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历史教学情境的导入方法与创设策略

2014-03-24 01:42韩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15期
关键词:创设历史信息化

◆韩涛

作者:韩涛,章丘市官庄镇闫家峪中学(250200)。

历史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现象,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历史现象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而且又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追求目标。

1 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信息化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快乐学习,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能在很大范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体参与。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以下几种情境导入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效果较好。

歌曲导入 歌曲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时代 性,不少歌曲其实就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喜爱唱歌,用歌曲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根据歌词大体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下一步深入学习的思想准备。例如,在学习“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等。这些歌曲学生一般都比较熟悉,很容易引起共鸣,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

诗词导入 诗词和历史也是紧密相连的,很多诗词就是那个历史时期的形象反映。另外,诗词的语言生动、优美,很受初中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选择那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诗词导入新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或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激发学生对具体历史问题的探究欲望。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进行导入,结果很多学生都被那恶劣的环境和红军英勇顽强的画面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下面的学习可想而知。

图像导入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图像导入,可以把书本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而有趣。例如,在讲“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时,笔者把章丘市的龙山遗址照片和龙山黑陶用幻灯呈现出来,不但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用信息化历史情境导入新课要注意:一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选择,信息技术掌握不很熟练,不可勉强应用,以免适得其反;二是要注意结合课文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然后选择最佳的方法,以保证不浪费很多时间,使新课导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具体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新知

学习新知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情境,使课堂充实而生动,帮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理解学习内容和自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时,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九一八”事变时的地图,并用鼠标闪烁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几个重要的地点,包括南满铁路柳条沟、东北军北大营、沈阳等,让学生了解事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出示日军挖的万人坑、731部队拿中国活人做实验的图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东北人民在日军铁蹄下的悲惨命运;接下来播放“西安事变”的一段影视片段,帮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相关情况;最后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通过一系列情境的创设,在上下衔接的问题中,学生不仅深刻明确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理解了其意义,而且帮助学生掌握了利用时间顺序来学习历史事件的方法。

又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时,由于本单元内容事件多、地图多、条约多,学生容易记忆混乱,发生错误。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把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等四次最具代表性的列强侵华战争联成一线,制成课件,同时在课件中插入一些背景资料,如地图、电影《火烧圆明园》剪辑等,把历史画面和电影片断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理解起来就很清晰了。这样既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因后果。

3 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学生探究和体验历史的过程,是学生概括、描述和感悟历史的过程。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内容,提高独立获取、处理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概况和总结,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并在理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还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可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表格(表1),让学生回答。

表1

首先,表格具有阅读量较小、浅显易懂的特点,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其次,通过答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巩固复习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既能避免课堂末期学生的疲劳现象,又能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总结,使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一是其声、光、色一体的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加深记忆和理解;二是可以把一些时间久远的历史事件还原到具体的现实中,通过再现历史现象产生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及其过程,给学生以充分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这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分析历史,增强对历史本身的整体把握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创设历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