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妙用

2014-03-22 10:55王斐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诗歌

王斐

摘要: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十分必要。中国传统文化素有文史结合的特点,引用诗歌于初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尝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运用诗歌这一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识记历史知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作用作一番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诗歌;历史教学;学习兴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其中的许多诗词都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历史发展趋势,再现了历史的苍凉与凄美。如果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一些诗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将就诗歌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如何引用作一粗浅的阐述。

第一、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历史多彩殿堂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节课的精彩与否导入很关键,导语是“开山第一炮,打鼓第一锤”,它是否可以牢牢吸引住学生,对整堂课起关键作用。因此,我們要精心设计其中的导语环节,在组织引导、激情引趣、建立联系、启迪思维等方面多下功夫。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味”。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引用诗歌,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为突出主题先进行架桥和铺路。特别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如学习《“秦王扫六合”》时,可以引用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来导入新课,学生一听,肯定会兴趣盎然,自然想知道秦是如何统一六国的。又如学习《满江红》中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名句。通过吟诵这些佳句隽语,引入《民族政权的并立》的讲述。导入恰到好处,也使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课中补充,画龙点睛让课堂熠熠生辉

许多优秀诗篇生动形象,意境优美,隽永动人。如果在历史课堂中恰当运用,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成为历史课上的画龙点睛之笔。用诗词描述历史事件和史实,可使历史生动感人,课堂充满情感。如讲述楚汉战争垓下战役时,引用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诗通过生动地再现这一悲壮的历史场景,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隋朝建设时,关于大运河与隋亡关系,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胡曾在《咏史诗》中曰“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同是唐朝的两位诗人对大运河评价截然不同,形成对立的意境。在课堂里引用,有利于搭建自由交流思想的舞台,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去探索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另外,评价分析历史人物时,我们可以借助毛泽东对一些人物的评价,来多角度分析人物。如致刘志丹的“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挽蔡元培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赠彭德怀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赠丁玲的“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赠叶剑英的“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赠邓小平的“柔中有刚;绵里藏针”等等。

课堂小结,让文史知识融会贯通

运用诗词进行小结,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在讲完某一内容后,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的引用一些诗句作为小结,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如:在学习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后,不妨师生共同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对长征这一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在朗诵之余,不但有了一个全面的总结,而且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染,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也在热烈的气氛中达到高潮。总之,运用诗歌进行小结,既能概括突出整课的重难点,又能让学生对整课进行整体的认识。从而能让教师顺利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四、课外作业,将引诗入史演绎到极致

引诗入史,是提高课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用诗歌进行思维训练,用诗歌出练习题,可以增强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把诗歌引入选择题的设计中,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及其思维品质;其次,材料解析题是中考的主要题型,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诗歌是历代文人频频吟咏的主要形式,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将诗歌引入材料题中,不仅会丰富此题型的素材,而且能能较充分地培养和检查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问答题是我国考试的传统题型,其中的论证题能考查更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日益受到重视。这也为诗歌提供了驰骋的空间。诗词入题,体现了史学的博大精深,也使得试卷诗意盎然、生动活泼,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试题中得到了较好体现。

可见,引诗入史可以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如果我们都积极参与教材学习,努力进行教学研究,用心思考古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妙用,精心开发、整理和运用诗词这一无价财富,那么将会为让历史内化为青年一代终生都孜孜以求的一种文化品位、一种精神境界、一种追求文明的强大动力而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诗词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 章学诚.文史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王铎全.历史教育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5] 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学习兴趣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