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贵(四川省隆昌县人民医院 四川 隆昌 642150)
骨质疏松给老年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如果合并有骨折,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对于骨质疏松骨折,50岁以上为高危人群,而以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对于骨折部位,通常有椎体、肋骨、骨盆、股骨近端与远端、肱骨近端以及胫骨平台等[1]。为防止骨质疏松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特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120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再骨折因素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及50岁以上,大部分为摔伤;患者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臼、肱骨近端、股骨近端以及桡骨远端;对患者行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股骨颈处BMD-T值为-2.5SD及以下。对于以下患者,应排除在外,一是严重暴力导致,包括撞伤、坠落以及车祸等;二是患者所患疾病与骨代谢相关;三是患者正在接受放、化疗等。
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骨折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于初次发生骨折患者,分为骨折组,对于存在骨折史患者,分为再骨折组,骨折组患者96例,再骨折组患者24例。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部位来确定,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以及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考虑这样两种方法,即内固定或者关节置换;对于椎体骨折患者以及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采取手法复位或者夹板支具固定等方法来治疗。患者经治疗后,劝其行早期功能锻炼。
1.3 评价标准:对于两组患者的评价标准,包括患者年龄、性别、BMD-T值、合并症以及运动协调指数等。对患者的骨折发生时间、骨折发生部位也要进行统计。
1.4 数据处理: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组间比较用t,频数比较用x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年半,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情况,骨折组96例患者,4例患者发生再次骨折情况,发生率为4.17%。
年龄方面,骨折组平均年龄为(66.12±5.09)岁,再次骨折组平均年龄为(70.09±6.12)岁,再骨折组要高于骨折组。
性别方面,骨折组96例患者,70例为女性,所占比例为72.92%;再骨折组24例患者,19例为女性,所占比例为79.17%;与骨折组相比,再骨折组所占比例要高。在所有骨折类型中,椎体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股骨颈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排第二。
运动协调方面,由平卧位转换为站立位,骨折组所花时间为(12.95±4.09)s,再骨折组所花时间为(26.09±9.03)s,与骨折组相比,再骨折组运动协调技能较低。
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龄、女性、椎体骨折患者、髋部骨折患者以及骨密度-T值在-3.5以下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可能性更高。如果患者年龄在85岁以上,且发生过椎体骨折,其再骨折的可能性将会加大,且年龄越大的患者其风险更大。
表1 再骨折组第1次骨折与第2次骨折的部位分布
表2 发生2次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因素的Cox模型分析结果
持续的骨质丢失导致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本身并不能通过临床体现,但它致使人类机体发生变化,从而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再合并用骨折现象,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2]。
近几年来,伴随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相关因素也暴露出来,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骨质疏松发生时间以及疏松类型等等[3]。本组120例患者,根据骨折发生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骨折组与再骨折组,与骨折组相比,再骨折组女性所占比例较高;在所有骨折类型中,椎体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股骨颈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排第二高。高龄、女性、椎体骨折患者、髋部骨折患者以及骨密度-T值在-3.5以下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可能性更高。可见,应加强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对于存在风险因子患者,应加强预防。
[1] Cauley JA,Hocllberg MC,Lui LY,et a1.Long-term risk of incident vertebral fhctures.JAMA,2007,298(23):2761-2767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2008版).中华骨科杂志,2008,28(10):1001-1003
[3] 阮文东,王沛,雪原,马信龙,周先虎.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2011,7(31):78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