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现状与改革探索

2014-03-23 11:18何乐雁
当代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医学类母体教学管理

张 琪 潘 湛 何乐雁

医学类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现状与改革探索

张 琪 潘 湛 何乐雁

医学类独立学院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医学类二级学院。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但纵观国内各医学类独立学院,大部分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母体学校原有基础上建构而成的,缺少与自身教学管理相符合的核心环节。本文旨在探索如何立足独立学院自身办学优势,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和特长得到最大程度提高。

医学;独立学院;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对于医学生素质要求逐渐提高。独立学院医学教育也需要进一步改革,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改革的需要。但是当前独立学院教育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独立学院应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优”、“独”、“民”特色,转变教学管理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医学类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1.1 专业设置趋同性 各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普遍设置与申请方一模一样的专业,虽然可以充分利用申请方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实验设备条件;但另一方面,将有可能挤占申请方的教育资源,在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同时对毕业生就业将有可能产生恶性竞争。因此,独立学院在试办初期,为扩大办学规模,加上师资、实验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举办与母体学校相同的专业是正确的选择。但经过试办期后,应在一些学科领域有所突破,举办交叉学科专业,培养复合、应用型社会急需的短线人才,逐步形成独立学院的品牌专业。

1.2 师资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受市场因素影响,独立学院的招生以社会需求量大的热门专业为主,长线专业相对受到冷落,这一不合理现象必然会在师资的专业结构上表现出来,并对学院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目前独立院校的师资构成主要由专职专任教师、母体委派教师组成。其中专职专任教师大多是离退休和刚毕业的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主要承担基础部分的教学或管理工作,师资结构呈现两头化,缺乏中坚力量,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上都存在不合理性;而专业知识教学主要由母体委派教师负责,母体院校聘请的专任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严谨,但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不熟悉,且流动性大,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是职称结构不合理,目前各独立学院普遍存在高职称和低职称教师占大多数、中等及副高级职称教师缺乏的局面。

近年来,独立学院培养的优秀青年教师还出现外流现像,要么跳槽到了公办高校,要么选择了考国家公务员,令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不合理情况愈加严重。

1.3 人才培养方案缺乏自身特色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本功扎实、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人才。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套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但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仍然沿袭母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没有独立学院自身应有的特色,在继承母体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同时,又忽视了凸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没有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现状很好地做到扬长避短[1],偏离了“因材施教”这一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同样的培养方案,同样的教学模式,母体学校学生顺利接受,独立学院学生却不能适应。这就是二个批次学生之间的天然差距,需要独立学院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1.4 缺少独立学院的配套教材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采用与母体一致的教材,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存在这种现象是独立学院起步的必然趋势也是相当时间持续存在的现象。但这也是必然要改变的趋势。“一本、二本”的教材多为优秀选编的教材,重理论,难度大,不符合独立学院自身的培养目标,也与学生主体的群体特征不符。

1.5 实践质量难以保证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培养方案,即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因教学经费不足,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人员职称结构、实验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严重不足。如教学实验设备更新缓慢,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不到广泛应用,实验室开放难以实施;启发式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足等等因素,导致实践质量得不到保证。尤其在后期临床实习上,医学类独立学院往往没有自己的非直管附属医院。目前通用的作法是与母体院校协调进行临床资源共享。但在目前临床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当发生冲突时,首先损失的就是独立学院的利益。

1.6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实验、实习、实训等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或监控不力。在评价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主体的评价,督导和专业教师的评价比重较少。另外,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缺乏有效的跟踪反馈与落实,往往只是提出问题,而没有解决的方法,或者虽然有了解决方法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更没有限期整改或跟踪进行检查。因而,使得一些问题在每次的信息收集汇总时依然存在。

2 医学类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改革建议

2.1 科学合理地设置招生专业 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立足于市场,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培养基础深厚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设置专业时一定不能求大求全,而应求精,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由于独立学院受市场影响巨大,因而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办学方式等方面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市场就是他们的指向标。独立学院要仔细研究市场动向,不仅要研究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要研究未来市场的需要,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密切关注国家特别使本地区对各行业提出的发展规划及建设进度,了解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目前和未来的若干年内的人才需求,从中挖掘人才需求信息,使专业设置与行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始终保持一致。

