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90例临床分析

2014-03-26 1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外踝内踝踝关节

于 健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90例临床分析

于 健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目的 观察90例外踝、内踝骨折,分析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90例外踝、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资料并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标准评估获随访的90例患者的疗效。结果 术后5~18个月对90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所有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为:优70例,良16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95.6%。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能有效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患者康复快,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

外踝、内踝是人体载荷量最大的屈伸关节,因其生理结构与解剖结构的原因,属骨折好发部位[1]。当人体站立时,全身重量都落踝关节上,因此外踝与内踝必须具有良好的完整性、灵活性及稳定性[2]。在临床上,外踝、内踝骨折在常规骨折疾病中是较为普遍的,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92%[3]。若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可影响内外踝功能,出现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因此外踝、内踝骨折后治疗要求较高,要求尽可能实现解剖复位,确保恢复踝关节站立、行走、下蹲等功能[4]。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期间,采用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90例,并及时进行跟踪随访,人均随访时间14个月,根据临床观察与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证实手术治疗内踝、外踝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外踝、内踝骨折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20例,年龄14~71岁,平均年龄(43.1±12.3)岁;按致伤原因可划分为:日常生活行走或上下楼梯摔伤44例,运动伤16例,高处坠落致伤8例,交通事故伤22例;其中右踝为48例,左踝为4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8 d。本文选取的患者均是闭合性损伤,并且都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内侧采用标准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选择胫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外踝骨折。根据骨折位置采取分步治疗,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腓肠神经,防止损伤大隐静脉。外踝一般是采用重建钢板折弯后固定或者是外踝解剖钢板进行固定,采用张力钢丝对外踝撕脱性骨折且骨折线在踝关节平面下患者进行固定,采用4.0 mm或4.5 mm半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后踝和内踝主体。外踝骨折块面积较小时,可以可采用克氏针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时,采用2~3枚4.5 mm的半螺纹皮质螺钉在胫骨关节面上约3 cm处由腓骨向胫骨由前向后固定。内固定结束后,行X线透视确认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是否良好后,清洗、缝合、包扎切口[5]。术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对患肢进行固定,并抬高患侧肢体。一般在术后14~20 d拆除石膏,具体时间应根据患者皮肤敏感性及术后恢复情况决定。术后早期可在不负重情况下主动活动踝关节,若恢复良好,3个月后根据拍片检查结果及患者的伤肢恢复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负重功能锻炼,逐步去拐行走[6]。

1.3 术后处理:在术后32 h内视患者病情去除引流。如果患者骨折伤口恢复良好,可在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螺钉。若骨折固定满意,尽量不使用石膏固定伤肢,术后抬高伤肢,14~20 d后可拄拐不负重下地活动,28~30 d后可逐步负重,3个月后根据拍片检查结果及患者的伤肢恢复情况逐步去拐行走。此外还要遵从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拍片检查。

1.4 评定标准:依据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标准进行评估:91~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0~80分为差。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疗效分析:将我院选取的100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手术治疗外踝、内踝治疗效果情况

3 讨 论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内踝、外踝为踝关节的组成之一。踝关节是一个屈伸关节,结构复杂,主要功能为负重。人体站立时,全身重量都落在踝关节上。在临床上,外踝、内踝骨折已经成为创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是由间接暴力引起。外踝、内踝骨折属于关节内的骨折,因此对外踝、内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需保证坚强的内固定和精确的解剖复位,以促进关节损伤修复,确保患者能够尽早康复,避免遗留骨折后并发症。

对于外踝、内踝骨折复位固定的方法比较多,无论哪种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解剖复位,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帮助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的基本原则为恢复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功能锻炼[7]。解剖复位及牢固固定将直接影响外踝、内踝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由于胫骨远端局部软组织覆盖较少,该处血液循环量比较少。如果手术持续时间或愈合时间过长,有概率引起切口局部感染或组织皮肤坏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功能的恢复,甚至出现功能障碍。在外踝、内踝骨折手术治疗中,对骨折的处理最为关键。实现外踝、内踝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可极大的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认为应充分理解其损伤机制,对那些未累及关节负重面,不影响关节稳定的可以不做处理,将不利于踝关节稳定的损伤给予固定。而对于累及胫骨关节面以上的骨折,都应该采取复位内固定措施。关于开始术后功能恢复锻炼的时问,大多数康复医师主张早期进行适当适量活动,而且运动锻炼方法较多。一般主张在术后14~20 d后拆除石膏,可在不负重情况下主动轻微活动踝关节,14~20 d后可拄拐不负重下地活动,如果恢复良好,3个月后根据拍片检查结果及患者的伤肢恢复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负重功能锻炼,逐步去拐行走[8]。此外还要遵从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拍片检查。

本文对90例外踝、内踝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资料显示,术后5~18个月对90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所有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为:优70例,良16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95.6%。由此可见,采用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能有效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患者康复快,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1] 辛景义,刘忠玉,严成渊,等.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J].中华骨科杂志,2013, 33(4):398-402.

[2] 刘哲,阿良,张勇,等.三踝骨折分型与手术体位选择的关系及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1):974-978.

[3] 朱金强,沈柏晓,杨文峰,等.手术治疗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6):702-705.

[4] Crespo AM,Rautenberg AF,Siev N,et al.Fibulectomy,Tibial Shortening, and Ankle Arthrodesis a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of Nonhealing Wounds Following Open Ankle Fracture in Compromised Elderly Adults[J].Foot Ankle Int,2014 Sep 8. pii: 1071100714550653. [Epub ahead of print]

[5] 何志勇.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1976-1977.

[6] 何河北,董伟强,孙永建,等.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术效果的 Meta 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4(4):497-501.

[7] 鞠智卿,杨小华,姜贵云,等.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6个月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8): 1501-1504.

[8] 王万宗.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25):325.

R683.42

:B

:1671-8194(2014)32-0190-02

猜你喜欢
外踝内踝踝关节
扩大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