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克兰福德镇》的BBC短剧改编

2014-03-25 11:27陆丹路
关键词:短剧小姐爱情

陆丹路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江苏 镇江 212003)

《克兰福德镇》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乡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品,小说以她少女时代生活过的纳茨福德小镇为原型,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远离喧嚣的工业大都市,却又不可避免地面临时代变革的乡村小镇的风貌。

美国电影改编理论家乔治·布鲁斯东曾说过:“小说与电影像两条相交叉的直线,在某一点上会合,然后向不同的方向延伸。”[1](P33)2007年,BBC将这部盖斯凯尔夫人本人最喜欢的作品搬上了电视荧屏。一般而言,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必然会与原作有很多会合点,同时延伸出去的不同点也很多。这些不同点,其实就是编剧和导演的再创作。与原作相比,改编作品发生变形是不可避免的。BBC的名著改编遵循了“既对原著忠实,又富于能吸引不同年代生人的创见”的原则。编剧不仅尽量保持名著的基本思想,同时更将名著的畅销元素放大,剔除了名著中令观众倒胃口的部分。小说《克兰福德镇》的故事,大致发生在英国1810年至1850年的三四十年间。为了让年代久远的故事和人物在荧屏上重新焕发生机,BBC短剧《克兰福德纪事》在剧情改编上颇费心机,既很好地保持了原作风貌,又充分地展现了迷你电视剧的特有魅力。本文将在叙事学指导下,从主题和情节两方面,对BBC短剧《克兰福德纪事》的改编做出探讨,以展现小说和改编电视剧所呈现出的不同风貌。

一、主题改动

小说《克兰福德镇》颠覆了永恒爱情婚姻的主题,婚姻与爱情仅仅作为点缀一带而过,老女士们之间的友情和亲情,才是这部小说真正的主题。整部小说充满了女性叙事声音。BBC短剧《克兰福德纪事》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将爱情作为贯穿全剧的重要主题;同时,为了增加短剧的厚重性和时代性,短剧《克兰福德纪事》还探讨了小说未曾涉及的教育主题。短剧中男性主要角色的加入,使克兰福德镇不再是“巾帼英雄一统天下”[2](P1)。

(一)爱情主题

爱情是BBC短剧《克兰福德纪事》的一个重要主题,几段爱情故事,为电视剧增添了很多时而浪漫温馨,时而忧郁感伤,时而啼笑皆非的情节,增强了短剧的观赏性。男性叙事声音的加入,也冲淡了小说中牝鸡司晨的意味。

短剧中的第一条叙事主线,是年轻的哈里森医生与教区长的女儿苏菲的爱情故事。随着这两个剧中新增人物的出场,小说中的相关人物也陆续登场。应即将退休的表叔摩根医生邀请,来克兰福德镇行医的哈里森医生,对苏菲一见钟情。在两人逐渐情投意合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戏剧性和矛盾冲突,出于各种误会,哈里森医生竟然同时和另两个女子也有了瓜葛。30多岁的老姑娘卡洛琳小姐因为暗恋医生而装病,希望以此引起医生的关注。在姐姐的误导和阴差阳错下,她误以为医生对她也有好感。哈里森医生年过五旬的管家,寡妇罗斯太太,在波尔小姐和弗罗斯特夫人的撺掇下,也误以为医生钟情于她,在汉伯里庄园勋爵夫人卢德罗举行的花园派对上,上演了一出求婚乌龙剧,公开曝光了连男主角都不知情的怪异四角关系,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了继续这一条叙事主线,编剧安排玛丽·史密斯调查事情真相,帮助这对小情侣解开了误会,而哈里森医生新的医疗方法,救了患重病的苏菲小姐,因而他也得到了教区长的谅解。短剧在两人浪漫温馨的婚礼中落下帷幕,求婚乌龙剧的另两位女主角,也都如愿地找到了另一半。哈里森医生和苏菲小姐从一开始的一见钟情,到最后的终成眷属,中间不停地穿插着各种甜蜜、误会甚至病痛。

