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徽
(闽江学院 蔡继琨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音乐学科包含多个组成部分,声乐艺术就是其中之一。歌唱人员通过声音,使听众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这是一种奇特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领域,要求声乐练习者能够把握住自身的肌肉运动规律,一步一步迈向声乐演唱的最高水准。在声乐教学中,最需要把握住该规律,若是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律学习声乐技巧,势必会导致练习者声乐生命的减低,严重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疾病。所以,声乐练习者必须循序渐进学习。声乐教学中培养基础的声乐技巧采用的是发声练习曲,以下就发声练习曲在实际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在声乐课堂教学中,通常学生都会跟随老师进行“mi、mi、en、en”这样的发声练习,这样的练习并不具备固定伴奏,通常来说都是短小的,以某种特定的音型重复出现,没有鲜明主题或情绪表达,主要注重单一技巧,这样音乐旋律被称为“发声练习曲”。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常见的声乐练习曲,例如《孔空声乐练习曲》,并不是我们要探讨的发声练习曲,声乐练习曲是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发声技巧后,能够开始提高声乐技巧和表现力练习,也是发声练习和艺术歌曲的过渡,有很重要的训练价值。
发声练习曲只是针对学生嗓音发音的技术性学习,和声乐练习曲一样都是更为注重声乐技巧训练。发声练习曲主要将音阶、音程和琵音当作旋律材料基础,为学生解决歌唱中可能会出现的气息不连贯的问题,声音位置不够统一的问题,专门设计出针对性的相关乐句。如一些比较简单的乐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声乐专业的学生解决声乐技巧上的一些问题。这类练习的作用就相当于乐器演奏练习中的基础技巧训练,如钢琴基础训练中的音阶、和弦练习;小提琴基础训练中的音阶、琵音练习等。
学生通过这种练习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科学的系统发声练习模式并掌握发声方法,为将来真正开始艺术歌曲的歌唱练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随着学习深度不断加深,发生练习曲的技术性含量有所提升,学生歌唱水平也要随之提高,最后形成一个具备较完善技巧的美好声音。接下来再进行声乐色彩及表现力的训练,即开始练习声乐练习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声乐技术水平。
著名的意大利声乐教育专家约瑟曾经说过,练声曲能够帮助学生稳定嗓音,学习如何为歌曲分句,教授学生正确呼吸,确定合适的演唱风格。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曲起着关键作用。
学生刚开始接触声乐势必会无法确认一个适合的声音位置,可能每次发音的位置各不相同,导致发音效果很差,严重时还会影响学生的器官使用寿命。采用了发声练习曲以后,学生通过发声练习自动找出自己合适的发声位置,即便学生缺乏相关经验,也可以向任课教师寻求帮助,找到合适的声音位置,在今后的歌唱生涯中,保护好自己的发声器官,延长自身的演唱寿命。
歌唱中肯定会涉及到气息的问题,若是不能在合适的时机换气,不仅会影响到歌唱效果,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歌唱者出现岔气的现象。所以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对于如何保证气息的连贯性加强学习,以便在将来的歌唱生涯中保证气息的连贯性。通过发声练习,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加强对于自身气息的控制,保证练习中的气息连贯,进而在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连贯气息。
音程跳动是声乐练习中的基础技巧练习,学生刚开始接触声乐可能对于乐感的把握程度有限,对于连续性的音阶练习更加适应,并不习惯跳音练习。但在将来实际的艺术演唱中,基本上很少见到没有跳动音程的歌曲,也就是说,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必须掌握跳动音程的演唱方法。发声练习是声乐练习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贯穿歌唱家整个歌唱生涯的组成部分,所以调音训练也随时伴随着歌唱者。
对比普通的演唱技巧,跳动音程更具备技巧性,也就是说技巧性要更高一些,对于乐感并不十分强烈的学生,跳音练习在声乐练习初期也算是一个难点,但只要掌握了以后,接下来的声乐练习曲练习和艺术歌曲练习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人的音域通常来讲是不同的,有些人擅长高音,有些人擅长低音,有些人高低音都很擅长,还有些人需要外力开发出自身的音域。音域的宽广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歌唱者的未来发展,进行哪一类的艺术演唱。所以在发声练习中,就应该事先确认学生的音域,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开发,将学生可以演唱的音域开发出来,若是到达某一音域学生确实唱不到,那么应该与教师说明,探讨是否有解决措施,开发出此音域,若是开发不出,则判断该学生是否适合继续学习声乐,是否可以换到其他声乐音域中。例如适合唱低音的学生就安排到低音声乐教学班,适合唱高音的就放到高音教学班,将不同音域的学生区分开来。若是在发声练习中确实遇到不适合学习声乐歌唱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及时与学生沟通,劝导学生学习其他专业。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发声练习曲在现代声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与《孔空声乐练习曲》一样,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着。无论是在教师的声乐教程中或是学生的自我练习,都离不开发声练习曲,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打下良好坚实的声乐技巧技能基础,为拥有一副好嗓子的歌唱者培养出了初级的声乐技巧。学生在初步学习的过程中更多接触的是发声练习曲,而不是艺术型歌曲,若是声乐练习中没有发声练习,那么歌唱者们根本不能有声乐演唱方面的成功。
