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五人民医院内科,江苏 南通 226331)
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在NAFLD治疗中的应用
孙 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五人民医院内科,江苏 南通 226331)
目的 评价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南通市通州区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疗程6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肝功能指标恢复程度及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等指标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11%,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损害的修复效果明显,对改善血脂水平也有临床意义,且使用安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瑞舒伐他汀;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每周饮酒精<40 g)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NAFLD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我国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早期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防止NAFLD向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肝病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2]。笔者采用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南通市通州区第五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及门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共64例,男30例,女34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1.5岁。治疗前1个月未用过降酶药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1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标准[3]。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并除外以下情况①怀孕或哺乳期女性。②严重心肺、脑疾病及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乙肝、丙肝病毒感染。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34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1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6周;多烯磷脂酰胆碱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6周。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同样使用瑞舒伐他汀口服40 mg,qd,疗程6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期间饮食低脂肪摄入、适当运动健身。
1.4 观察项目:治疗前后分别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等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5 统计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有效率采用χ2检验,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效果判定:①无效: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下降≤20%。②有效: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下降20%~50%。③显效: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下降>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2 两组间治疗效果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比较 (x¯±s)
2.4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NAFLD是一组无长期大量饮酒史、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4]。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肝脏脂质代谢障碍、细胞因子作用、代谢应激、脂质过氧化损伤、免疫反应和环境、遗传因素等有关,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单独或共同构成易感因素。至今NAFLD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且减肥、单纯控制血脂和血糖等措施也很难逆转脂肪肝。因此要高度重视保肝抗炎药物在脂肪性肝炎防治中的作用[5]。
甘草酸主要通过作用于激素受体,影响离子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调节物质代谢,调节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有明显的抗炎、抗病毒、调节酶活性、解毒及免疫调节等类似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样作用[6]。异甘草酸镁是甘草酸的第4代制剂,是单一的18α异构体甘草酸,α立体甘草酸亲脂性好、抗炎活性强、肝脏靶向性高、不良反应少,对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很少引起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抗氧化、解毒和稳定细胞膜、抗肝纤维化功能强,较以往的甘草酸制剂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多烯磷脂酰胆碱其主要活性成分是1,2-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DLPC),是构成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的一种磷脂,提取于中高度浓缩的大豆。本组患者注射后,主要进入肝细胞,以完整的高能多烯磷脂酰胆碱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使生物膜更加稳定完整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逐渐恢复正常,促进肝组织再生。此外,多烯磷脂酰胆碱作为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可影响脂类代谢,使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刘锐[7]等研究发现,经多烯磷脂酰胆碱干预,非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肝脏TG、TC含量明显降低。
瑞舒伐他汀是最新的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转变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为甲戊酸盐-胆固醇的前体-的限速酶。瑞舒伐他汀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降低胆固醇的靶向器官。瑞舒伐他汀增加了肝LDL细胞表面受体数目,促进LDL的吸收和分解代谢,抑制了VLDL的肝合成,由此降低VLDL和LDL微粒的总数。瑞舒伐他汀作为目前最新的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地调节血脂、逆转动脉粥样斑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指标,并且能在高风险和低风险患者中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无论患者基础血脂水平如何,瑞舒伐他汀可使82%~96%的患者达到LDL-C<100 mg/dL的目标水平,其达标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他汀类药物[8]。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未见不良反应。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功能损害的修复效果明显,调节血脂效果明显,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荐。此外,低脂肪摄入、戒烟、适量运动健身、增强体质等综合因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1] 李永琦,雷华.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1,31(2):23-24.
[2] 高鑫.肝脏脂肪沉积是代谢紊乱的启动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 2011,91(26)1803-1804.
[3]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NAFLD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4.
[4] 刘淑华.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的基础诊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9):68-69.
[5] 詹海勇,黄聪武.辛伐他汀对腹型肥胖患者NAFLD发病率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 82-183.
[6] 陈尉华.甘草酸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6,26(2):106-109.
[7] 刘锐,伍娟娟,甘国兴,等.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肝脏SREBP-lc与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8);2376-2378.
[8] 李玉霞,江珊.瑞舒伐他汀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 31(4):585-588.
R575
:B
:1671-8194(2014)32-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