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审稿意向调查与分析

2014-03-24 16:04耿艳辉李家永
关键词:审稿人稿费科技期刊

耿艳辉 李家永

(《资源科学》编辑部,北京 100101)

审稿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科技期刊普遍实行三级审稿制度,即责任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复审、主编(常务副主编)或编委会(审稿委员会)终审。“三审制”中的同行专家审稿对判定稿件的学术价值,即稿件的论点是否正确、内容有无创新性、试验设计是否合理、论据是否充分等非常关键,二审的审稿质量直接影响编辑、主编对论文的评价、取舍[1-3]。如何提高专家审稿质量是近年来科技期刊编辑界十分重视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4]。 据报道,国外科技期刊普遍拥有数量庞大的审稿专家队伍[5]。目前,绝大多数科技期刊都建立了审稿专家数据库。高素质、高效率的审稿专家队伍是我国学术期刊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审稿专家既是我国各学科领域科研队伍的主体,同时又是学术期刊质量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7],而编辑承担着审稿的组织、设计和协调工作,加强同审稿专家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提高审稿质量,缩短论文发表周期,进而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大有益处[8]。

《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稿源来自三个方面,即自由来稿、特约专稿和学会推荐稿,其中自由来稿所占份额最大。稿源的充足和低发表率为提高《资源科学》文章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2012年投稿系统逐年来稿量(不算邮箱投稿、约稿和自然资源学会推荐稿件)分别为989、1298、1124、1453、1643篇,5年来稿量增加近2倍。目前《资源科学》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稿源呈“数量型增加”,稿件质量的区分度低,审稿更加困难,且耗时费力开支更大。

在此背景下,编辑部在2012年初对各位审稿专家寄送了调查问卷,希望借此了解同行专家的审稿意向,以更好地推进《资源科学》期刊的审稿工作;同时收集了各位专家对期刊发展的建议,以促进《资源科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调查问卷设计

寄回编辑部的有效问卷共计144份。调查问卷由15个问题组成,其中14个为选择题。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审稿专家的基本情况,包括职称、是否为研究生导师、年龄、专家本人和其团队是否在《资源科学》发表过文章;

第二,对审稿数量和审稿时段的看法,包括2011年为《资源科学》审稿数量是过多、适中还是不足;在2012年可能为《资源科学》预读评审的文章数;方便审稿的大致时段。

第三,对审稿费的看法,包括是否需要由编辑部支付审稿费;如果认为需要审稿费,合理的审稿费应该是每篇多少元。

第四,对审稿方式的看法,包括认为哪种审稿方式(双向匿名、单项匿名、具名审稿)更适合《资源科学》;是否同意在文章发表时注明审稿人。

第五,对审稿期限的看法,包括审稿期限(从稿件发送到您的邮箱到您返回稿件的时间)多长比较合适;如果您超过了与编辑部约定的审稿期限,是否希望收到编辑部提醒您稿件的邮件;如果希望收到提醒邮件,每隔多久提醒一次比较合适。

第六,对提高《资源科学》审稿质量的具体建议,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专家可从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专家审稿意向分析

(一)审稿专家基本情况

经统计,参与问卷调查的审稿专家基本情况如下:

审稿专家中教授占52.78%,研究员占19.44%,高级工程师占1.39%,副教授占18.75%,副研究员占7.64%,其他为0。即专家以正高职称为主,占73.61%。专家中博士生导师占52.78%,硕士生导师占34.03%,不是研究生导师的仅占13.19%。即审稿专家以研究生导师为主,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术造诣精深,学风严谨,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取得了较重要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威望。

年龄在40岁以下的审稿专家占22.92%,40-50岁的占49.31%,50-60岁的占20.14%,60岁以上的占7.64%。可以看出,大部分审稿专家的年龄在5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专家也是在学术领域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往往有更好的精力和体力,知识结构新、知识更新快,对前沿理论掌握、研究较多,是科研界的领军人物和主力军。期刊界早有学者指出:审稿者年龄大,知识结构老化,资深专家知名度高,担任社会职务多,社会活动多,难以有足够的精力用于审稿,因此建议吸收优秀中青年专家参加期刊审稿队伍[9]。

在《资源科学》上发表过文章的专家占83.93%,没有发表过的占12.50%,弃权的占5.36%。即这些审稿专家及其团队大部分都在《资源科学》发表过文章。

(二)审稿专家对审稿数量和审稿时段的看法

对于2011年为《资源科学》审稿的数量,有73.61%的专家认为是适中的,23.61%的专家认为是不足的,只有2.78%的人认为是过多的。说明大部分专家认为审稿工作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负担,还有约1/4的专家希望加大审稿量。