比如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近年来积极与各县市卫生局合作,订单式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才,既适应国家卫生事业改革需求,为基层输送高素质“血液”,又符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更是为学生解决了就业难题,一举数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2 专兼结合,打造稳定的师资队伍 首先聘请母体学校的一些优秀骨干教师长期稳定地担任各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试卷质量等方面严把教学关。其次,对首次承担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通过开会通报情况或个别沟通的形式,向老师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促进教师因材施教。第三,加强专职专任教师的招聘、培养和使用。所有招聘的青年教师实行上岗培训和导师制培养,指导教师由本学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培养培训形式基本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形式[2]。导师主要对见习期与助教职称的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和教学方面的指导,进行业务素质培训,以进行教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实践为主,重在提高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拓宽信息来源和交流渠道,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能力。

2.3 制定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完善课程体系是实现独立学院特色化人才培养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的特征性,在总体设计上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为方针,努力在专业学科基础、实践训练、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教育上形成特色和优势。

2.4 加强配套教材建设 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基础,提出教材建设的各个要求。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应具备知识全面、理论通俗的特点,同时应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使学生“自己一看便懂”、“老师一讲便通”,让教材恰到好处地服务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调整教材汇审标准,优秀教材选用率上应该追求适度、实用及适用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优秀教材选用库”。对实验教材的选择,更应充分体现实验的可操作性,既可以与课程主教材辅助配套,也可以作为独立开设的课程实验性教材,还可以是扩充引导自学的实验教材,锻炼学生独自动手完成一些自选实验,增强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切实把握本学科的知识内涵以及提高理论与实践的水平。

2.5 健全学业过程化管理和预警机制 教、学联动,分工合作,主动关心学生学业修习情况,多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学生学业管理保障机制与体系,对学业困难学生建立早期干预、预警、救助机制,降低学业不良率。对课程考试不合格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提醒,并指导其进行补课或重修。对继续发生课程考试不合格而难以毕业的学生,要找其谈话,并及时向家长通报情况。对专业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应提醒并指导其及时转换至适合自己的专业继续学习。

2.6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树立以教学为首的理念,确保经费投入。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构建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按课程模块设置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逐渐建立起与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既紧密配合又相对独立,由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实验课程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丰富实验室功能,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实验室开放率。

积极开辟独立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既增加了临床教学的病床数,减轻母体学校临床教学压力,又使独立学院学生接触临床、接触患者的机会增多,而且为独立学院后续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3]。

2.7 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 树立科学的考试观,推行成功素质教育观念,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将考试分为过程性考试和总结性考试两大类,其中教学过程中的绝大多数考试是以了解教学双方活动现状,诊断教学困难,获取改进信息为目的的过程性考试。另外,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专业素质学习和非专业素质学习,专业素质主要由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格构成,非专业素质则由素质表现、素质能力、方法体系等构成,对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学习,基本应用形成性的考试,通过对学生平时各类信息的收集,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努力树立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观、人才观,让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向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2.8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强有力的督导队伍和听课专家组,及时收集、反馈专业教学信息;建立学生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班设教学信息员,全面收集、反馈各班的教学信息;建立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给被听课教师打分的成绩作为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教师考评制度,根据督导组、同行专家、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学生评价及相应权重,最终给教师一个综合的评价,并与教师工作绩效挂钩,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督促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发展。

3 结语

当前,国家对设置高等医学类院校采取严控措施,医学类独立学院作为已获得医学人才培养“许可证”的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急需卫生人才、支持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的重任。医学类独立学院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设置相应的医学课程、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医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医学类独立学院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医院改革的需要[4]。

[1] 刘振红.浅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现状及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7(14):233.

[2] 唐桂英,阮勇华,汪涧江,等.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0):82-84.

[3] 朱萌纾,何淑通,胡亮.医学类独立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45-46.

[4] 孙璐,王焕芬,刘大粼.独立学院医学教育改革初探[J].都市家教,2013, 4:2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116

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度科研项目(Y 200908015)

浙江 325035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张琪 潘湛 何乐雁)

猜你喜欢
医学类母体教学管理
蒲公英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多胎妊娠发生的原因及母体并发症处理分析
三种稠环硝胺化合物的爆炸性能估算及其硝化母体化合物的合成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