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

2014-03-23 14:10张连凤
当代医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同心圆肠套叠声像

张连凤

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

张连凤

目的 探讨肠套叠超声检查的声像图和血流变化特征。方法 对珠海市高新区金鼎卫生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4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血流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肠套叠患儿超声检查发现腹部包块呈典型“同心圆征”图像有42例,非典型图像12例。其中44例患儿早发现后均采用非手术方法治愈。结论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有明显的特征,结合观察套入部位肠管血流变化,判断管壁缺血程度,从而及时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彩色血流;肠套叠;小儿;诊断价值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引起儿童肠梗阻的主要原因[1]。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痛、腹部腊肠样肿块,粘液血便[2]。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甚至穿孔死亡等严重后果。对珠海市高新区金鼎卫生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54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血流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小儿肠套叠54例,男37例(68.52%)、女7例(31.48%);年龄4个月~9岁,平均年龄1.8岁,其中4~10个月38例(70.37%);单发51例(94.44%),复发3例(5.56%)。临床以呕吐、腹痛、血便等为主要特点,部分患儿腹部有包块,其中10例患儿经多次空气灌肠复位无效后手术治疗,证实为肠套叠。

1.2 使用仪器 仪器采用日本阿洛卡3500型超声诊断仪,常用低频探头频率3.5MH2;必要时加用7.5MH2的高频探头。

1.3 检查方法 患儿常规采取平卧位,从结肠右半部至左半部,纵切图及横切图,全面扫查腹部及盆腔。重点在腹部疼痛处及包块附近,观察有无异常包块、形态、肠管有无扩张、套叠内有无肠管间积液及肠蠕动和肠壁间水肿程度、血流血运等情况[3]。

2 结果

2.1 超声声像图特征 典型的声像图特征为“假肾征”或“套筒征”及“同心圆征”或“靶环征”。小儿肠肠套叠是指腹腔中的一部分肠管嵌入到了另一段肠管之中,一般情况下顺行性是最常见的,表现为远端肠管的腔内有近端肠管套入,最外层为肠套叠鞘部或外筒,套入部为中筒和内筒,中筒通过套叠颈部与腹膜腔相通,可有肠系膜和淋巴结卷入。由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结构,导致在影像学中,如超声诊断时可见对称的多层平行结构,呈高低相间的混合回声,或呈一致的高回声,又称“假肾征”或“套筒征”。横切扫查时显示为多层同心圆,由内向外回声依次分别为:中央区呈强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内侧为不甚规则高低回声,次内侧为环形低回声,外面轮廓较光滑完整,呈高回声,呈现较典型的“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经超声检查发现腹部包块呈典型“同心圆征”图像有42例,非典型图像12例;亦可根据图像的结果以及血流的可内部特征分为单纯型、缺血型和混合型。本组病例54例,单纯型42例,具有上述较典型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肠蠕动较正常。CDFI:血流信号较丰富;混合型8例,超声表现为无典型的“同心圆”等超声声像图特征,其层次界限不清,内部结构杂乱不均匀,近端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等肠梗阻表现,肠蠕动减弱或亢进。CDFI:血流信号丰富或减少;缺血型4例,常伴有以上超声声像图特征,且肠壁明显增厚伴积液,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少数病例腹腔内可有少许渗出。CDFI:包块内部血流稀少或消失。

2.2 部位 54例患儿当中,超声检查单纯型42例,混合型8例,缺血型4例,以右侧腹多见(占90.74%,49/54),尤其是右中上腹(占79.63%,43/54);左侧腹(占9.26%,5/54)。

2 结果

本组54例小儿肠套叠,其中48例当天行空气灌肠,成功44例;手术10例,其中1例小儿肠套叠因合并有肠梗阻,肠管因缺血时间长而坏死手术切除部分肠管,3例小儿肠套叠合并阑尾炎而同时行阑尾切除手术。

3 讨论

一般认为小儿肠套叠是由于体内的整个肠蠕动系统失去了正常的运动过程,蠕动紊乱无序,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该病一般发生在2岁以内的小儿,4~10个月大婴儿发病率最高。本组病例此期发生38例,占70.37%(38/54)。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男性幼儿的发病率是女性幼儿发病率的2~3倍,且常见于营养状况良好的肥胖儿。国外新生儿发病率低于1.3%,国内文献报道为3%。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1,4]。婴幼儿肠套叠绝大部分原发性,约占90%~95%,只有少部分为继发性。本组病例原发病例占94.44%(51/54),继发病例5.56%(3/54)。大多数肠套叠与肠蠕动方向一致,即近端套入远端内,少数为逆行,且大多数为单纯型的肠套叠。本组超声检查单纯型42例,混合型8例,缺血型4例;以右侧腹多见(占90.74%,49/54),尤其是右中上腹(占79.63%,43/54),左侧腹较少见(占9.26%,5/54)。

