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
【摘 要】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学中,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进行激励与强化,使学生从反馈信息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增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新课程 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61
新课程鼓励教师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主化,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主张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认识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一位教师创设如下情境:首先,播放一段小明购物付钱的视频,大体内容是小明购买1元钱的商品,但由于小明不认识人民币而错付了一张1角的纸币。由此引发学生的争论。再通过小组合作,以1元、1角为例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创设一个坐车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汽车,醒目地标上1元字样:“上车1元,请小朋友自觉投币”。由学生自主用不同的1元币值上车,从而理解1元=10角。最后,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了一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老师不仅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文具商店”这一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还让学生学习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方法的多种形式,将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得自主、投入、快乐无穷。
二、体验成功,增强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師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学中,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进行激励与强化,使学生从反馈信息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增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例如,在学习“7+几”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计算方法。比如,怎样算“7+5=?”,有位学生说:把7分成4和3,把5分成3和2,3+3=6,4+2=6,6+6=12,所以7+5=12,如果按照习惯的做法,教师或许会否定这种看似繁琐的做法,但执教老师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啊,原来你对6+6比较熟悉,把7+5转化成6+6计算,很好,你真聪明!还能继续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在执教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体会到几乎每一道加法题都有丰富的解题方法,都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更浓厚。
三、激励体会,拓展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的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你!”“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应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这些激励式评价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量,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这一切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励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
总之,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激发兴趣;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激发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激发兴趣;还可以用多媒体激发兴趣。以趣促学,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地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迈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