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
不同年龄阶段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
刘石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93例小耳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来对其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出生年代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情程度、性别分布、患侧分布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特征基本相似,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致病机制可能基本相同。
小耳畸形;先天性;不同年龄阶段;临床特征
所谓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就是指患者的耳廓存在先天性发育不良的情况,此类患者通常还会出现颌面部畸形、中耳畸形、外耳道闭锁,此类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面部畸形[1]。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中,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它们之间的比例约为2∶1。此类患者的单侧发病率明显高于双侧发病率,且右侧高于左侧。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对于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因还未完全清楚,绝大部分学者认为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此类情况[2]。为了对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93例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小耳畸形患者693例(男510例,女183例)。对所有患者的出生年月、性别、耳廓发育等一般资料进行准确收集。其中双侧小耳畸形28例,右侧小耳畸形446例,左侧小耳畸形219例。根据出生年代的不同将其分为A、B、C3组,1990年以前出生的患者为A组,1990~1999年出生的患者为B组,2000年以后出生的患者为C组。根据患者的耳部发育情况,将其分为Ⅰ~Ⅲ度:(1)Ⅰ度:部分耳廓可以清晰辨认,患者有外耳道以及耳甲腔,与正常人相比,其耳廓相对较小;(2)Ⅱ度:耳廓的绝大部分结果已经不能辨认,残耳的形状不规则,通常会表现为舟状、腊肠状或花生状,其外耳道表现为闭锁状;(3)Ⅲ度:患者的残耳仅有异位耳垂或较小的皮赘。
1.2 方法 采用Excel软件来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出生时间数据库进行建立,对本研究所录入的693例天先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小耳畸形程度、患侧、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出生年代来对其进行分组,将其输入到Excel文件中。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出生年代的不同将其分为A、B、C 3组,1990年以前出生的患者为A组(171例);1990~1999年出生的患者为B组(218例),2000年以后出生的患者为C组(304例)。
在本研究中,A组患者男108例,女63例;小耳畸形位于双侧8例,小耳畸形位于右侧114例,小耳畸形位于左侧49例;Ⅰ度43例,Ⅱ度115例,Ⅲ度13例。B组男159例,女59例;小耳畸形位于双侧12例,小耳畸形位于右侧145例,小耳畸形位于左侧61例;Ⅰ度52例,Ⅱ度144例,Ⅲ度22例。C组男241例,女63例;小耳畸形位于双侧8例,小耳畸形位于右侧187例,小耳畸形位于左侧109例;Ⅰ度71例,Ⅱ度216例,Ⅲ度17例。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情程度、性别分布、患侧分布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目前,对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机制以及病因尚不明确,在临床研究过程中,绝大部分学者认为,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均有可能参与到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展以及发生过程中[3]。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对可至畸形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是其主要的研究手段之一[4-5]。上述调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疾病与各种可疑因素之间的关系,但不是所有疾病均能通过以上方法得到相应的病因资料。在研究过程中,一旦遇到此类情况,就必须对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此来发现可疑致病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对先天性小耳畸形病因学进行研究时,不仅要对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小耳畸形致畸因素查找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还必须对外耳发育过程以及畸形的发生机制进行仔细研究。当发现不同致畸因素是引发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共同通路时,就不必对各种致畸因素进行单独干预,此时可对其共同通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势畸形发生以及发展被阻断,使患者的小耳畸形的发展得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从而降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生及发展。
综上所述,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特征基本相似,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致病机制可能基本相同。
[1] 刘磊,潘博,蒋海越,等.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5):1936-1938.
[2] 孙智路,李小静.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先天性小耳畸形:支架材料及耳模板和皮肤覆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9):5429-5432.
[3] 宋宇鹏,林琳,潘博,等.先天性小耳畸形全基因组甲基化谱的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2,28(3):193-198.
[4] 惠俐,徐士亮,陈元良,等.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的临床探讨[J].广东医学,2010,31(18):2392-2394.
[5] 于丽,杨庆华,蒋海越,等.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残耳组织在再造耳廓修整术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9,25(3):165-1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058
黑龙江 163001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