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成人家庭教育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2014-03-25 23:05:11骆风
关键词:家庭成员受教育者成年人

骆风

(广州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如果把1798年在英国诺丁汉创办的成人学校作为现代成人教育开端的话,这种成人教育只能算是以学校为依托的制度化的成人教育。而比这更早的非制度化的成人教育则发生在家庭中,就是古代有家庭以来家庭中成年人之间的传递和接受经验、学习与交流新知活动。经过数千年的演进,20世纪后半叶发生新技术革命以来,家庭中的成人教育发生了诸多变化。目前学界关注较多的是制度化的学校成人教育和家庭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而对早已存在的成人家庭教育缺乏研究。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的连接、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结合中,讨论当代成人家庭教育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一、当代成人家庭教育的内涵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最早出现的教育是公共教育,即社会教育,然后是建立在私有制和一夫一妻制基础上的家庭教育,最后才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早于学校教育,而且是所有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是剥削阶级统治社会中少数人的福利,劳动人民无法享有。在中国学校教育还不发达的小生产时代,家庭教育对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延续和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在家庭和家庭教育出现时,就存在着长辈对未成年晚辈的家庭教育和成年家庭成员之间的成人家庭教育,但是长期以来被关注的是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这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家庭教育文献中得到充分反映,几乎所有《家训》、《家范》、《家诫》、《家教》都是记载和规定父母和其他长辈如何教育未成年孩子的,而关于长辈教育已经做官的晚辈或是向成年子女传授生产技艺、生活经验的书文极少[1]。世纪之交,笔者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子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史》研究任务时,曾经系统分析1991~2002年在《教育研究》、《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理论与实践》等5种期刊发表的69篇和海峡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上79篇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均没有发现专门论述成人家庭教育的,涉及成人家庭教育的不到10篇[2-3]。

在传统社会,“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实施的环境是家庭,教育者是家里的长者,受教育者是子女或家庭成员中的年幼者”[4]。家庭教育概念曾得到普遍认可。成人家庭教育虽然司空见惯,但只是被视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普通生活事件。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思想应运而生,成人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与此同时,学校教育整齐划一等劣势越来越遭到质疑和批判,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家校合作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第三波”[5]。在20世纪后期至今的家庭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同辈或不同辈份的成年人在家庭生活中传递经验、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越来越频繁,以至于出现大量的学习型家庭。在学习型家庭中,祖孙三代都是家庭教育的参与者,中年人之间、中年人与老年人之间、老年人之间都有大量的家庭教育行为。

时代变迁和家庭教育的重大变化,使得原来的家庭教育定义不再能够反映现时代家庭教育的本质特征。20世纪70年代欧美学者就重新阐释家庭教育的定义,如美国学者莱温(Levin)强调家庭教育应当增进人际关系,认为家庭教育是“增进家庭生活并协助个人更加了解各种人际关系中的自己的一种教育方案”,20世纪80年代后期达翎(Darling)更倾向于把家庭教育当成全面提升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的手段,指出家庭教育就是“透过个人与家庭其各层面环境资源间的互动状况,来保存及改善人类生活品质”。部分学者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也差不多和美国学者一样经历了多次演变,吸收了终身学习的思想,认为家庭教育不再是家庭中的人际间的事,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的所有家庭成员适应社会的学习与成长活动[6]。

中国学者一直在探索家庭教育的新内涵,1998年马和民指出:“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前者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家庭中所受到的由其家庭成员施予的自觉或非自觉的、经验性的或有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等多种水平上的影响;后者则指家庭诸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产生的‘隐性’影响。”[7]2008年笔者把家庭教育界定为:“具有特定家庭关系的人们,在共同的家庭生活中通过指导和帮助、学习和交流等方式促进身心素质提高,以实现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家庭教育的教育主体是家庭成员,家庭教育的环境是共同的家庭生活,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家庭教育的手段是指导和帮助、学习和交流。”[8]

成人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成人家庭教育内涵的前提是弄清“成人”的涵义。成人相对于未成年人,是指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具有独立工作和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在中国和世界多数国家以18周岁为法定的成人年龄。成人家庭教育应当是以学校为依托的、制度化的成人教育之外在家庭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的成人教育,也不同于中老年人在社会场所和专门教育机构里参加培训、学习和交流等成人教育活动。当然,成人家庭教育也不同于中老年家长对于未成年的子辈孙辈的关心、指导和培养,是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成年人之间进行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完善的活动,这种家庭教育既可以是发生在夫妻、兄妹等同辈的成年人中间,也可以发生在祖辈与已婚或未婚子女等不同辈份的成年人之间。

