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萌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穿越”是近年来网络上风靡的新名词,穿越电影则是对穿越时空这一类新型题材的电影作品的统称。穿越电影能够从众多电影类型中脱颖而出,风靡全球电影院线,必定要契合当下审美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令观众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
“期待视野”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包含着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两个方面。在电影欣赏的审美活动中,定向期待表现为按照原有观影的欣赏习惯,欣赏方式、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选择和理解影片。创新期待则是“期待视野”中更深层的结构,是人类更内在、更深刻的创新愿望与倾向。“当代艺术心理学认为,认知深层心理中还有一种探索内驱力,它表现为一种探索新事物、新因素的愿望,用朴素的话来说,就是好奇心。”[1]在电影欣赏的审美活动中,这种创新期待表现为受众对电影题材的独创、故事的新颖、风格的奇崛、电影语言的创新等方面的审美需求。富有新意的电影,更容易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激发观众的审美想象,使观众获得更加新奇的审美体验和更加独特的审美认识。事实上,穿越电影的流行正源于这种创新期待。
穿越电影的特点就在于其极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一部穿越电影可以同时具备一般电影所具有的科幻、动作、搞笑、爱情等元素,并凭借“穿越”元素本身天然所具有的创造情境的能力将这些元素完美的糅合,进行独具魅力的再创造,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场域”。而穿越电影不受时空束缚的特点,使它创造出的故事独特而富有新意,更易引发观众的联想。在电影语言方面,穿越电影舍弃了传统电影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即拍摄内容与电影语言的一致性。由于穿越元素的不受限制,而主人公又往往穿越而来,因此电影语言也往往带有一种“非时代性”的特征。比如,在拍摄庄严肃静的古代场景时,由于主人公的“非时代性”,往往运用一下现代偶像剧的镜头语言风格,甚至加之动画音效,等等。这些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倾向,使得观众的审美视界和欣赏水平不断地扩大和提高,进而使更多的穿越电影得到观众认同。
在电影欣赏活动中,观众与电影实际上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包含着审美心理与影片内容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电影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审美主体的作用包含着被动与主动两个方面的。一方面,作为审美客体的观众需要被动地接受影片的故事情节、叙事结构、人物形象,陷入审美客体所期待的艺术认同;另一方面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在审美活动中,也主动地根据自己现有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对影片进行富有个性的补充与加工。
穿越电影不仅将这种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发挥到极致,更着重强调了观众作为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为了达到夺人眼球的目的,穿越电影着重于影片整体结构模式的复杂与创新,特别是人称视角的选择。这种新的叙述模式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下意识进行思考判断,主动地分析现有线索并生成故事情节,形成了一个积极思维过程。在这样思索和组合的过程中,电影一直与观众进行着交流,受众审美主体的地位被强调,而不是陷入电影制作者对故事原本期待的认同。
电影观赏过程中包含着两次同化过程。“一次同化”是浅层次的,指的是观众与角色目光的同化,当观众作为旁观者分析影片时,实际上就进入了“一次同化”的过程。而“二次同化”则更强调主观情感的带入,它往往通过摄影机的巧妙引导,将观众领进丝丝入扣的叙事情节之中,逐步消解观众的自我意识,达到与角色的同喜同忧的效果,完成观众与银幕上角色的同化。
在穿越电影中,主人公在虚拟的时空里扮演不同的角色,实际上就是在“游戏时空”中建立自己的代言人。而当观众在观看穿越电影时,也在潜意识中把自己投射到影片主人公身上,实现观众与影片中角色的同化,从而完成了电影观赏过程中观众的双重同化。[2]通过主观情感的带入,就好像在亲自体验这种角色扮演游戏,得到在实际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快感。穿越电影正是在时空设置与情节铺设上迎合了观众游戏时空的心理,从而使观众从欣赏电影的旁观者,变成了时空穿梭的体验者。
弗洛依德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和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它存在于无意识的精神层次之中,并占据其大部分内容。这些力比多驱动力可能与现有的文明行为规范相抵触,从众求同与控制力比多的需要导致了个体的不安与紊乱,进而促使个体利用自我防卫机制将这些未满足的心灵能量在其他形式当中得到释放。这种释放的途径之一,就是梦境。
“电影是具有现实、梦、幻想的三重奏,并存在一种包含‘入片状态’的特殊形式”[3]。电影基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充满想象与梦幻的特性满足了观众内心压抑的种种愿望,虽然可以清楚地意识到眼前的一切不过是虚拟的影像,但又不自觉陷入其中,无意识的将银幕上的一切当成现实。这种“入片状态”实际上就是观影过程中现实与梦境的融合。
如果说穿越电影的形式类似于一场游戏,那么穿越电影本身则是一场梦。超越时间、回到过去、预知未来一直是人类自诞生以来的愿望。正是“逝者如斯”不可挽回、空间距离的不可消除,使得一代又一代陷入不断的幻想和憧憬中。穿越电影正是以真正“身临其境”构成了它巨大的艺术魅力。它用光影交错、时间转换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期待,不断地将普通人的穿越梦想具体化、丰富化、创意化,满足了人类在时空领域内所渴望的主宰权和控制力,在电影银幕上实现了人们的多年夙愿。
力比多转移最常见的形式除了梦境之外,便是艺术升华。“经由情感,某些重要的心理内容被投射到对象之中,以便对象被同化于主体并且与主体结合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致他觉得他自己仿佛就在对象之中。[3]”电影欣赏则是观众将自己的本能冲动转化到一个新的方向的升华过程。在生活压抑,精神疲惫的现代社会,消费者进入电影院不再是为了受教育,不是为了欣赏艺术家的个性,而是获得自我娱乐和满足。从审美心理上来分析,穿越电影所具有的迷人的“时空穿梭”的魔力,恰好为消费文化下的大众提供了新型的狂欢化的审美体验。它使人们可以暂且卸下伪装的面具,沉重的包袱,不得志的压抑,将期待与理想通过电影科技营造的虚拟而又超越真实的世界得以实现,放肆地享受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进而获得异常或者超常的愉悦和快感,使观众深层心理能量得到爆发、释放、宣泄和升华,达到一种情感上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
欣赏电影实际上是一种消费行为,在强调深度、短暂、即时性的生活享乐主义的消费文化下,以超真实影像为大众提供狂欢化体验的穿越电影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消费产品。
参考文献:
[1]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2]克里斯蒂安·麦茨.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M].王志敏,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荣格著.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