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少香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近年来,社会生活水平日趋增高,危险因素增多,心血管疾病发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为其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溶栓为重要救治本病的手段,具时间依赖性,病情发作距溶栓越短,相关梗塞血管再灌注越容易,保障更多的心肌功能改善。发病6h内开展溶栓治疗效果最为明显,对本病溶栓治疗前造成时间延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预后效果的关键[2]。本次选择相关病例,就上述内容进行论著。
1.1 一般资料:本交共选择研究对象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22-83岁,平均(58.7±10.4)岁,均与 WHO于1979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均有心肌酶谱、心电图动态变化,典型心绞痛症状,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溶栓禁忌证者。
1.2 方法。患者调查:抽取样本,采用面对面有结构式问卷调查获得患者院前资料和基本资料,依据接诊登记、专人调查、急诊记录、特护记录、医嘱时间、心电图记录时间,评估院内延误时间。护士专业知识调查:采用方便取样法,就自制问卷进行发放,对护士认知溶栓知识的程度展开调查,监督填写收回。调查患者及家属疾病认知度:制定统一问卷,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向患者及家属调查,对回答正确率进行计算。溶栓: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具体包括r-TPA6例,r-SK11例,尿激酶33例,溶栓效果依据冠脉间接再通指标评估。
1.3 指标观察。院前延误:患者初感不适或胸痛至到院时间,包括交通延误、患者自身延误。离家至到院就诊时间为交通延误,救护车延误也包括在交通延误内;患者自身延误为出现症状家属或患者出门至医院时间。院内延误:为到达医院至溶栓药的静脉输入时间,包括急诊室和CCU延误。前者指急诊室至CCU时间,后者为转入CCU后溶栓药物静脉输入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及溶栓了解10例。
表1 溶栓时间与疗效相关性
2.1 院外和院内延误时间:调查显示,院外呈(164±90)min延误,其中交通延误(36±19)min,患者自身延误(128±71)min。院内呈(125±69)min延误,其中急诊科延误(77±46)min,CCU延误(48±23)min。院外延误时间明显长于院内延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溶栓前时间与再通相关性:6h内再通率显著高于6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知识知晓率:参于调查急诊护士和CCU护士,各100名,CCU护士溶栓适应证、禁忌证等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高于急诊科7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与溶栓血管尽早再灌注相关,冠脉再通与溶栓前时间延误相关,再通率随溶栓时间延误的延长江而呈下降表现[3],本文结果与报道相符。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溶栓前时间为对再灌注造成影响的关键性因素,故需对溶栓前时间的延误引起重视[4]。本次院外延误时间明显长于院内延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造成延误的因素,具体包括:胸痛:胸痛程度越重,越有较快的就医速度,可能患者经起重视相关。年龄:年龄越大,延误时间越长,可能与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疼痛阈值增高,另外行动不便相关。患者及家属认知度:本次仅10例了解相关知识,故需对公众教育进行普及,以及早发现症状,及时到院治疗。需将整体护理落到实处,加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交通:可建立急救车道,以加快救治时间。同时需重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到院内时间的延误,提高护理人员认知程度,本组CCU护士知识知晓率高于急诊护士,需加强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掌握急救技能,增强急诊决识,缩短院内延误时间。
综上,依据本次研究结果,院前时间延误相对偏长,需加强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提高高危人群的管理力度,及早发现疾病并尽快救治,以全面提高预后效果。同时,增强医护人员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以保障工作效率。
[1] 仲淑燕,欧红梅,杨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3(5):30-31
[2] 其米克.急性心肌梗死68例溶栓期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5):281
[3] 许颖.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63-1864
[4] 付秀叶.舒适护理在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0):4003-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