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船出海 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进入SCI与EI数据库的办刊体会

2014-03-26 01:14王大锐许怀先宋立臣单东柏武选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石油勘探文摘科技期刊

■王大锐 许怀先 宋立臣 单东柏 武选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北京市学院路20号910信箱 100083,E-mail:wdr@petrochina.com.cn

2013年7月3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办的《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主要负责人接到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通知:《石油勘探与开发》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数据库收录,时间从2012年第1期开始。期刊论文收录于物理、化学、地球科学(Physical,Chemical&Earth Sciences)学科专辑及工程、计算机学与技术(Engineering,Computing&Technology)学科专辑。《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年创办英文版刊物,2012年以与中文版完全对应的英文版期刊申请SCI获得成功。至此,本刊奋斗了8年的努力终有结果,《石油勘探与开发》也成为除了被美国《石油文摘》(PA)、《化学文摘》(CA)、《地质文献信息系统》(Geo-Ref)等多家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之外的中国能源类唯一的、全国仅33种同时进入国际著名数据库SCI与EI的科技期刊。

1 《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国内外科技期刊界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力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ugene Garfield于1972年提出的。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1]。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97年起每年连续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由国家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图书馆自1992年每4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影响因子是最重要的期刊评价指标之一,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科学快速地评价期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公正、合理、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

1.1 《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国内期刊评价中的不俗表现

《石油勘探与开发》在过去10年中,学术地位与影响力持续上升,在历年的期刊评估中均有不俗的表现(见表1)。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和2011年影响因子在全国近2000种“核心科技期刊”中排名第2和第3位,在他引率80%以上的状态下,连续10年影响因子在能源类期刊中蝉联冠军;共10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2次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0-2012年4篇论文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12-2013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1.2 收录《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国内外数据库

国际科技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已经诞生并发展了一些著名的科技期刊数据库,比如 SCI,EI,Geo-Ref,剑桥科技文摘,俄罗斯科技文摘,等等。各国的科技期刊被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可以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提高期刊主办国科技论文的国际显示度和国际知名度,扩大读者群,吸引国外杰出科技成果的稿件。

科技期刊被越多的国际数据库收录,所产生的国际影响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国际知名数据库均有其严格的选刊程序,要求期刊严格符合出版标准,在其学术领域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引领学术领域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等。所以,被业内知名国外数据库收录的科技期刊往往代表着主办国和主办部门高质量的科技成果。

表1 《石油勘探与开发》近年来的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变化[1]

《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国际著名数据库中的显示度不断增加,进入这些数据库的时间为:1995年美国工程索引(EI)Page One;2003年美国的化学文摘(CA);2006年美国地质文献信息系统(Geo-Ref);2006年国际最大的文摘数据库 Scopus;2006年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2006年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2007年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2007年美国的石油文摘(PA)恢复收录;2007年成为EI的核心收录期刊;2012进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

至2013年,《石油勘探与开发》被国内所有知名数据库收录。

正是这一系列出众的进步与成绩,加之中国石油工业的巨大科技进步,为期刊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借船出海”做法与体会

毋庸讳言,当前的学术竞争在论文发表、期刊出版发行等领域已经日趋激烈而残酷,依靠一两本期刊“单打独斗”式的经营,几乎是不可能在国际出版界立足生存,更难言发展。如何既拥有著作权、版权又可将中国的科学研究创新成果展示给国际同行,这是一个中国的期刊人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与挑战。

2.1 期刊的定位与“借船出海”

我国国内的科技期刊的定位可以大致分为:(1)立足国内、面向国内;(2)立足国际、面向国际;(3)立足国际、面向国内(引进期刊);(4)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等几类。在目前的形势下,第四种比较适合于在国内评估中领先、在国际期刊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率先走出国门,把国内最具创新性科技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的期刊。中国石油工业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三次采油技术、陆相生油理论的创新与完善、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等等,所以,有必要也有可能将《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办刊原则定位于“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层面上,将中国石油重要科技进展向世界同行展示并引进国外创新成果,努力搭建世界石油工业创新成果交流的顶级舞台。

然而,面对国际出版界集团化、电子化竞争日趋的严酷的形势,仅凭一本或几本期刊是根本无法站住脚,经过多方评估以后,《石油勘探与开发》决定采用与国际最大的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的“借船出海”方式,进入国际出版界,力争中国科技期刊走出国门。从2008年开始,在合作的前4年中,本刊将每期出版的论文精选出约56%-62%的优秀论文译成英文在Elsevier的期刊平台(ScienceDirect)上以电子版的形式发行,当年刊出66篇文章的下载量就高达6700篇次,极大地鼓舞了办刊人员。随后,刊出文章的下载量逐年剧增。笔者曾在2011年底前通过科学出版集团到美国汤森路透公司进行了沟通,并与对方相关负责人取得一致意见,从2012年开始用与中文版期刊完全对应的英文版期刊发行电子版,当年,《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在ScienceDirect的下载量高达26000篇次。并从当年开始提出进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的申请。