不同于以上优雅含蓄的爱情,女仆玛莎和木匠杰姆的恋情,显现出与当时时代不符的开放特征。老小姐们为女仆定下了不准有追随者的规矩,因此,虽然玛莎和木匠情投意合,但木匠锯树时摔伤了胳膊,玛莎去看望他时还是提心吊胆,生怕为此被老小姐们赶出去。为了凸显克兰福德镇老小姐们的保守作风,短剧特意营造出一种偷情的气氛,只要有机会,两人就会避开老小姐们约会(厨房,聚会,户外),亲吻依偎。电视剧甚至还给出了一些性暗示,这无疑是编剧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观赏口味而做出的调整。短剧故事情节的编排一波三折,周密又不乏惊喜,比小说三言两语的交代更有吸引力。这是电视剧完整叙事的必然要求。

杰西虽因家人三次拒绝了高登少校的求婚,最终却有情人终成眷属,使观众无比庆幸又无限感慨。管家卡特先生与女帽商人之间可能却并未发生的爱情,则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马蒂小姐与托马斯先生的夕阳之恋,因托马斯突然故去而中断,只余一副剪影小像成为马蒂余生的怀念,给观众留下了淡淡的感伤。爱情已成为电视剧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段。短剧《克兰福德纪事》在爱情主题上大做文章,几段不同年龄段的爱情,始终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或喜或悲,或嗔或怒,大大提高了剧集的观赏性。短剧对爱情主题的侧重,源于电视剧的本质要求和观众的观赏需求。

(二)教育主题

小说的主角老女士们虽然收入不高,但身份高贵,普遍受过教育,热衷于写信。小说的故事主要围绕她们发生,穷人受教育的问题一点没有涉及,而在短剧中,由于众多下层民众角色的出场,教育主题被作为一个叙事重点。

穷苦孩子哈利从一开始的无奈偷窃,到后来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的经历,是短剧重新编排的另一条叙事主线。聪明的哈利渴望学习,但由于家庭贫困,始终没有机会。克兰福德镇上也只有教女孩如何为仆的慈善学校。在碰到卢德罗夫人的管家卡特先生之后,哈利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卡特教他读书识字,想要培养他做自己的助手,然而,勋爵夫人知道后,却勃然大怒。她坚持认为,学识是专属于贵族的,底层人民一旦接受教育,合理秩序将会被打乱,甚至会引发动乱。卡特推荐的女佣会记账、阅读,勋爵夫人却认为她学了很多不该学的东西,因而拒绝雇佣她。这显然是保守的封建思想与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教育问题上的冲突。

迫于勋爵夫人的权势,哈利无奈含泪去了牛棚干活。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勋爵夫人的儿子赛普墨斯尽管有机会接受各种教育,却一事无成,好吃懒做,只会向母亲伸手要钱。这无疑是对勋爵夫人的最大讽刺。最终,不幸去世的卡特留下了详尽的遗嘱,哈利获得了1000英镑的教育基金和去什鲁斯伯里求学的机会,并被要求成年后继承卡特全部2万英镑的财产,在克兰福德建一所学校,让更多的穷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勋爵夫人最终也妥协了。这条叙事主线,直接反映了时代浪潮对保守的克兰福德小镇的冲击。小镇阶层等级划分尽管仍然很严苛,但穷人受教育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小镇也不可避免地在慢慢发生变化。短剧中增加的教育主题,充分展现了时代风貌,体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大变革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情节改编

情节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电视剧与小说虽同是叙事艺术,电视短剧本身的特性却要求其必须能让观众在限定的时间内,接受连续的画面刺激,进而形成对整部短剧的直观认识,因此,电视短剧需要精心安排紧凑而完整的情节。在改编内容较多的小说时,导演必然要对情节进行删剪和调整,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完整的叙事。

小说《克兰福德镇》主要围绕马蒂小姐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穿插跳跃,缺少从头到尾完整叙述的故事。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盖斯凯尔夫人充分利用了情节、插曲增生和故事的非连贯性”[3](P180)。短剧《克兰福德纪事》却沿用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将哈里森医生和苏菲小姐的爱情,以及哈利的经历作为主线,串联了5集共5小时的剧集。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小说的原汁原味,短剧重现了小说中很多经典情节,如老小姐们固守着多年不变的生活习惯,会客时间从正午12点开始,不能超过一刻钟,吃橙子不能吮吸;爱面子点两支蜡烛,为了节约又轮流熄灭蜡烛;怕新地毯被弄脏,用裁成长条的纸铺在地上;用牛奶给花边增白,猫吃了花边,又给猫催泻;奶牛跌进石灰坑被毁了皮毛,于是给它穿上法兰绒衣服,等等。但同时,为了配合主题,短剧也对小说情节做了大量的增减和调整。