基于上述辨析,成人家庭教育就是具有特定家庭关系的成年人,在共同的家庭生活中通过传递和接受、学习和交流等方式赢得身心健康和完善进步,不断提高各自身心素质和家庭文明幸福指数的活动。中国古代就有85岁陆游做诗“示儿”、郑板桥临终命子“断筷”等成人家庭教育佳话,当代社会更有“两代科学家共同攻克世界难题”、“干部夫妻齐心拒腐蚀”、“一家人三代人都是活雷锋”等成人家庭教育的范例。笔者认为,成人家庭教育是有目的和导向的,同成年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乐等活动有着显著的区别,虽然当代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在家庭生活中的确存在着成年人之间为了适应社会变迁和提升自己、增进家庭和谐与文明的家庭教育活动。

二、当代成人家庭教育的特点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和受教育、学习和交流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普遍现象,家庭成员出于彼此的利益和亲情,互相关心、爱护、帮助和指导的程度更高,长辈不因成年晚辈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而终止家庭教育行为,晚辈也不因自己年轻而不关心长辈的幸福等家庭教育活动,成人家庭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成人教育、家庭教育中最具特色、大有可为的组成部分。当然,成人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但不同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成人家庭教育是成人教育,但不同于成人学校教育。下面,从成人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比较中,探讨成人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一,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来看,成人家庭教育中的当事人都是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是具有各种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公民,他们心智和身体发育基本成熟或已经成熟,有能力和资格独立决定或基本决定自己的学业、事业、职业、婚姻和生活方式,有的人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丰厚的财富;而在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中,受教育者通常是未成年人,他们心智和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甚至不能独立生活,需要长辈抚养才能生活,而作为未成年人家长的父母等长辈比子女后代的身心素质发育成熟得多,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

第二,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来看,成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虽然有血亲或姻亲关系,但是通常没有抚养与被抚养或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双方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基本上是平等的协商关系,一方不强求另一方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且,成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不固定,某位家庭成员在一个议题上是教育者,而在另一个议题上可能就是受教育者。但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的分野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中是比较明确的,即父母等长辈通常是教育者,孩子一般是受教育者,由于后者是在前者的抚养下生活和学习的,年长的教育者对未成年的受教育者有较强的指导和制约作用。

第三,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看,在成人家庭教育中,通常没有预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教育者不需要把另一方“培养成”某种规格和标准的人才,如果说教育目标也是比较抽象和笼统的,教育内容是根据双方兴趣和需要取舍的,同双方的职业种类和生活兴趣有密切关系,教育目标和内容比较灵活;在未成人家庭教育中,通常有预定的教育目标和稳定的教育内容,比如多数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目标就是让孩子考上某类中学或者将来能上某种大学,教育内容是围绕着学校的课程和考试进行的,首先是辅导孩子做好功课和取得好成绩,其次才是教导孩子遵纪守法和礼貌待人,指导孩子掌握某些特长,爱劳动做家务等。

第四,从教育的方式、方法来看,在成人家庭教育中,通常采取的是灵活多样的面谈、电话、书信、网络、手机等思想感情交流手段达到目的,也可以通过展示才艺、手把手地教对方掌握某一技能,一起在教育的过程中传授和学习,实施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自由,不施加强制性的教育手段;而在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一方通常采取一些类似学校教育的讲解道理、事例启发、榜样示范、家规约束等手段,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而对晚辈采取物质奖励或人身惩罚等手段,有时还采用强制性教育造成受教育一方的痛苦。

第五,从教育与外部的联系来看,成人家庭教育同社区教育联系密切,甚至可以作为社区文化教育的延伸,接受社区指导。例如近年来上海等地街道组织的社区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帮助社区内居民建立“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学习型家庭,参加社区有益身心的竞赛活动,与上海建设学习型社会紧密联系;而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联系密切,学校通过班主任工作、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帮助和指导学生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家庭和学校共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三、当代成人家庭教育的功能

中国自1995年5月起实行5天工作、双日休息制,加上国家规定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放假,全年假日达110多天。目前中国职工拥有的闲暇时间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职工相差不多。闲暇时间的增多,既可以用于家庭教育和休闲娱乐等积极活动,也可能用于不良生活甚至违法犯罪等活动,这是一把双刃剑。成人教育“就其本质属性来看,是促进成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使之与社会相协调相适应的社会活动”[9]。如果说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未成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那么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成年家庭成员的共同发展和家庭的文明幸福,进而推进社会的和谐文明。具体来说,成人家庭教育的功能表现如下。