对于2012年可能为《资源科学》预读评审的文章数量,61.11%的专家选择10篇以下,35.42%的专家可以审阅10-20篇,2.78%的专家可以审阅20-30篇,0.69%的专家可以审阅30篇以上。说明每年不超过20篇的审稿量是大部分专家可以接受的。一年中送给某位专家审读的文章在20篇以上可能会影响审稿的质量。

对于方便审稿的大致时段,分别有19.15%、28.72%、29.79%和22.34%的专家选择在第一、二、三、四季度。可以看出没有特别集中的大部分专家方便(或不方便)审稿的时间段。

(三)审稿专家对审稿费的看法

对于是否需要审稿费,有62.50%的专家认为需要,32.14%的专家认为不需要,5.36%的专家弃权。可以看出有近2/3的专家认为编辑部支付专家审稿费的制度是应该保留的。

关于审稿费的金额,有2.78%的专家选择少于100元每篇,43.06%的专家选择100元,27.08%的专家选择150元,4.86%的专家选择200元,2.08%的专家选择300元。2011年编辑部的审稿费标准为80元。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有接近一半(43.06%)的专家是希望100元的标准,还有一半的专家认为审稿费金额应该有所提高,至少在100元以上。但是单篇审稿费的提高又会加重编辑部的负担,这是编辑部面临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在国外,众多杂志匿名审稿都不支付审稿费,仅给一个审稿人的名誉。但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仅给名誉是不够的,还应该支付一定的报酬,一是尊重专家的劳动,专家的劳动本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也符合付出就应该有回报的原则;二是有利于调动专家审稿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术的交流和发展。准确评审一篇文章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所得报酬与其付出落差较大。适当提高审稿报酬,既体现了对审稿工作的重视,又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及对审稿专家劳动的尊重[10]。有研究者提出,目前编辑部经费紧张,应该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同时编辑部也可以适当用广告、赞助的方式来缓解经费压力[11]。随着来稿量的增加,审稿费的总金额也在不断增加。《资源科学》如何在资金上开源节流,合理安排好审稿费,是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四)审稿专家对审稿方式的看法

对于审稿方式,68.75%的专家侧重于双向匿名的审稿方式,21.53%的专家选择单向匿名的审稿方式,只有9.03%的专家选择具名审稿方式,另有一个专家弃权。在被问到是否同意在文章发表时注明审稿人的问题时,有19.64%的专家选择“同意”,75.00%的专家认为“不妥”,5.36%的专家选择弃权。以上调研数据说明双向匿名审稿也是被多数专家认可的、最有利于期刊发展的审稿方式。

期刊界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双盲审稿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可减少单盲审稿中出现的偏倚[12],可消除一部分作者在投稿前的顾虑和审稿后的疑虑,提高对刊物采纳稿件的信任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双盲审稿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13]。

(五)审稿专家对审稿期限的看法

对于审稿期限,我们共提供了四个选项:A.15-20天;B.30天;C.60天;D.90天。19.44%的专家选择15-20天,73.61%的专家选择1个月,4.86%的专家选择60天,2.08%的专家选择90天。可以看出,90%以上的专家在主观上愿意在一个月内返回审稿意见。而在实际审稿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专家要1个多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返回审稿意见,这与这次调研的结果有出入。可能造成专家审稿时间较长的原因包括:审稿人出国、出差、调离等使稿件长期滞留;审稿人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而又不愿草率处理稿件;送审稿件与专家研究方向不对口;个别专家因种种原因不愿承担审稿工作[1]。

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专家在收到编辑部的催审邮件后会尽快返回审稿意见。调研结果显示,有68.06%的专家希望在超过了与编辑部约定的审稿期限后收到编辑部的提醒邮件,有29.17%的专家表示不需要编辑部提醒。其余专家弃权。

有56.94%的专家希望每周收到一封提醒邮件,33.33%的专家希望每两周收到一封提醒邮件,分别有4.86%、3.47%的专家希望每3个周、4个周收到一封提醒邮件,其余专家弃权。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审稿专家们主观上希望能尽快把评审意见返回,不希望拖延太久。

三、专家建议梳理

对于如何提高审稿质量,受访专家给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严把初审质量关,提高审稿效率。有专家建议:“编辑首先对来稿进行初步把关,对语言文字、格式及研究方向不符合《资源科学》要求的退回修改,以免影响审稿进度。”其实编辑部一直承担初审工作,初审退掉的稿子大概占到总来稿量的50%左右。由于目前来稿量大,编辑部人员不足,编辑专业知识有限,因此增加初审的退稿率有些困难,但是编辑部也会充分考虑专家的意见,尽可能的提高初审质量。

