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多德的史学成就

2014-03-26 10:50:29郭玉琴
关键词:波斯史学历史

郭玉琴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

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年-前430/前420年),出生在波斯统治下的希腊城市哈利卡那苏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的旷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历史巨著,被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誉为“史学之父”。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对希罗多德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许多精湛的研究成果。如解晓毅的《浅谈希腊古典史学的理性精神——以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为例》对希罗多德的理性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史学之父,不仅在于他开西方叙述体之先河,还在于他在古希腊史学发展史上,对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用批判的精神研究。”[1]还有不少学者对《历史》进行翻译,而笔者最为关注的是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松岩翻译的那个版本,他在《历史》的译序中对希罗多德作了详尽而又中肯的评价。在评论希罗多德的成就时,他概括为以下5点:一是注重实地考察;二是注重地理人文;三是注重社会文化史;四是人本主义历史观;五是开创叙述体,该编纂体例成为近代西方史书的正宗体裁。①希罗多德著《历史》译序18.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出版,徐松岩译。

希罗多德编纂的《历史》②Herodotus:The Histories对后世影响是深远的,即便《历史》带有那个时代的神话传说的特点,但也掩盖不了希罗多德在史学史上的成就。

一、开创叙述体之先河

希罗多德开创叙述体之先河,使得该种编纂体例成为近代西方史书的正宗体裁。在希罗多德以前的史诗时代,神话和传说演绎着史学的发展。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用神的故事描绘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与周边小亚细亚的生活。而希罗多德一改记神事的习惯,转而记人事。《历史》一书,以希波战争为主题,描写了战争前波斯帝国的兴起和扩张经过,从居鲁士率波斯诸部落揭竿而起,反抗米底人的统治,直到冈比西斯不断向外扩张,大流士一世改革,并准备进攻希腊为止。文中还具体插叙了吕底亚、米底、小亚细亚、巴比伦、埃及、波斯、斯基泰亚等地区的地理、物产和历史现状,并且详细介绍了各地方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从小亚细亚伊奥尼亚诸邦德暴动开始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大流士镇压暴动并且出兵希腊,马拉松战役、温泉关之战直至公元前479年希腊人同时赢得普拉提亚和米卡列之役的胜利,直到波斯势力退出爱琴海地区而结束。

从《历史》内容的编纂形式来看,这是一种叙述体的编纂体例。古代各国的史书,大体分为3种体例:以年代为中心的编年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以事件为中心的叙述体。叙述体与其他两种体例比较而言,记事前后连贯,叙事生动翔实,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希罗多德的《历史》,就是以希波战争这件事为主题,把大量的材料揉和在一起,纳入一个完整的体例中,构成了一部记叙希腊人和异邦人③关于异邦人的定义、地位等问题可参阅郭霞《试论雅典人的外邦人》,载于《世界历史》2006年第4期,以及《雅典与外邦人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载于《安微史学史》2006年第6期。的历史业绩,为后世西方的历史叙述体奠定了基础。

二、开欧洲散文学之先河,初步运用历史批判方法

希罗多德以散文的形式写成的《历史》,开欧洲散文学之先河[1]。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把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在一起,在编排故事时,运用统一的格调和因果逻辑关系,加上完美的背景,使得著作中的故事情节常常出现戏剧性的高潮。例如他在写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①克洛伊索斯是古代吕底亚的国王,他的父亲是阿律阿铁斯,阿律阿铁斯的父亲是萨杜阿铁斯,萨杜阿铁斯的父亲是阿尔杜斯,阿尔杜斯的父亲是巨吉斯,巨吉斯杀死坎道列斯建立了吕底亚王国与雅典的政治家梭伦见面时的对话。②徐松岩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出版的希罗多德著《历史》I.29-33页。通过多彩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在加以用比较的手法,把克洛伊索斯那种因为拥有财富所表现的自信、轻浮、狂妄自大并误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相比之下,梭伦却对此表现得极为冷静沉着而充满智慧。这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用梭伦之口表达了一种对财富和名利的淡薄。梭伦对幸福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幸福是短暂而多变的,突出显示了梭伦的睿智和长远的目光,反衬了克洛伊索斯的愚钝和鼠目寸光。当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被居鲁士俘虏时,他才想到梭伦的那番话。③同上书,I.86 页。站在柴堆上的克洛伊索斯,处境凄惨,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梭伦对他作出的警告:“没有一个活着的人能称得上幸福。”④同上。这样,戏剧性地表达了梭伦对幸福认识的真确性,也再一次证明了梭伦的睿智和长远的目光。

希罗多德初步运用历史批判方法,开始对史料进行鉴别和批判,显示了在史学上的进步。如他开门见山地指出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⑤同上书,译序。又如他运用地理学知识和简单的计量法,一口否定了腓尼基人绕行非洲的说法。⑥同上书,IV.42 页。这些足以证明希罗多德对历史真实性的重视。正如柯林伍德所说:“希罗多德由于善于提问,是能够从报道者的意见中抽出知识来的,因而能够在希腊人认为是不可能的领域中获得知识。通过这段话足以证明希罗多德的难能可贵的批判精神。”[2]

