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云 周 扬
(湖南澧县湘澧茶堂小叶野茶研究所·澧县·415500)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是6500年前大溪文化早期由城头山先民敢为人先建造的“中国最早的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进馆口,将其制作成巨大模型,向世人重点展示中国文化和文明的起源[1]。在已历经一万年文明起步与发展的湖南澧县澧阳平原(原洞庭湖西北岸沼泽边缘)560余处原始社会遗址群绽放的《中华早期文明的奇葩》[2]“仓库”里,至2013年总计发掘出土了1.6万余件各个文化时期的文物[3],其中经过4次筑城、五大文化堆积,涵盖哲学、农业、建筑、军事、手工业、婚姻、丧葬等诸多领域的城头山4千余件重点文物中,涉及与茶有关的如土陶杯等6类300余件陶器具文物,充分揭示并佐证了澧县遗存小叶野生茶树群落与土陶茶杯的文化起源关系与哲理逻辑[4],并折射出“以人为本、心忧天下、天人合一、人和茶兴”的城头山野茶陶杯的“和”文化内涵。对其深入挖掘、科学利用与经典传承,必将对创新和提高湘茶文化附加值、推动湘茶产业提质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进程、加快推进茶叶大省向茶业强省转变步伐、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千亿茶叶综合产值宏伟目标,产生深远影响。
人与茶的关系由来已久。从6千多万年前大自然衍生野生茶树后的远古原始时代人们长期采集野生茶树鲜叶生嚼生吃充饥,到当代五花八门的冲泡品饮保健,经历了“茹草饮血济苍生”到“柴、米、油、盐、酱、醋、茶”漫长的文明演化过程。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天人合一”哲理观。
据考古证实,属10万年前的远古洪荒先民——三苗部落落脚武陵山东北边缘余脉尾(现湖南澧县)生息繁衍[5],在拥有野生茶树群落的大、小桐山与拥有野生稻的洞庭湖西北岸沼泽边缘(现湖南澧县澧阳平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改生吃生饮为熟饮熟食的生活革命与生产方式变革,其中包括利用当地野茶和发明烧制土陶茶具煮泡品饮提振精神、强身健体,进而逐渐形成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城头山野茶陶杯文化[6]。
城头山先民创造的农耕文化发源地等许多个世界第一的奇迹,其实是从人类与野茶的和合起源的。也就是说,是野茶“其功致和”的独到功能,融和了先民们和舟共济的大同心理;“其性精清”的丰富内涵,铸造了先民们顶天立地的优良品质;“其味浩洁”的坦荡风格,滋养了先民们“心忧天下”的卓越风范;“其用涤烦”的净化理性,化和了先民们“与茶和大自然和谐相依其乐无穷”的美好心灵;“其道致远”的崇高意境,韵和了城头山先民“敢为人先、平和天下”的博大胸怀、远见卓识与雄才伟略。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7]”;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城头山野茶文化的起源与内涵,揭示了“以人为本、人茶和合、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实践了人茶和合天地宽的科学发展。当人类进化至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苍茫大地,洪水泛滥,瘟疫盛行,天灾人祸致人心惶惑,天地不安。是澧县大、小桐山野生茶树群落里聚居的“万顺桥”先民,利用和发明了野茶的采制储藏及煮泡饮用[8],并由城头山先民向广大聚落推广应用,从而提振了人们的精神,强健了先民们的体魄,和谐了各聚落之间的关系,坚定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信心,推动了农耕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澧县无数考古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人类7000年野茶及农耕文化发源地的事实足以佐证:是茶拯救了人类,化和了人心,凝聚了力量,催生了我们人类至今必须遵循的“以人为本”的“天人合一”观。
茶是和谐之物,又“乃万病之药”。将茶推广普及于大众广庭的日常生活,让茶与社会和善相融,发挥其人为本、和为贵、善为德、聚为力的“家和万事兴”的社会效应,利人利己,相得益彰。城头山先民正是野茶“和”文化身体力行的开拓者与践行者。
一是利用当地土陶资源垒窑烧制各种茶具让大众文明品饮。在城头山城中心的八大陶窑和分室而居的排房里,已经发现三百余件与茶有关的茶具,如制茶擂钵、装茶茶罐、烧开水用的陶豆与陶釜、舀开水冲茶用的有把的土陶杯、喝茶用的无把土陶杯等。这些出土茶文物足以证明,城头山先民在首创“丰衣足食”人类奇迹的同时,全面革除喝生水的陋习,品茶饮茶进入全体市民用以平和心境、调节身体和提振精神的日常生活[9],促进了城市的社会和谐与繁荣发展。据考古学家推测:城头山当时的繁华程度不亚于湖南长沙建城时的繁华。
二是利用当地野茶资源,组织社会分工,采制储藏交易,保障民众四季品饮。
三是利用水上交通优势和森林资源,发明制造船只,将烧制的陶杯及制成的干茶通过陶缸、陶罐包装好船运到长江沿岸及中原多地交易和推广。至4800年前的屈家岭文化中期,以城头山为起源的野茶陶杯文化随江汉平原和洞庭湖西北岸的原始民族集团力量影响传播到整个中原并发展到黄河流域[10]。保留至今的古城四周的护城河与当时周围的河域相通澧水和长江,还有已发掘出土的木桨、船艄等文物佐证:当时的城头山先民是推广野茶用于保健以及推行陶杯饮茶精神文化的奠基者和传播者。正如湖南师范大学著名茶文化专家蔡镇楚教授在他的《茶缘无射 业继盛唐》一文中论道:“常德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出土的古文物中的茶具,……以及太青小桐山小叶野茶树群落的发掘,有力地将中华茶文化的悠远历史,推进到7000年之前。”
