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根, 应建军
(1.宁波市电镀行业协会,浙江 慈溪315300;2.宜兴市星光陶瓷研究所,江苏 宜兴214226)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电镀污染物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新标准中六价铬的排放限值从原来的0.5mg/L降至现在的0.2mg/L。所以科研人员想方设法研发环保或低污染的电镀工艺。如镀锌层采用低铬或超低铬钝化工艺,还有无铬钝化及三价铬钝化等,其目的是减少六价铬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本文着重阐述XG-501铬缸走位剂的使用情况,给同行作参考。
铬酐120~250g/L,硫酸0.6~1.2g/L,三价铬0.5~3.0g/L,32~50℃。XG-501走位剂5~10mL/L(本品为固体,先用5倍的水稀释备用),14~23℃,15~50A/dm2,阴极Pb-Sn合金极板。
(1)加入开缸量的60%~70%的去离子水或纯水,加热至40℃。
(2)在强力搅拌下慢慢加入计算量的铬酐,待其充分溶解后,加水至标准液位。
(3)根据m铬酐∶m硫酸=200∶1,控制硫酸的使用量。
(4)加入计算量的XG-501铬缸走位剂。
(5)挂好阳极,以大面积阴极用6V电压电解3~5h,或加入0.2~0.5mL/L的酒精来增加三价铬的量,即可试镀,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原来使用的标准镀铬工艺转缸很方便,在江苏和浙江有几十个厂家使用,质量稳定,均镀能力明显提高,控制镀液也较方便。有镀液分析设备的厂家,只要按分析结果进行调整;没有镀液分析设备的厂家,可采用波美比重计测比重进行调整。先用波美比重计将原镀铬液的波美度调至12~23°Bé。镀液的质量浓度主要视所镀产品的形状而定,如简单产品取下限,凹凸较多的复杂产品取上限。标准镀铬液中铬酐与硫酸的质量比为100∶1,而使用XG-501铬缸走位剂的镀铬液中该质量比为200∶1,按这个比例可计算出多余的硫酸根。用碳酸钡将多余的硫酸根沉降,在整个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搅拌,静置后,除去槽底的沉淀物。再用大面积阳极、小阴极电解5~10h,目的是降低镀液中三价铬的量。随后加入所需量的XG-501铬缸走位剂,试镀。
(1)添加XG-501铬缸走位剂的镀铬液,可降低铬酐的质量浓度,一般控制在120~250g/L,比传统装饰性镀铬液的降低1/3以上。由于铬酐的质量浓度降低,镀件和挂具的带出损耗也减少了。可见,使用XG-501铬缸走位剂的镀铬液既能降低铬酐的消耗,又有利于含铬废水的处理。
(2)镀液可在较低温度下工作。标准装饰性镀铬的温度通常为45~50℃,而使用XG-501走位剂的镀铬液在32~40℃就能工作,夏季在常温下也能操作。这可减少加温用电或用气的费用,节约能源。
(3)提高电流效率。XG-501铬缸走位剂镀铬的电流效率可达到18%~25%,比标准镀铬的平均电流效率(13%)提高了许多。电流效率的提高可减少用电量。
(4)与稀土添加剂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不含氟离子,故不腐蚀阳极。
实践证明:使用XG-501铬缸走位剂镀铬的覆盖能力比标准镀铬的好。特别是深孔件产品,标准镀铬深孔能进25%~30%,而用XG-501铬缸走位剂镀铬深孔能达到80%以上,镀层厚度也较均匀。
(1)铬酐
作为主盐,铬酐的质量浓度高,电导率会提高,覆盖能力也有所提高,而电流效率降低;其质量浓度过低,高电流密度区易烧焦。
(2)三价铬
铬酐和硫酸是镀铬液的必要条件,还要有一定量的三价铬存在才构成充分条件。三价铬的质量浓度低,沉积速率慢,镀层软,覆盖能力差,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变小。
(3)硫酸
在镀铬中硫酸起催化作用,溶解碱式铬酸盐胶膜,使铬能顺利析出。硫酸的质量浓度对镀层质量影响很大,重要的是铬酐与硫酸的质量比,而不是它的绝对质量浓度。硫酸的质量浓度略高,镀层的光亮度和致密性好,但电流效率和覆盖能力下降;其质量浓度略低,覆盖能力较好,但镀层发花粗糙、光亮度降低。
(4)XG-501铬缸走位剂
它可以减少铬酐的用量,降低镀液温度和电流密度,而电流效率可提高25%左右。它提高了镀液的分散能力、覆盖能力和电导率,降低了槽端电压。每添加100kg铬酐,需添加XG-501铬缸走位剂(经稀释后的液体)约5L。
(1)深镀能力差
①硫酸的质量浓度偏高;②电流密度偏低;③XG-501铬缸走位剂的用量偏少。
(2)高电流密度区烧焦而低电流密度区露黄或挂具接触点有黄印子
①硫酸的质量浓度偏高;②温度偏低而电流密度偏高;③三价铬的质量浓度偏高;④阳极导电不良;⑤挂具接触不良。
(3)沉积速率慢
①镀件装挂不当;②硫酸的质量浓度过低或过高。
(4)覆盖能力差
①硫酸的质量浓度高;②温度过高;③三价铬或铁等金属杂质的质量浓度高。
(5)局部表面未镀上铬
①镀件表面有氧化膜或油污;②电流密度太低;③挂具接触不良;④镀件互相屏蔽。
(6)镀层边缘发黑或呈暗色
①电流密度太高;②镀液温度太低;③前处理不良,同时入槽时电流太大。
实践表明:使用XG-501铬缸走位剂,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实现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