现在声乐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发声练习曲多数都是具备极强目标指向性的技巧性曲目。如上文中的一些例子,都是由简单的音阶、音程以及琵音构成的基础性简单乐句,若是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高难度音程练习,比如:跨音区、真假声变换、音区转换衔接,特别是八度乃至十度的练习,乐句中缺少辅助性的过度补充,学生很难一开始就快速掌握这类高难度的发声练习。
将声乐技巧过于重点的设计乐句,即便一段旋律中包含了所有需要掌握的技巧,学生若不能正常唱出,那么就说明发声练习曲设计并不合理。发声练习曲适用于学生基础阶段的教学和以后的练习,不能设计过于复杂跳脱,应该尽量简单并包含需要的技巧。
现有的发声练习曲通常采用的都是比较单调的旋律,节拍和节奏通常都很相似,基本都是将八分和四分音符作为节奏设计的主体。对于音程跳进、分解和弦的练习也比较欠缺。实际的艺术性歌曲中富含了各种各样的音程,像是大小三度、纯五度、大小六度和七度都是很常见的,常用的发声练习曲却没有涵盖这部分练习内容。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其应该掌握的技巧,在以后歌曲演绎中极有可能会出现音高不准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发声练习曲的技巧设计不够完全。
发声练习曲由早先不知名的音乐家传下来,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规范化系统。所以练习曲的使用并没有标准,一般都是根据教授声乐课程的教师选取合适的练习曲。由于练习曲本身就没有系统的技巧规范,那么老师多数也就是参考从前的经验选择发声练习曲,这样一来,从前犯过的错误仍然会一直重复,学生永远不能在声乐基础教学中学到全面的声乐技巧。
发声练习曲的基本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初级声乐技巧,所以通常来说这类练习曲都不会特别注意乐句的旋律性。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就不能在基础教学中培养乐感了。[1]事实上,声乐专业的学生应该时刻为自身培养乐感,通过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拥有良好优美的歌喉的同时也能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的内涵。此外,学生长期练习缺乏旋律性的乐句,势必会引发学生的紧张情绪,肌肉僵化,欲望减弱,无法发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长期进行枯燥乏味的发声练习,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也会减低。
选择声乐专业的学生通常都是因为喜欢歌唱,若是在初期的发声教学中学生就完全接触没有任何旋律性的纯技巧性乐句,可想而知,会大大打消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甚至有些学生可能直接就选择放弃继续学习声乐了。
在日后的声乐教学中,应该为发声练习曲增添一定的旋律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乐感,另一方面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若是凭空创造同时具备技巧性和旋律性的发声练习曲,对于一般的声乐教师来说还是具备一定的难度。但是在现有的发声练习曲中添加一些辅助性的音符就比较简单了,发声练习的旋律性就增强了很多。声乐学习的时间很长,具体的技巧学习过程也很复杂,学生在这整个阶段要保证生理和心理的全面进化。想要真正掌握声乐中的基本技巧,学生必须反复练习,最终在脑海中形成声乐方面的条件反射,只要听到旋律,就可以跟着歌唱出兼备技巧和感情的歌曲,训练出优秀的嗓音技能。在声乐学习的这段时间内,学生声乐水平通常都是螺旋上升的。声乐学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很高的水平,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自我磨炼。发声练习曲作为帮助学生进行技巧训练的载体,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2]在原有练习曲中增添了辅助性音符后,乐曲的旋律性得到了有效加强,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容易达到声乐基础的技巧要求。
音乐领域中的各类表演比较来说,声乐领域和器乐领域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器乐表演主要借助乐器发声,通过管弦的震动实现声音的表达,是间接性的音乐表现。声乐表演则是人类通过发声器官的直接发声进行音乐表达。由于人的身体条件限制,嗓音并不能如同乐器一般在各个音区自由的随意切换,所以,声乐训练中对于音高和音区变动的练习就尤为重要了,这也是声乐教学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初学声乐的学生不可能像器乐技术练习一样专门练习高难度的技巧性练习曲,只是单纯的练习技巧性的发声练习曲,所以需要对练习曲进行一定的旋律性改进。
在编写发声练习曲时,可以将某个和弦或是音程作为基础,编写出一段和声旋律,这样的练习曲中基本上覆盖了所有需要练习的音程、调式以及和弦等专项技巧。[3]无论是练习用的声乐练习曲或是将来演唱的艺术性歌曲,都包含了调式、节拍、音程、和弦等音乐技巧,只有在基础的发声练习中就将来可能涉及到的每一项声乐技巧都练习好,才能在将来表现任何一首艺术性歌曲。
声乐专业的学生肯定对于世界上的著名乐曲不陌生,声乐练习中教师也可以摘取生活中常见的名曲主题设计发声练习曲,例如中国著名的钢琴曲《牧童短笛》中的主题旋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中的主题旋律等,就比较适合用在发声练习中。[4]
声乐专业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发声练习曲时可能很难达到练习曲的技术要求,但是具体的艺术性歌曲中学生却能达成声乐技巧的要求,这是由于艺术性歌曲中的旋律性带动了技巧的发挥。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增加发声练习曲的旋律性,以加强学生声乐基础技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作用及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马婷.职业高中声乐教育教学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卢亮.论声乐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D].江西师范大学,2013.
[4]时秀香.“练声曲”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