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及其德政思想

2014-03-25 09:07杨桦
关键词:成王周公天命

杨桦

(黑龙江工业学院 人文社科系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的简称。据整理统计,清华简总数超过2000枚。经碳十四测试确认,清华简的抄写年代约为公元前305年,属于战国中期偏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说:“这批简内容丰富,从目前检视结果看,其中很多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篇,是传世本《尚书》里所没有的……类似《国语》的史书、类似《仪礼》的礼书、前所未见的乐书、与《周易》有关的书等,都是两千余年无人见过的。”[1]清华简对于殷周之际的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礼乐文化等都有所涉及。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2](P451)因此,清华简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目前,从已经整理出来的文献来看,清华简有许多篇类似于《尚书》一类的文献和历史材料,《周公之琴舞》则为《诗经》的研究增添了重要的材料。出土的《周公之琴舞》为组诗。按清华简的整理者所言,之所以将这组诗定名为《周公之琴舞》,是因为在这组竹简的第一支后面,有这几个字的背题。据公布的清华简图版可知,《周公之琴舞》共书写在17支竹简之上,每支竹简背面都有编号,其中第一支简32字,最后一字为“成”字,与第二支简起首四字合在一起,为“成王作儆毖”,前后文连贯。

在清华简之前,传世先秦两汉文献中都没有“琴舞”这一称谓。《周礼》:“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3](P10)这段文献记录了众多的舞名,但唯独不见琴舞。《周颂·有瞽》和《商颂·那》都是描写歌舞音乐盛况的作品,也没有提到琴。可见,殷周时代的乐舞表演不必一定用琴,不过琴在当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乐器:“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韶》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4]因此,清华简中周公与成王的“琴舞九絉”的表演,也应该是这种情况。这就说明,琴舞的命名,在这里是有特殊意义的。

一、《周公之琴舞》文本阐释

周公是西周初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大政治家,先后辅佐周文王、武王及侄成王,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业。他在实际管理周王朝期间,建立完善了国家经济、政治制度,使周王朝初步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为日后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整理公布的竹简在当时被标记为“周公之琴舞”,足可见时人对周公的认可与崇敬之情。

《周公之琴舞》依次渐进的线索明晰,依次为:从诗篇起首在先祖的监督下自省和警示群臣,到承继先祖遗志,再到自觉接受先祖和苍天的监督,再到告诫众臣尽心辅佐,爱护百姓,再到君臣同心同德,以使国运昌盛。

《周公之琴舞》中第一首“元内启”中有句:“无悔享君,罔坠其孝,享惟慆帀,孝惟型帀。”[5]在开篇周公即言,奉献君王和祖先要无怨无悔,要坚持孝道,不要半途而废;祭祀朝聘的时候,要带着愉悦的心情,孝敬父母的行为要紧紧跟随。周公讲求无怨无悔的奉献和孝顺的德行,简短的四句就能表达出丰厚的内涵。接下来是成王作:“敬之敬之,天惟显帀,文非易帀。……遹我夙夜不逸,儆之,日就月将,教其光明。弼持其有肩,示告余显德之行。”[5]成王在诗作中表示,为人处世之时要常常警醒自身,天道循环,天理昭昭,不要说苍天高高在上,就是神灵也是天地常往来,因此,不管是修身还是治国,都要早晚努力,坚持不懈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从中我们能看出,周公和成王都有着“敬天保民”的思想,意欲修身安民,施行仁政。周公认为,天下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与万世牢固的统治,苍天不会把人间的王朝更替永远赋予某一家,苍天的意志、命令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是对古代传统天命观的重要突破。这一思想观念,反映了周公的忧患意识和先见之明。

第二首:“假哉古之人,夫明思慎,用仇其有辟,允丕承丕显,思攸亡斁……思型之,思毷彊之,用求其定,裕彼熙不落,思慎。”[5]周成王在开篇歌颂先祖的高尚德行足以光照后世,时间长久,永不厌弃;末尾则是讲当时的形势,暗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言如今家国遭逢不幸,定要效法先王先祖的高尚品德,勤勉为政,努力不怠慢国事与臣民,以求国家的安定与兴旺不衰。

第三首成王曰:“德元惟何?曰渊亦抑,严余不懈,业业畏忌,不易威仪,在言惟克……懋敷其有悦,欲其文人。”[5]文德首要的是什么?深沉渊博,坚持不懈,举止端庄有礼。上天之德深厚且广布四海,治国安民亦应广布苍天恩德。天命是遵从民意的,而民心又是向往德政的,敬德保民才是治国之道。

第四首、第五首有如下句子:“文文其有家,保监其有后,孺子王矣,丕宁其有心……遹其显思,皇天之功,昼晝之在视日,夜之在视辰,日入辠举不宁,是惟宅。”[5]周成王言,居安思危,要勤勉努力成就大业,国运才能昌盛持久,并希望人民和百官各安其乐,各守其德,君臣一起开创盛世太平。

第六首、第七首与上两首一样,周公言自己年少无知,承担大任继位为君主,祭祀祖先时心怀景仰之情,为人执政需小心谨慎,天命才会一直眷顾;身为一国之君,修身治国要有德行,贤良的人才会来辅佐。另外第七首也在末尾委婉地表达了对各位臣子的期望,希望他们经常劝谏和勉励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自省吾身,对苍天葆有敬畏之心,不要有侥幸心理。

