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君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3)
腹泻便病原菌的临床检验
于慧君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3)
目的:探讨腹泻便病原菌在临床中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95例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菌属的检出率;结果:595例标本中,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志贺菌属,达到44.87%,沙门菌属为2.56%,其他菌属相对较低,菌属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致腹泻,临床诊治除了应对疑似病菌进行准确检测外,同时应做好条件致病菌方面的防治工作,多方面给予综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腹泻便;病原菌;检验
腹泻是门诊中常见病症,常以误食不洁食物或饮用含病菌水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排便明显异常,既包括排便频率大大增加,也包括排稀薄、含有半消化食物、脓血、粘液便等[1]。临床上对腹泻的诊断一般是取便样病原培养检测,准确检测病原菌并及早治疗。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95例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菌属测试并对比检验结果,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1 标本:本组资料共计595例,其中男343例,女252例,年龄4个月-42岁,平均19.5±2.6岁,脓血便84例,稀便214例,黏水样便125例,液便172例,对比不同菌属的检出率。
1.1.2 试剂:氯化钠结晶增菌液、GN增菌液的蛋白胶水、氯化钠蔗糖琼脂、MAC琼脂、SS琼脂、三糖铁琼脂琼脂、氯化钠三糖琼脂、氧化酶试剂(法国梅里埃生物试剂公司)、梅里埃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卫生部标准菌株、必要的血清学凝集试剂(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上都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方法
对患者取粪便样,置于培养皿中正常细菌培养测定。
1.2.1 增菌与分离培养
将标本置于含有氯化钠结晶增菌液和GN增菌液的蛋白胶水里,调整PH至碱性。保持37℃恒温条件培养18-24小时后,转移接种到由氯化钠蔗糖琼脂、MAC琼脂、SS琼脂组成的琼脂中,37℃恒温条件培养18 -24小时。
1.2.2 挑选疑似菌落
常见致腹泻病菌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等,在挑选疑似菌落时,采用逐步鉴别法:(1)先初步挑选出疑似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菌落,经革兰染色后显示为革兰阴性杆菌,然后接种在三糖铁琼脂中恒温37℃培养18-24小时;(2)挑选出疑似志贺菌的菌落,经革兰染色后显示为革兰阴性杆菌,然后接种在三糖铁琼脂中恒温37℃培养18-24小时;(3)挑选出疑似副溶血性弧菌的菌落,然后接种在氯化钠三糖琼脂中恒温37℃培养18-24小时;(4)挑选出变形杆菌菌落,并使其保持扩散生长。
1.2.3 病原检测
对以上疑似病菌分别植入到生化反应试条上进行反应并观察生长结果,将其与标准菌株在培养皿中生长的菌落进行结果比对,挑选出可疑菌落送入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为P<0.05。
595 例腹泻患者中致病菌78例,阳性率为13.1%,其中志贺氏菌属35例(福氏菌28株,宋内菌7株)占阳性总数44.87%,沙门菌2例,占阳性总数2.56%,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0例,占阳性总数的38.46%。其他菌株11例,占阳性总数的14.1%。595例标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志贺菌属,达到44.87%,其他菌属相对较低。菌属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本研究中,志贺菌属是引致腹泻最重要的致病菌,这与近年来国家卫生医疗机构公布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在进食各类海鲜产品时倘若食物加热不彻底、就会很容易误食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导致腹泻。在夏季若食品未及时保鲜则很容易变质,误食后就会因感染变形杆菌导致腹泻。药理学资料显示,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以及左氧氟等抗生素类药物能够对大多数菌株表现出较强杀菌作用,因此是治疗腹泻的首选药物。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利福平等药物则表现出较强的抗药性,因此不宜采用此类药物治疗[2]。另外由于志贺菌还会引起患者出现急性菌痢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排便带有大量的致病菌并形成传染源。这也就要求在治疗时不仅要给予患者正确及时的药物治疗,还要采取适当的卫生防护措施避免细菌传播。另外,针对患者不同的患病程度和康复状况,应合适疗法彻底治疗。
腹泻往往在临床治疗上不被给予足够重视,尤其在基层医院,漏诊和误诊的现象时有发生。概括来讲主要有:(1)病原菌检测精度不够,一些其他类的可导致类似痢疾腹泻症状的致病菌,被误诊为腹泻致病菌,而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导致贻误病情;(2)在样本培养时,应挑取出便标本中的脓血或黏液,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量的菌量,保证检测精度;(3)在对疑似菌基做玻片凝聚时,应保证血清和细菌适当的比例,否则容易导致细菌抗原性偏弱,相应的凝聚反应也不够强烈,而不被准确地检测出来。
综上所述,引起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除了应对疑似病菌进行准确检测判断外,同时应做好条件致病菌方面的防治工作,多方面给予综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王鑑.肠道沙门志贺菌检验方法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9):339.
[2]杨永华,李秋海,常勇年.2003-2006年包头市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学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77-1178.
R446.5
A
1009-6019(2014)07-0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