(一)情节增减

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短剧增加了情人节的情节。未婚男女在节日期间互送机器印制的卡片,使工业文明对古老小镇的冲击,在细小处得到体现。卡片在小小的镇上穿梭,马士兰医生的恶作剧,加上波尔小姐惊人的想象力和传播力,引出了让人笑破肚皮、错综复杂的误会,既成为爱情故事中甜蜜的点缀,也变成恋人间误解的导火索,有力地推动了爱情主题的发展。

小说中,格兰玛男爵夫人不惜抛弃贵族的高贵门第,嫁给霍金斯医生而成为平民。这个情节,再现了那个时代观念的变革:金钱财富的价值已经超过了门第、荣誉的价值。短剧中,这个情节直接被删除了。这主要是由于这种揭露太过直白,不太符合观众对电视剧的期待,和电视剧的浪漫气息也格格不入。电视剧是奔着轻松愉快的观剧效果而去的,而小说的写作目的之一却是揭露当时社会的弊端。不同的目的,使小说和短剧在情节安排上有了不同的选择和表达方式,继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二)情节调整

小说《克兰福德镇》叙事波澜不惊,缺乏电视剧所强调的冲突、矛盾和戏剧性。为了符合设定的主题,吸引观众,短剧《克兰福德纪事》在情节上做了很多改动。

小说采用19世纪乡村生活中常见的聚会形式,以巧妙地控制情节节奏。这些聚会主要围绕着马蒂小姐的生活展开。七章一次的聚会,使整部小说呈现出一种稳定渐进的节奏。[4]短剧中,这种老女士之间的小型聚会被大型派对所取代,卢德罗夫人的花园派对,成了众所期待的社交大事。其聚会场面宏大,人数众多,食物精美(连冰淇淋都已经出现,一改小说中小型聚会食物缺乏的情形)。剧中的几段爱情在派对上都有所进展,很好地贴合了短剧的爱情主题。热闹的场景,众多人物同时出场,也使戏剧冲突变得更加自然。哈里森医生的四角乌龙恋情,就是在这样的大型派对上被曝出的。

短剧在铁路问题上加重了笔墨。铁路的修建,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以黛博拉小姐为首的老女士们,对铁路持坚决反对态度,避之如蛇蝎。短剧开始,听说玛丽带来的礼物橘子是火车运来的,黛博拉小姐就嗤之以鼻。而后,经济拮据的布朗上尉谋得修铁路相关差事,黛博拉小姐因此与之起了很大的冲突,甚至因而突然去世。小说中小镇女性的领军人物黛博拉小姐在剧中过早去世,往后与她相关的很多情节都被删除了,而小说中很早被火车撞死的布朗上尉却一直忙于铁路修建工作,往后的剧情都有参与。这是短剧对小说过于强调的女性叙事声音的削弱。卡特因为视察铁路修建进度时意外去世,留下了遗嘱,这也与短剧的教育主题相吻合。

小说和电视剧都是叙事艺术。这种共同的叙事性,为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提供了先决条件。然而,小说《克兰福德镇》叙事脉络不够清晰,情节编排较为跳跃,主题表达以友情亲情为主,这些都给电视剧的改编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为了展现小说的特有风貌,同时又不至于使电视剧索然无味, BBC短剧《克兰福德纪事》在保留友情亲情主题的同时,增加了爱情主题和教育主题,对小说的情节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重新编排,增添了无数扣人心弦的动人场景。短剧还原了盖斯凯尔夫人笔下英国小镇的风物,复活了小说中一群性格各异的老女士们,讲述了不同年纪男女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展现了时代进步对小镇生活的冲击。短剧《克兰福德纪事》以电视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充分而自信地展现出小说的时代与风情,契合了读者对名著的想象[4],为名著改编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参考文献:

[1](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M].高骏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2](英)盖斯凯尔夫人.克兰福德镇[M].徐新,顾明栋,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

[3](美)J. 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M].申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刘祎呐.盖斯凯尔夫人小说新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短剧小姐爱情
广电总局: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 构建现代短剧传播格局和市场体系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蛇舌草小姐要改名
缺牙小姐
“等一下”小姐
巧用英语短剧,提升语用能力
探析电视栏目短剧《吴忠故事》之魅力
找小姐
看一出短剧 流两次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