第八首即八启是以周公的口吻写的:“佐事王聪明,其有心不易……介泽恃德,不畀用非雍。”[5]言自己竭尽忠诚、辅佐成王之心诚挚坚定永不改变,自当谨言慎行,报效国家,依靠深厚的德行,祈求苍天广降恩泽。第八首末尾曰:“良德其女台?曰享人大……罔克用之,是坠于若。”[5]这几句直接点明了德行的重要性:人若无德不能用,人若无德失于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周公还是周成王,他们都非常注重自身和臣属的德行,并主张施行德政,以礼乐制度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

第九首也是最后一首中,对于德行的重要地位有更为直接的表述:“呜呼!弼敢荒德,德非惰帀,纯惟敬帀,文非动帀,不坠修彦。”[5]直接言明治理国家时刻不敢忘记文德之功,在德行修养上绝不懈怠,要有仁善之心和敬畏之心,修养文德固然不容易,但还是要坚持。在结尾处又言:“遹我敬之,弗其坠哉,思丰其复,惟福思庸,黄耇惟盈。”[5]提醒自己时时刻刻警戒,不要放松修养文德,修养文德要持久有恒心,德盛才能庇佑国家兴旺昌盛,才是国家的大福。

二、《周公之琴舞》思想阐释

《周公之琴舞》由九启组成[6],竹简文前还有两句小序:“周公作多士儆毖,琴舞九絉(卒)”和“成王作儆毖,琴舞九絉(卒)”。这两句中都提到了“九絉(卒)”一词。《尔雅·释诂》:“卒,终也。”[7](P22)“九絉”意同“九终、九奏”等,指行礼奏乐九曲。也就是说,“絉、卒、终、奏、成”在此的含义都是一样的,表示有九支乐舞。九在古代是一个特别的数字,有着多重含义,隐含着尊贵与厚重。例如《九辩》、《九歌》、《九韶》都是传说中的上古乐名,在《楚辞》、《山海经》等中国古代典籍中,可以见到关于它们的记载,因此,九与上古音乐存在一定的联系。周公制定礼乐制度之后规定的联九首而为一组的乐,大多是帝王祭祀时才能使用的礼乐,一般诸侯王如无帝王旨意,不得擅自使用。

在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中被认为是成王之诗的句子中,“敬”字出现了六次,“德”字出现了八次,“孝、享”两字只各出现一次,可见这九首诗的核心词是“敬”、“德”。

众所周知,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建立了我国古代社会最早且较为完备的法典。礼乐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其基本特征是:以礼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和核心,明贵贱,辨等级,正名分,一切人和事都要遵循礼的规范和准则。史载“周公制礼作乐”,即周公为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从政治到文化方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8]因此,《周公之琴舞》中透露出来的对于敬的重视,就不难理解了。在《周公之琴舞》中,相比“敬”而言,“德”出现的次数更多。从现存《尚书》中记载周公的几篇《商书》来看,几乎每一篇都谈到了德的意义和作用。其中 《康诰》 篇中“德”字出现了五六次,如“明德慎罚”、“若德裕乃身”、“乃非德用”、“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丕则敏德”等。由此看来,德的观念,的确是周公政治法律思想的重中之重。

《周公之琴舞》全篇反映出周公“敬德”和“明德”的思想。此时的德治思想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德教、德政、德化等。《周公之琴舞》主张通过封建统治者的修身、自律,以温和渐进的方式引导臣民,经双方共同努力,一起开创太平盛世。这恰恰就是德政中很重要的内容。周公强调的德治,其主旨是要求君王树立起高尚的德行楷模,以此提高统治者的威信和人望。周公的德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强调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臣民的行动方向,进而通过社会统一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周公之琴舞》提出要“敬德、明德、慎罚”,认为只有厚德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这也是“以德配天”的朴素天命思想的体现。在此批简中,“德”被不断强调并与天命相关联。可以这样说,自此之后的各种各样的天命观,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了周公天命观的养分,又在不同程度上批判或发展了周公的天命观。[9]

周公为周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周公封鲁,这里的子民正是因为受周公德政思想、礼乐制度的熏陶,才能在东周礼崩乐坏的情形下,依然“周礼尽在鲁矣”,因为周公的后辈子孙,“法则周公”,为的是“以昭周公之明德”。可见周公思想对鲁文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誉其为古圣人,甚至还为“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感叹不已。可以说,儒家思想是在周公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周公的“明德保民”,到孔子的“仁者爱人”,再到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一条线索隐约可见。另外,周公天命观的矛盾之处,在孔子的思想中也可以找到踪迹。周公将德的观念引入对上天的崇拜和敬畏之中,创造性地阐释了“以德配天”,而后世儒家学者正是继承了周公的德治思想,才逐渐形成了完备的伦理道德体系。[8]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周公的德治思想,为中国的德政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日我们提倡“以德治国”,与周公所提之德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重温周公的德治思想,可以为当下的“以德治国”提供一定的精神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学勤.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结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2]王国维.观堂集林 [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吕友仁.周礼译注.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4]赵敏俐.《周公之琴舞》的组成、命名及表演方式蠡测[J].文艺研究,2013(8).

[5]国之瑰宝:清华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6]徐正英,马芳.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的身份确认及其诗学史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7]周祖谟.尔雅校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8]商国君.简论周公思想及其对先秦儒家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

[9]刘立志.周公作诗传说的文化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猜你喜欢
成王周公天命
论周公的法理学说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从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论演变初探
洒脱成王
惩前毖后
天命夫人
浅谈天命通宝钱版别
熬夜看书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