小儿肠套叠主要有以下特征:(1)腹痛及哭闹:如果发现肥胖健康幼儿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且有规律的哭闹,持续时间约10~20min,并伴有拒食、手足乱动、表情痛苦、面色苍白等症状;(2)呕吐:开始为胃内容物,随后变为胆汁样物,约1~2d后转为肠内容物,带有臭味;(3)腹部包块:腹部处有腊肠样、稍活动或稍轻压的包块,肿块会沿结肠移动,以右侧腹多见(占90.74%,49/54),尤其是右中上腹(占79.63%,43/54)多见;左侧腹(占9.26%,5/54)少见;(4)果酱样血便:发病6~12h后会出现血便,且发生率高,本组达83.33%(45/54)。如出现上述情况,家长应及时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由于小肠的鞘部发生收缩而造成颈部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使肠管充血水肿,长时间缺血、坏死等原因而导致穿孔的发生,并出现腹膜炎及全身中毒症状,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所以超声检查中发现患儿腹部包块应注意其血流变化,这样能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得当可减轻患儿痛苦,甚至免受手术之苦。

根据该病的影像学声像特征,B超下可见发生肠套叠的部位有边界清楚的肿块,呈“同心圆征”或“套筒征”,这是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特征,结合婴幼儿腹痛、哭闹、呕吐、腹部包块等症状和体征可诊断为小儿肠套叠,但该病在超声图像诊断中可出现假阳性,如在中上腹部常见胃腔“同心圆征”,尤其是胃窦部,容易被误诊。因此,一定要进行动态观察以注意鉴别。一般前者位置较固定不变,未复位前一般不会消失。而后者可随肠蠕动时有时无且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另外行纵切、斜切扫查根据其连接关系,解剖位置及声像特征加以鉴别;此外应注意与一些症状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如阑尾炎、消化道肿瘤、闭孔疝等疾病的鉴别。阑尾炎一般管径较细,而且有一端为盲端;肠道肿瘤为“假肾征”多无层套叠表现;闭孔疝发生的位置较低,且距腹壁较远。结合临床症状及空气灌肠等检查或治疗后不难鉴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肠套叠一般为单发且原发多见,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部位同时出现,或复发肠套叠的可能性,因此,在检查时要对腹部进行全面的扫查,必要时要复查,避免出现漏诊,以致延误病情。

小儿肠套叠是在临床上常见急腹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空气灌肠后整复是肠套叠的首选方法。文献报道成功率在90%以上[5],本组54例小儿肠套叠,其中48例,当天行空气灌肠,成功44例,成功率较高为91.67%(44/48),与文献报道相符;但需要注意的是肠套叠患者如果在有肠坏死的情况下千万不能使用空气灌肠复位,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当可疑肠套叠患者同时有肠坏死时应注意其超声影像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位治疗,以获得做好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减轻患儿的痛苦[7]。

总之,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简洁、准确,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1] 李剑,杨力,王颖,等.肠梗阻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蚥技术,2008,24(SI):126-128.

[2] 蔡兴文.小儿肠套叠12例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18):4500.

[3] 蔡长聚,赵鹏,周东风,等.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减压与传统I期切除吻合的比较[J].中国医刊,2012,47(11):40-42.

[4] 孙伟君,黄长伟,高栋梁.小儿肠套叠气灌肠整复262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25(8):784.

[5] 张亦鹏,石英佐,于忠勤,等.670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2,38(23):2895-2896.

[6] 赵忠,李振敏,戚胜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选择复位方式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杂志,2001,10(4):225-227.

[7] 郑小环,吴小伟,莫鉴锋.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157例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3):3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intussusceptions, sonographic features, blood flow change and its diagnosis value. 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hemodynamic chang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of the 54 cases of intussusceptions in children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2, and then ultrasound imaging feature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Ultrasonic examination of intussusceptions were proved by clinical treatment; there were 42 cases which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vealed abdominal mass was a typical "concentric circle sign" image and 12 cases of atypical image. Among them 44 cases were cured without operation for early discovery. Conclusion The ultrasonic image of children intussusceptions was character, combining the observation of the intussuscepted canal flow changes, we could judge ischemia degree of the tube wall to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 in time; ultrasound diagnosis was the preferred method of examination of intussusceptions in children for simple and accurate.

Ultrasound; Color flow; Intussusceptions; Children; Diagnosis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0.065

广东 519085 珠海市高新区金鼎卫生院超声科(张连凤)

猜你喜欢
同心圆肠套叠声像
同心圆梦再出发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同心圆变变变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