兰,梁静,刘丽萍,等.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6,20(36):3304-3305.
[16] 崔俊梅.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包头医学,2009,33(3):179-180.
[17] 黄慧,邢寅,陈艳.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作用[J].哈尔滨医药,2010,30(3):50.
[18] 杨秋凤,林娜.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及应用效果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3):140.
[19]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3.
[20]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杂志,2001,7(3):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1.006
广西 543000 梧州市人民医院(黄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