三、坚持客观主义

希罗多德坚持客观主义,其客观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史料的选材,采取客观主义的态度;二是博大的民族情怀,没有“沙文主义”⑦沙文主义(英语:chauvinism)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因此也是一种民族主义)。如今的含义也囊括其他领域,主要指盲目热爱自己所处的团体,并经常对其他团体怀有恶意与仇恨,是一种有偏见的情绪。的民族主义倾向[3];三是坚持客观中立的立场,用世界性的眼光来写《历史》。

(一)对史料采用客观主义的态度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提到:“以下所发表的乃是哈卡纳苏斯人希罗多德调查研究的成果。其所发表的这些研究成果,是为了希腊人和异族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至失去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相互斗争的原因记载下来。”⑧同注释②,I.0.因此,希罗多德必须有丰富的阅历和经历,对所记载的内容有亲身体验或亲耳听闻,才能够如他所写的那样“保存人类所作所为,使之不随时光的流逝而被人淡忘”。⑨同上。从公元前454年开始希罗多德进行过一次长时间的漫游活动,探访足迹遍及西亚、北非、希腊半岛、地中海沿岸。在东方,他到达过腓尼基、叙利亚、巴比伦,远至波斯帝国⑩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腹地。在南方,他到达北埃及,沿尼罗河而上,一直抵达这个文明古国的最南端,在那里他见过巍峨屹立的金字塔,考察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在北方,他到达过黑海沿岸的西徐亚,之后还访问过色雷斯、马其顿等地,并和马其顿的王公大臣有过不少往来。在西方,他到过雅典,访问过希腊半岛的许多城市,感受着希波战争后雅典的繁荣景象[4]。正因为希罗多德到达过这么多地方,历经了丰富的人事,所以在撰写历史时才能够面面俱到、内容广博、客观真实。

(二)心怀博大的民族情感,没有狭隘的民族“沙文主义”倾向

希罗多德游历了许多地方,接触过许多阶层的人物,上自国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他自己还做过商人。如在雅典,他与政治家伯利克里和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等人过往甚密。还积极参与该城邦的文化活动。这些对他的大民族主义情怀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源。他还推崇希腊,称颂雅典,向往奴隶制政治。但这一切并非意味着他一概否定波斯。在希波战争时,希波双方已经偃旗息鼓,他对波斯并无恶意和仇视的态度,他所要反对的只不过是波斯人入侵希腊的不义之举,反对他的君主专权。美国学者汉密尔顿说:“他的毫无偏见以臻至极。希腊人轻视外国人——他们称外国人为野蛮人,但是希罗多德从来不这样。希腊和波斯战争时,他坚定地站在希腊的这一边但他也钦佩波斯人,赞美他们。他认为波斯人都很勇敢、狭义、诚实。他在腓尼基和埃及的见闻对他来说都是值得赞叹的,即使在野蛮的斯基泰亚和利比亚他也能找到值得赞美的东西。”[4]

(三)坚守客观中立的立场,用世界性的眼光撰写《历史》

说到希罗多德坚守客观中立的立场,前文所引用的美国学者汉密尔顿的那段话足以证明希罗多德世界性的眼光。其著作《历史》内容广博、包罗万象,涉及了多个城市、国家和地区。他丰富广博的阅历、博大的民族平等情怀,无不证明了希罗多德世界性的视野。希罗多德的《历史》实为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史,希罗多德不愧为世界上第一位具有真正世界性眼光的历史学家。

综上所述,希罗多德出生于神话与传说的时代,其著作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历史》中屡屡提及征兆、神谕以及因果报应,并津津有味地讨论神意及其表现,这种对鬼神和谶纬的迷信,明显带着深深的时代特征。不论是希罗多德还是其著作《历史》都是出自那个充满神话和传说时代的产物,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如果要让他脱离那个时代,更甚者要把他从那个时代穿越到现代,用当今人的眼光去审评他,这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如若这样,那么《历史》的古典韵味亦将消失殆尽,失去历史的本色。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对后世影响是深远的:开了西方叙述体之先河,使得叙事体例成为了西方史学的正宗体裁;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历史》整体感觉行文流畅而有韵致,不愧为一部散文学巨著;初用批判手法对史料进行仔细鉴别和批判,在史学史上实为一大进步;以客观的态度对历史进行客观而求实的叙述。

希罗多德对史学的客观态度,对史料进行批判性的选取,用世界性的眼光进行评史论事。这些给笔者的感悟至深,一个人做学问就要以客观真实、辩证批判和世界性的原则来规范自己。希罗多德博大而宽广的民族情怀和世界性的眼光给笔者的启示就是对人要宽广仁爱,心存感恩。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所提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需要这样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由此看来,希罗多德也不愧是古典时期最早具有倡导和谐社会思想的人。

[1]解晓毅.浅谈希腊古典史学的理性精神以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为例[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7).

[2]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尹锐,方红,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3]张广智.西方史学史[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汉密尔顿.希腊精神[M].葛海滨,译.沈阳:辽宁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波斯史学历史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史学漫画馆
历史上的4月
史学漫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