茶与社会的和善融合,不仅由茶的文化内涵滋生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敬重、互怀敬意、相敬如宾的友好意识,而且激发出各地各部落各聚落间友好相处、和睦相亲、以善为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社会风气,形成了“家和万事兴”、“敢为天下先”的众志成城之势,中华大地终于在澧阳平原的城头山诞生了人类文明的里程碑,有效推动了各地新石器时代的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
很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将“城”认定为鉴别国家的指标,古文学关于“国家”的字眼往往带有表示城墙的义符。城头山古城都是夯土城墙,筑城工程相当复杂,从设计、测量,以至鸠工取材、取土、运土和夯筑,过往繁复,劳力密集。由筑城工程可以透视其行政组织发展的程度,大批劳动力的编组和指挥,养活他们的粮食也显示剩余生产集中的多寡,人们的精神也只有依靠喝野茶来提振。“为什么中国最早的城出现在洞庭湖澧阳平原?”因为城的出现是聚落形态演变的结果,而聚落的出现和变化基础是食物生产的不断丰富(包括吃和饮)。农业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剩余劳动,这样促使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生产而独立出来,同时也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从事必要的管理工作成为可能。结果是在这些管理人员中引发出控制生产品再分配从而聚敛属于个人财产的欲望,导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解体。另一些方面,由于人口和资源这两个变量的不平衡,一些由各种原因而得不到稳定食物来源的聚落对富有聚落财富(首先是粮食)的觊觎,这样迫使富有聚落不得不兴建和逐渐完善防设。再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定居的普通性和稳定性,人们产生了对土地的高度依赖,在原来维系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之外,又产生了浓厚的地域或领域观念。这些观念和行为的变化,直接的结果就是古城和古国的出现,就是由部落社会经由酋邦社会向早期国家的演变[11]。而这些演变进步过程,正是我们的祖先在茶叶其功致和的滋养中悟出了人类自身进步与发展同样需要“以和为贵”才能科学发展的全过程。
中国是茶的祖国,野茶是茶的祖先;“茶是中国的根,茶是和平的象征。”新的考古成果及野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告诉我们,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发明了茶的利用,创造了大溪文化早期史无前例的以和文化内涵为哲理特征的城头山野茶陶杯文化,开创了“和舟共济”的人类世界观与和谐的国家社会,人类从此产生了有统一组织的国家责任和合理的社会分工与协作。而茶正是社会和谐之根,世界和平之魂,“天人合一”的使者。我们今天利用、弘扬和传承城头山野茶“和”文化,就是要把湘茶当作“和谐之液、健康之饮”来生产,就是要把湘茶当作“和平之叶、文化之源”来经营,齐心合力铸造湘茶文化世界名片的软实力。
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灵物。她的“吸天地之灵气、含日月之精华”的天然品质,注定了涵养人类“心忧天下、和舟共济”的精神功能。万顺桥先民喝了她,在与洪水泛滥和瘟疫盛行的生死抗争中,在一条“二龙熙珠”的河上,用“神茶树”修起了心连天涯祈祷平安顺利的“万顺(年、寿)桥”,并将野茶送往四面八方“赈灾救灾”;澧阳平原先民喝了她,齐心合力在560平方公里的沼泽湖地将野生稻驯化成人工栽培稻,为解决人类吃的食物来源,“敢为人先”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彭头山稻作文化”;城头山先民喝了她,众志成城筑造了中华大地上的第一座文明古城,将农耕文明的成果播撒到神州各地开花结果。
三人合既便成众,三人行必有我师。今天,我们推进湖南茶叶产业全面提质升级,推进茶叶大省向茶业强省转变,仍然要踏着城头山先民“和舟共济”的足迹,依然要传承城头山先民“众志成城”的理念。我们领悟城头山野茶“和”文化的科学内涵,就是要以城头山先民为榜样,凝全省茶仁之智,聚全省茶界之力,汇三湘精英之策,扬湘茶始祖之风。团结就是力量,家和万事兴旺,只有全省茶仁和谐、科学的众志成城,才能滋生“提质升级”的雄才伟略;只有全体茶人“敢为人先”的“和舟共济”,才可凝集湘茶的强大合力。
千帆竞发风浪破,万脚踏石足印多。7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在一片空白的城头山创造了野茶陶杯“和”文化的人类奇迹;7000年后的今天,浩浩荡荡的湘茶大军依然可以在人杰地灵的三湘大地实现“千亿茶业”的强省梦想!
1 周小云.城头山在呼唤[N].中国文化报,2012.2.28.
2 龙泽巨.澧阳平原:中华早期文明的奇葩[J].湖南文史,1999,(1).
3 周小云.城头山——创造中国国茶民族品牌的文化根基[J].茶叶通讯,2013,40(2):40~43.
4 周小云.茶业与民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5 澧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澧县志[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 周小云.试论“澧县小叶”野茶悠远的文明演化[J].茶叶通讯,2011,38(4):47~52.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周小云.城头山——创造中国国茶民族品牌的文化根基[J].茶叶通讯,2013,40(2):40~43.
9 周小云.城头山野茶文化思考[N]湖南日报,2012.1.18.
10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澧县文物管理所。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调查与试掘[J].文物,1993(12).
11 何介均.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N].湖南画报,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