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七年制教学过程的体会

2014-03-25 18:40郝平生朱晓燕
关键词:外科学讲授教学方式

郝平生 杨 川 杨 剑 朱晓燕 郭 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主干临床课程之一,是从中医理论到中医临床的桥梁。《中医外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包括疮疡、乳房病等内容丰富诊疗范围。笔者认为本课程特点有三,其一,临床表现具体有形,但学生理解抽象,且易于混淆。其二,治疗上内、外治相兼,尤其外治,内容丰富。其三,处理方法上要求具有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均存在一定的难度。

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是为适应21世纪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建设需要而确立的一种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新模式。七年制中医学教育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如何更好的按照七年制的培养模式教好《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外科教学的新问题,以下是笔者在《中医外科学》七年制教学方面的几点体会,分述如下:

一、明确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

七年制的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七年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七年制《中医外科学》教学中应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每病以病因病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为教学重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分析和辨证思维能力。教学中要突出一个“简”字,所谓的“简”是指内容要简单概括、重点突出,可发挥同学的创新性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教师的“简”教,学生的“思”学。教学中应突出“经典”,此“经典”指中医外科经典条文,在各病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教学环节中多以回顾的方式给予经典支撑。让学生懂得中医学的传承。

二、多种教学方式互补的教学模式

中医临床课程教学过程是学生临床辨病辨证能力、整体分析判断能力、基本技能操作能力的形成过程,教好《中医外科学》课程,必须实现由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启发式”创新型教学方式的转变。

各中医院校中医教育一直沿用以班级授课传统教学为主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按照大纲进行讲授,利用考试手段强化达到教学目的。传统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往往只能是被动地学习,致使所获知识易于被遗忘[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参与教学中,但很多教师仅仅是采用了多媒体板书代替手写板书的新型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虽更直观、立体地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因信息量及唯美动态的图片,使得学生注意力被幻灯所吸引,但从课堂笔记的记录看,多媒体教学却不如传统板书讲授法。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完成七年制《中医外科学》教学目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宋代学者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可见,教学方法对于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化,真正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知识面广而杂,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可在多媒体参与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用自学讲授式、病案讨论式、总结思考作业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自学讲授式

按照教学大纲,有些教学内容可采用自学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可分组,每组讲授时间不可过长,设计为15~20分钟,学生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写教案及讲稿。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在设计教案时使教学内容更加有条理,在讲授中可发现不足及问题,老师在点评中答疑解惑。

2.病案讨论式

通过师生共同对一些临床常见病案进行讨论分析,使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互相促进。此方式可对学生进行临床医疗的模拟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师可从临床中选择典型病例以及在中医外科有关书刊中,收集各种典型病例,附于每个疾病讲授前。给学生留下一些疾病相关问题,如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标准等,待讲解完课程后,对问题进行解答。尤其在病案讨论中要注意中医辨证思维的培养。

3.临床见习式

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医学生早期进入临床,提倡医学生应从入学开始接触病人。而在我国,这一要求往往在4年后才能实现,造成了基础与临床脱节。《中医外科学》作为临床学科,在按章节授课同时,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学生临床见习,主要选择典型病案,以问答的形式回顾学过的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条件许可,可针对某一病患,通过几次见习观察其皮损的变化情况,熟悉其证型的变化,使学习到的知识及时与临床实际结合,是对课堂讲授方式有力的补充。

4.作业式

在课堂讲授教学中,传统的作业式教学还是值得推荐的,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补充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可布置与讲授内容相关的作业,同时可布置下次课预习作业,让同学在课余之时思考吸收学过的知识,同时带着问题预习新的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5.对话互动式

对话的方式可以是学生问教师,也可以是教师问学生,对话的地点可以在课堂,也可在课外,也可在网络课堂,不拘方式及地点,这样可以营造较轻松的氛围和较广的自由发挥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话式教学能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答疑解惑,从而解决教学中的疑点与难点,启迪学生的思路,使知识得以扩展。

三、立足传承,善于拓展

中医教学不能脱离传承,《中医外科学》七年制教学传承中医学术尤为重要,其传承内容笔者认为主要有:其一,经典条文,这个要靠记忆,古人在辨疮、治疮方面优与我们,在教学中可精选些经典条文作为教学内容的支撑,体现教学的传承性。其二,外治内容,这个包括了制剂、用法、剂型的讲解与选择。外治法是中医外科学在治疗学上的一大特色,古人给我们现代人留了宝贵的财富,大量的处方,数种剂型,古人对剂型的理解与我们不同,有些《中医外科学》教材从现代人角度去书写剂型,笔者认为有些不妥,如“掺药”不能仅仅认为它是粉末状就归属于散剂。这些内容还是应该以传统的方式继承下来,按照古人的认知来讲解。

因七年制有别于本科,要达到硕士生的教学要求,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要不忘拓展教学内容,结合临床拓展中医治法、外用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如托法在病毒性疾病生殖器疱疹、HIV等的应用;托法治疗囊肿性痤疮的应用;金黄散在临床上外治治疗痤疮、湿疹等。明确脱离开疮疡病,现在中医外科治疗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现代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如对丹药品质、疗效、安全性的实验研究,一些处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等。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一些启发。

四、提高中医外科技能

《中医外科学》在诊疗过程中是需要多种技能的临床学科,如辨病、制备外用剂型、药线的制备、外用药物的上药方法等。应通过一些实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不能说让其掌握精髓,但也应掌握其要点。可通图片、临床见习增加学生常见病的辨病能力,开展制剂实验掌握常用中医传统剂型的制备过程,这些外用药物多选目前常用于临床的,可通过演示方法让学生学会外用药如何上药、药线如何捻等,如演示金黄散的上药方式、“飞布”是如何上药等。在增强临床技能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王祖龙,等.《中医外科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学报,2010,25(4):802~803.

猜你喜欢
外科学讲授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