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莉莉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浙江东阳 322100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误诊一例
汪莉莉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浙江东阳 322100
患儿男因"出生3天,发现口型、耳廓异常。"于2014.4.2入院。患儿第G2P2孕38+周,因母亲"疤痕子宫"剖宫产,Apgar评分10'-10'/1'-5'。脐带、胎盘无异常。出生体重4200g。生后即发现患儿口及左耳廓畸形。啼哭较多,啼哭时口周皮肤青紫。混合喂养,吃奶好,无呕吐。胎粪2天排完,以后解黄色大便。出生第3天开始皮肤黄染。父:39岁,农民,体健。母:35岁,农民,乙肝病毒携带者,否认有糖尿病史,否认孕期有服药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姐姐:12岁,健康。无遗传家族史。体检: T37.2℃P136次/分,R46次/分,BP72/48mmHg,体重4040g,身长52cm,头围34cm,胸围33cm。反应可,前囟1.0×1.0cm,平软。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双侧脸颊大小不对称,左脸短小,左侧口角裂开1cm,向左下歪斜,无发绀。左耳廓畸形,呈叶状肉团(小而扭曲),耳道存在。右口角、右耳正常。双耳听力正常。双侧眼睑对称。无呼吸困难,双肺听诊阴性。心率136次/分,心音中等,律齐,心前区SMⅠ/6级,柔和,无传导。无腹胀,脐部干燥,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性反射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无畸形。经皮侧胆红素额部8.5mg/dl,前胸7.6mg/dl。辅助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心肌酶谱、均正常。TORCH:阴性。尿常规:蛋白质1+,余正常。大便常规、OB:均阴性。颅脑、肝胆脾、心脏彩超均无异常。双侧睾丸、付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X片检查:脊柱无畸形。染色体:核型46.XY。入院初步诊断:1.先天性耳畸形2.巨大儿3.歪嘴哭综合征。后修正为1.第一、二鳃弓综合征2.巨大儿住院期间患儿吃奶好,吸吮力可,无奶液外流现象,无发绀情况。未予任何治疗,住院4天出院,予出院宣教。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又称单侧颜面部发育不全。国外学者多提倡称hemifacialmicrosomia,意为半面短小畸形。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病率约1/ 4000,男女比例为3:2,绝大多数为单侧,左右侧发病率基本相等,双侧畸形极为少见。
第一、二腮弓发育异常造成的缺陷,临床表现有高度多样性,除外耳、颜面软组织及上、下颌骨畸形外,还可伴脊柱发育畸形,称眼、耳、脊柱综合征,又称Goldenhar综合征,亦可伴其它器官系统如心、肾、神经系统等异常。还有其它别名,如:Lenz综合征、Treacher-Collins综合征、Halleman-St reijif综合征。该综合征临床表现为:⑴大口畸形(面横裂):常由于颊部软组织的缺损,使口角向耳屏方向延伸,形成面横裂。⑵耳畸形:其畸形程度不一,表现多样。⑶颌骨畸形:常表现为单侧下颌骨短小,下颌骨升支及颞下颌关节可消失,牙齿咬合功能紊乱,上颌骨及颧弓可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两侧面部不对称。⑷咀嚼肌及腭肌发育不全,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腭裂,半侧舌体发育不全等。临床上对有此三种畸形者,应确诊为本综合征[1]。因我科医生对该综合征不了解,入院时误诊为"歪嘴哭综合征"(又称不对称哭泣面),入院后发现该患儿与以往见到的歪嘴哭综合征不同。歪嘴哭综合征其特征是仅在啼哭时病侧口角不能向下移位,而健侧可下移,造成面容不对称,在静止时面部完全对称,不影响患儿微笑和运动。而该患儿双侧脸颊大小不对称,左侧面横裂,无任是否啼哭,左侧口角均向左下歪斜,左耳廓畸形,符合上述三种畸形,修正为第一、二鳃弓综合征综合征。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学者说法不一。多数学者认为本综合征可能具有家族遗传性,属于遗传性疾病。本例患儿染色体无异常。也有对多例该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检查属正常的报道,因此有学者提出本病征与后天因素有关,如胚胎期的药物影响、第一和第二鳃弓以及脊椎或眼的血管异常、胎儿期接受辐射等引起的胚胎畸形[2]。
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修复畸形为主,年龄范围从出生2~3个月到18岁后。大口畸形可在出生2~3个月早期手术修复,外耳畸形一般在患儿发育期间分期修复,外耳赘皮和耳前瘘管可早期切除。
[1]顾卫燕,金杯,戴淑真.第一、二腮弓综合征1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2,15(9):235-236.
[2]藕小平,陈伟良.第一、二鳃弓综合征5例报道[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2):165-166.
RR781.9
B
1009-6019(2014)10-02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