第一,提升职业本领的功能。成年人只是相对成熟而已,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在一般情况下职业本领或许对个人生存没有多大影响,但在特殊情况下就会严重影响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甚至给整个家庭带来危害,如果没有掌握新技术不能胜任新工艺而遭解雇,不仅使个人断了生活来源,也影响整个家庭生活质量。大多数成年人已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可能像未成年人那样在学校等专门教育机构长期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庭其他成员给予指导和帮助,就会促使其树立自信,通过家庭学习或职业培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仅能够“保住”现有工作岗位,而且有利于其不断提高职业本领。

第二,保障心理支持的功能。当代社会各种竞争愈发尖锐激烈,成年人虽有成熟的心智和身体,但是面临着多重压力,包括提高业务水平的压力、改善人际关系的压力、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的压力、教育未成年子女的压力、保障生活水平的压力,也会心焦力瘁、不堪重负。一般情况下,单靠自己无法舒缓这些压力,单位同事与亲朋好友的关心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有了困难和烦恼可以在家中倾诉和宣泄,可以得到亲人的理解和帮助,尤其是配偶、成年兄弟姐妹的同情和帮助、祖辈的悉心教诲或经验传递,是保障成年人心理健康、走出困境的最好利器。

第三,增进家庭幸福的功能。人们要获得幸福生活,不仅需要通过劳动收入购买生活资料,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生活素质。如果说在人类生活总体水平比较低的年代,生活素质的作用还不甚明显的话,那么随着生活资料的不断丰富,生活素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必然增强[10]。个人通过积累生活经验或者接受生活技能培训能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但全面提高生活素质的最好途径是成人家庭教育。通过成年家庭成员之间的指导和帮助、学习和交流,必然在提高生活素质和生活水平的同时,赢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家庭关系的和谐。相反,有些家庭缺乏成人家庭教育,家庭成员享乐至上、纸迷金醉,甚至吸毒贩毒、参加宗教极端活动,最终必然锒铛入狱、幸福毁于一旦。

第四,建设和谐社会的功能。家庭既是私人的生活领地,也是社会的基层单位。孔子认为,家庭关系和家庭伦理是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伦理的基础,应当扩展到社会中来。如果每个人都能“循规蹈矩”,做一名像样的家庭成员,幸福和繁荣就会充满人间。而成人家庭教育正是提升家庭成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基本途径,对于成年的家庭成员来说也是最经济、最温馨的修炼方式。近年上海、深圳、武汉等地家庭文明建设与社区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成就,再次说明了成人家庭教育的独特魅力,成人家庭教育不仅帮助家长提升素质,而且能够促进社区进步。

四、结语

目前,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较为重视,如全国妇联和教育部等中央七部委2010年曾颁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具体规定了新婚期及孕期、0~3岁年龄段、4~6岁年龄段、7~12岁年龄段、13~15岁年龄段、16~18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方法,国家和地方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有许多支持和指导措施。但是对18周岁以上成年阶段的家庭教育不够重视和欠缺指导,在相当多的家庭里成人家庭教育处于非常“随意”的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究不足和认识不到位。笔着希望拙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学界同行对成人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政府部门对这项事业的支持。

[1] 赵忠心.古今家教文萃[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2] 骆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进展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51-55.

[3] 骆风.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的多学科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5-11.

[4]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何瑞珠.家庭学校与社区协作[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

[6] 林淑玲.家庭教育学[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0.

[7] 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8] 骆风.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概念[J].小学德育,2008(17):36-38.

[9] 唐爱民.成人教育及其邻近范畴的逻辑关系摭论[J].教育研究,2007(10):77-82.

[10] 骆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道德面貌及其教育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5):85-90.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受教育者成年人
成年人的告别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读与写(2020年19期)2020-11-25 10:16:24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读与写(2020年14期)2020-11-25 08:16:00
成年人爆笑日常
意林(2020年16期)2020-08-28 11:11:24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读与写(2019年28期)2019-11-27 08:39:14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海峡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48
成年人的辛苦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时代(2019年12期)2019-01-11 16:51:07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湖湘论坛(2016年2期)2016-12-01 04:22:52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