第二,加强审稿人管理,提升审稿人素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门类繁多,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交叉、渗透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给审稿工作增加了难度[14],为此有专家建议:“优化同行专家评审队伍,建立审稿人档案,对审稿队伍进行遴选:精通业务,掌握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科技成果;热爱审稿工作,审稿及时;文字功底扎实等。”还提出:“对审稿人提出适当的要求,主要是希望审稿人能针对稿件提具体的接收或拒稿的意见,一来方便编辑判断,二来有利于作者提高。”以上专家的建议很实际,科技期刊界有研究者认为,审稿人应具备的条件[15]有:①较高的学术水平;②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③乐于奉献的精神;④年龄合适,身体健康。同时编辑部就有必要对审稿专家库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淘汰一批审稿素质不佳、成效不好、各方面批评意见比较集中的审稿人,并形成制度,以保持审稿队伍具有较高的整体业务水平。这就需要确定审稿人的任职条件以作为筛选的标准依据[16]。

第三,动态联系审稿人,确保稿件准确送审。还有专家提出“可要求审稿人动态的提供更为详细的研究方向和擅长的研究方法,以使评审论文与审稿人研究领域更为接近。”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稿件能否被准确送审有赖于编辑对专家动态信息的掌握[17]。由于审稿库中专家众多,加上各位审稿专家的研究领域会随着研究课题发生变化,因此编辑部很难准确的掌握每位专家的情况,审稿人如果能配合编辑部,常常动态更新自己的资料,将有助于稿件的送审。

部分审稿专家对于期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专家指出:“贵刊已经是在审稿、发稿做得很好的刊物了!审稿速度快,发稿周期短,工作态度认真”,“我认为目前的管理非常到位,尤其采用网络方式透明度高”。

第四,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以提高审稿水平。有专家提出了要求,包括:“一年一次向审稿委员会成员提交刊物出版/审稿/退稿/发行等编辑出版情况”“希望贵刊能把修改后发表文章返回审稿人”“编委会要定期交流,以提高审稿水平”。

四、结语

编辑与审稿人的交流对保证审稿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资源科学》编辑部通过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审稿专家审稿数量、审稿时段、审稿费、审稿方式和审稿期限的看法,并总结了审稿专家的有建设性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资源科学》的审稿专家队伍是一支动态的高水平和高效率的队伍,这支队伍以中青年专家为主,他们大多具有高级职称,为研究生导师。为《资源科学》的审稿工作并未给专家们带来太多的负担。更多的专家希望在审稿期限内完成审稿,并希望在超过期限时受到催审邮件。专家们赞同目前的双盲法审稿方式,希望提高审稿费水平。

最后审稿专家就审稿队伍建设、期刊组稿和审稿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根据建议,编辑部以后要加强和完善以下方面的工作:①加强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动态管理,加强与审稿专家的交流、不断提高审稿专家的工作热情;②尽可能构建专家、编辑、作者三者平等讨论与交流的平台;③严把初审质量关,对稿件是否具有创新性做出初步的判断。

参考文献:

[1]贾晖,李朝前.科技期刊专家审稿的利弊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张雁影.学术期刊专家审稿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闻知识,2009(8).

[3]翁鹭滨.专家审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开放潮,2008(7).

[4]马永祥,孙宁,李大庆.学术期刊审稿及编辑加工应把握的要点[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3).

[5]杨子明,游苏宁.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稿机制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4).

[6]于琴琴,汤宏波,段磊,等.审稿专家对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建设的评价和建议[J].出版广角,2008(5).

[7]周长清.学术期刊要重视外审队伍建设[J].编辑学报,2002(2).

[8]陈蓉,吕赛英.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密切合作的措施[J].编辑学报,2005(3).

[9]游苏宁.吸收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参加期刊编审队伍[J].编辑学报,1995(4).

[10]幸建华.影响科技期刊专家审稿的心理因素与编辑对策[J].编辑学报,2008(6).

[11]张雁影.有待完善的学术期刊双向匿名审稿制[J].今传媒,2009(10).

[12]李春梅.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质量的影响因素[J].编辑学报,2009(2).

[13]隋行芳,薛爱华,任晓黎.双盲与非双盲法审稿在审稿质量上有差异吗?[J].编辑之友,2005(4).

[14]查永平,徐晓俨.论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的关系与配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4).

[15]陶立方.拓宽审稿人群体的几种途径[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

[16]罗向阳,李辉.科技期刊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建立及管理[J].编辑学报,2011(3).

[17]夏登武,刘庆颖.编辑的信息掌控能力在审稿过程中的质控作用[J].编辑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审稿人稿费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军事护理》2021年度优秀编委、审稿人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30元稿费怎么花
我用稿费献爱心
科技期刊的分类
“稿费”的由来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