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颖,黄杏,刘中玉 (松滋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松滋 434200)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性梗阻型脑积水,临床上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1]。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用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81例,其中死亡13例,存活6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本组81例中男性53例,女性28。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 (57±6.2)岁。病程3~48h。
诊断明确后,依据病情,行双侧或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24h行CT复查证实引流管位置良好,以尿激酶经生理盐水稀释后行脑室灌注,夹管2h后开放,必要时灌注前可抽吸血性脑脊液并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置换。脑室外引流时间1到2周,脑脊液颜色转清亮后夹闭脑室引流管24h,患者症状无加重,复查头部CT示血肿量减少,脑室系统无扩张后拔管。
因本病起病急、重,大多数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存在顾虑,有恐惧心理,护士应针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通过反复的沟通和指导,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
根据病情抬高床头15~30度,间断或持续吸氧,改善脑缺氧,降低脑血流量。适当限制液体入量。神志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需适当限盐,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3.1 引流管的固定 病人回病房后,常规妥善固定,标识清楚,使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并在引流管出口处做好标记,班班交接,防止管道滑脱。同时加强宣教,尤其在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逆行感染。
2.3.2 保持引流通畅 加强巡视,随时检查引流管通畅情况,尽量减少搬动,避免牵拉。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2.3.3 严密观察引流物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每日分泌400~500ml[2]。术后24h内,引流量会较多,呈血性液体,每日引流量300~600ml[3],以后逐渐变淡变清。若引流出大量鲜红色的血液,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若引流液混浊并有絮状物时,应考虑颅内感染,留取脑脊液培养,选取敏感抗生素。
2.3.4 拔管 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1~2周,当脑脊液颜色转清亮后常规夹管24h。临床症状无加重,复查脑部CT示血肿量明显减少,脑室系统通畅,无扩张后拔管。拔管后密切观察切口处渗液情况,必要时通知医生妥善处理。
2.3.5 预防潜在并发症感染及低颅内压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瓶,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必要时及时更换。
术后72h引流管内注入稀释好的尿激酶2万单位Q12h,夹管2h后开放。灌注时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颅内高压的征象,必要时提前开放引流管,以减轻颅内压力,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根据GCS昏迷评分法判断病人有无意识障碍及程度,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存在或消失,注意呼吸的节律和深度、脉搏的快慢强弱,维持血压在 (140~160/90~100)mmHg[4],警惕脑疝的发生。对体温≥39℃,早期尽早使用降温毯,能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缺氧,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对于意识障碍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改善通气,辅以雾化吸入,勤吸痰液,早期多次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减少肺部感染。另外,早期留置胃管,鼻饲降压药物将血压稳定在平时血压水平,早期鼻饲营养要素显著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动员家属参与,病情许可时尽早做肢体的主动与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强直。必要时配合针灸、理疗等手段,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能力。
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作为一种侵袭性的治疗方式,存在护理上的诸多不利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掌握病情变化的特点和基本治疗方法,及时动态观察病情,制定严格的护理计划,就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1]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72-873.
[2]曹伟新 .外科护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4.
[3]关宪生 .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 [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7,16 (3):105-106.
[4]刘景瑞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消除术后的护理 [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25(4):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