2.2 打造优良的编辑队伍完善编辑流程

期刊质量优劣由学术质量与编辑质量构成。编辑人员的素质就成为决定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石油勘探与开发》目前的编辑人员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编审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并坚持继续学习与培训,这就为期刊稿件的审校、编辑与出版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编辑部制定了严格的双盲审稿制度与“五审两查”的审稿流程,坚决杜绝“人情稿”,确保刊出稿件的学术水准与编辑质量。

编辑部坚持不定期的定稿会制度,会上主编和编辑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对稿件的创新性、学术性和写作水平等等因素深入讨论,真正把最终的定稿权交给编辑。几年坚持下来,该形式是既能发挥编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不断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编辑部年终考核中就有一条:“一年内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校正了多少条由专家审查通过了稿件内的错误”。

2.3 争取高质量的稿源

优质稿源的期刊进步发展的基本保证。当前,国内外期刊对优质稿源的争夺战已达白热化的程度。为了争取优质稿源,本刊采取了紧盯中国石油工业最新创新成果的做法,积极参加系统内、国家级和国际级的各种专业会议,了解本行业的最新进展,结识著名专家学者和有潜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广交朋友,从各个方面争取优质稿源。同时,积极向重大专项、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等学科带头人约稿,不断提高刊出稿件的质量。在本刊2010年第6期上发表的“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与资源前景”一文,2013年在Elsevier出版平台上全球下载量达765篇次,被引用86次。编辑部当时就是抓住了“页岩气”这一石油行业的热点,主动向学科带头人约稿,请多位同行专家严格评议,向作者及时反馈专家意见,并最后经过编辑精细加工以最快的速度刊出。实践证明,下载量大、引用次数多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策划、认真选题约来的热点和重点文章,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的最新创新成果。同时,本刊积极与CNKI等国内重要数据库联系,提前出版论文,抢占学术至高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4 精心而科学的编辑工作

石油工业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系统工程,加之高科技的不断投入,使得本行业的技术更新相当迅速,因此对编辑工作中的科学性与精准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编辑部不否认“文责自负”的出版原则,但更注重编辑的科学性[2,3],坚持科学严谨的编辑,对所有来稿文字与表格内的数据都进行仔细核对,甚至重新计算;对作者创新的计算公式进行仔细推算;这些编辑工作深得大多数投稿专家的称赞;编辑部对来稿的所有图件重新编辑、绘制,确保图件的精美与准确。连续7年的审读结果证实,所刊出的来稿中出现学术性错误的概率近乎为零。

2.5 努力提高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显示度

由于顾及质量和语言等方面的原因,国内的科技期刊与国际著名数据库的联系不够密切。本刊曾经被国际石油界著名的数据库美国《石油文摘(PA)》收录,但中断过近3年,经过恳切沟通,查明是我方没有及时送刊所致[4]。编辑部指定专人沟通,并快递近年的期刊(后改为电子版传送),使刊物在PA数据库内的显示度及时恢复。

本刊还积极主动与世界其他著名数据库联系,介绍中国石油工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我国科技期刊在记载、传承交流这些科技成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积极提供样刊,使得《石油勘探与开发》相继进入多家著名数据库,并实现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的合作。诚然,这些举措的基础是期刊刊出论文的学术质量与编辑质量的保障。

提高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知名度的另一个做法是积极吸引国际作者,经过严格审稿和修改后及时刊出。《石油勘探与开发》平均每周收到3-5篇国外来稿,2012-2013年度,共计刊出9篇,使刊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石油工业创新成果国际交流平台。刊出稿件的国际化,也是SCI收录的重要依据之一。

3 结论

针对日益繁荣的科技期刊出版业和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国内优秀的期刊应该进一步提高刊出文章的学术质量,从细微处着手,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联手,或者采取国内优秀期刊强-强联合等方式走出国门,努力在学术界和国际出版界提高显示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鼓励我国具备国际领先的行业(领域)优秀科技期刊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创办英文期刊,为国内外同行搭建更加宽广的交流平台,使我国的期刊为国家软实力的增强贡献力量。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2013

2 单东柏,王大锐,郭海莉等.努力提升科技论文的科学性.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1066-1068

3 王大锐,付改荣,李秀贤.国内外著名油气期刊插图特色分析与启迪.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6):992-993

4 王大锐,宋立臣.美国《石油文摘》收录中国油气类期刊情况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355-358

猜你喜欢
石油勘探文摘科技期刊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指南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IAPA文摘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台港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