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整合利弊与对策的分析研究

2014-03-23 14:10邹美凤
当代医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邹美凤

高职高专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整合利弊与对策的分析研究

邹美凤

因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和实际护理工作存在矛盾,导致学生课多,学习任务重,毕业后无法胜任护理工作,因此课程整合工作必不可少。为落实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学校应对三年制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以综合性课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替代传统学科体系,降低学科间教学内容的重复性,避免浪费教学时间。本文就高职高专临床护理专业现有的相关课程进行分析,通过对课程整合,突出专业护理的特色,节省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保持现有优势,弥补不足之处。同时,对课程整合工作期间已出现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生命周期模式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护理和带教工作经验,发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和实际护理工作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弊端:由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制为三年,学生课多,学习任务重,总学时少,如此安排并不能合理、科学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业[1]。不过在改革工作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系列难题,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课程改革凸显出的优势与劣势。

1 课程整合益处

1.1 彰显护理专业特色 在常规性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沿用临床学分科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中,课程的护理观比较狭义片面。为落实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学校应对三年制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以综合性课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替代传统学科体系,降低学科间教学内容的重复性,避免浪费教学时间。通过整合后,护理专业课程主要按照人类生命周期模式来设置。现在的护理观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加全面、完善,如着重民化强调以“患者健康为主”、以“医疗、社区、家庭为基础”。新课程的设置融合了许多学科,如社会、人文以及心理学等[2]。这些科目的融合,为学生灌输人性化护理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案研发理念,这对于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2 节省教学时间 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从教学时间上来看,本身并不具备专业性的优势。而且,传统课程的设置更适用于本科教学计划,因此,专科沿用传统课程模式缺乏合理性。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就目前高职高专学习课程设立情况来看,略显杂乱无章,由于课程的杂糅,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衔接,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如果尝试按照科学的方式,对课程进行精简整合,将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避免课程知识交叉覆盖,全面体现出知识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如以此来,有限的教学实践被充分利用,降低学业负担的同时,也优化学习效果。

1.3 与护士执业考试接轨 据悉,护士执业考试内容涉及5门专业课程,这5门专业课程分别为:护理学基础、内科与外科护理学以及护理学[3]。学校实践能力的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是否能够灵活应用与实际操作。其中,内外科护理学与付有课护理学,均属于专业课程。根据近几年我国护士执业考试内容可以看出,护士执业考试,其实就是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相较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科体系,使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因此,对原有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整改势在必行,它强调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也和护士执业考试接轨。因此,随着课程整合工作的推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2 课程整合的弊处

2.1 与临床岗位设置存在矛盾 就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来看,主要集中在各级医院的临床科室。通过课程改革后,妇幼护理、内外科护理以及老年人护理课程均能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就职于临床岗位。不过,成人护理课程安排与实践中各医院设立的相关护理岗位有所差异。在医院中,内科的归类方式主要依照功能系统,外科的归类主要取决于解剖部位。经过课程改革后,学校新增添出来的成人护理课程,明显与未来就业岗位的设置有所差异,如此一来,容易造成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对口性不强的后果。

2.2 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众所周知,学校的之资力量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参与者,是全面提升综合教学水准的关键。课程整合工作的实施,尤其是临床护理学概念与成人护理,均融合了两种或多种专业课知识,因此这类课程对于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相对会更加严格。课程改革工作,强调综合能力的运用。不过,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看,教师的教学课程比较单一。而且老师自身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只能照本宣科传授专业知识,十分不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到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自然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将会对课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致使课程至始至终都无法实现整改。

3 对应方法

3.1 更新课程理念 在我国护理专业的常规性课程教学过程中,会想学生传达以学科为本的课程理念。所以,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课堂学习主要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纳,从而忽视了个人素养、健康心理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重点强调以综合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观[4]。所以,新课程体系,促进了护理教学理念的升级,提高了以综合能力为本的教育意识,进一步推动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5]。

3.2 改革传统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系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察,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不过,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不够全面,无法客观、科学地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出现,对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型评价体系中,学生的期末成绩由期末考试分数与平时成绩组成。学生的平时成绩,可根据学生课下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实践操作情况进行评定。课程改革后,实践评价方式,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考核。一方面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观察。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则主要取决于该成员在该小组中贡献大小、操作难易程度等情况。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改革使教育者与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校方务必要通过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核心实力[6]。非专业化的教学小组,显然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所以,只有突破传统师资管理体系,建立以课程为主题的教学队伍,才能提升师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7]。教学队伍可按照学科不同划分为小组,小组以团队为单位集体备课,对彼此的教学进度有所掌握,才能衔接上课程的前后内容,利于学生吸收与消化,强化自身专业技能。

4 小结

为落实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学校应对三年制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以综合性课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替代传统学科体系,降低学科间教学内容的重复性,避免浪费教学时间。这些科目的融合,为学生灌输人性化护理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案研发理念,对于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本文论述可以得知,根据生命周期模式改革课程,有利有弊。这一模式避免了各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省了非必要的课堂教学实践,为项目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就业岗位的接轨夯实了基础。不过,因与临床岗位的设置存在矛盾,且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低下,导致课改工作无法顺利进行[8]。因此,为妥善解决这些弊端,务必及时完善课程理念,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理论与实践,将课程改革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1] 侯鹏高.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临床护理专业课教学[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9):4936-4937.

[2] 李海芳,张艳.高职临床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理论课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4):1559.

[3] 高薇,孙静,刘洪.高职高专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整合利弊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12):46-48.

[4] 钱亚琴.信息技术与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3(21):75-76.

[5] 杨桂染,李旭,王欣.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效果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29):136-137.

[6] 王慧,杜琳等.专职护理教师临床实践模式的探讨[J].齐鲁护理,2010(25):48-49.

[7] 刘莉,张秀军,汪洪杰.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36):5-8.

[8] 石敬萍,刘秀芬.护理专职教师深入临床实践的难点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6):82-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0.116

江西 343000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邹美凤)

猜你喜欢
护理学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