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构建农村成人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

2014-03-22 00:57邓叶丽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必要性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可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社会角色弱化、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农村成人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无论是从农村城市化的推进、人类资源的深度开发还是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都迫切需要构建农村成人教育新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成人教育新体系;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22-03

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较为富裕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为载体,以农村人力资源的深度和全面开发为基本路径,以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主要成果的,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一、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困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类成人培训教育蓬勃发展。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9年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和2010年工作计划的通报》记载,2009年,教育系统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249.31万人次,与2008年统计数据比较,总人数增加300.10万人次。共有16.44万所职业、农村成人学校参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其中,职业院校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045.32万人次,农村成人学校共培训2600.65万人次,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共培训603.34万人次,农村成人学校承担了主要的培训工作,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阵地。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农村成人教育还很难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不能满足我国农村发展的长远计划,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

(一)农村成人教育的社会角色和应有职能被弱化,成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被缩小

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基本上依靠自身创造经济效益来实现,这势必造成农村成人教育只能选准一两个项目有重点地进行有偿教育培训,而对面广量大的以体现社会效益为主的农副业培训基本上无暇顾及,至于提高广大农村和农民的整体素质的职责更被放在了最末的位置。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发生矛盾时,社会效益往往是向经济效益妥协。同时从成人教育的规模上也可以体现这点。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的学校数、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都在下降(详见表1)。目前,我国大多数成人学校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村成人文化学校则大多处于无固定场所办学的状态。要全面实现农村奔小康的目标,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但以目前的情况看,农村成人教育还很难胜任这一工作。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趋势,对农村人口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农民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知识、学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成人教育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而目前的农村成人教育显然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农村成人教育应该回归它应有的内涵和外延,应该担负起它应有的重任。

(二)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发展需求在层次与类型上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方向,主要是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农村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经济转向农、工、商、贸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村经济,广大农村从业人员已不再单纯地把目光盯在农业上,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农村成人教育必须适应农村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形势,按需办学。因此,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也必然要向多元化的方面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是一种层次偏低、结构单一的教育。农村成人教育主要定位于初等教育的补课教育和培养具有某一技能的初级技术农民。对于满足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新型的技术农民培训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关于第三产业所需要的经营、管理、科技方面的培训,政府缺乏指导。此外,由于某些农民观念陈旧,满足于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学习态度被动,加上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多样化的农村成人教育结构因教育层次偏低而难以有效地拓展。因此,农村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型与农村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农村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矛盾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成人教育体制、体系、制度的建设已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在长期的发展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体制,尚未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且管理体制也未能理顺,尚存在“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问题。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国家统筹、分级办学、分级管理、通力协作的管理体制。但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各经济主管部门、各行业部门都参与管理,出现“政出多门”、“政令不一”的问题。行业为主的“条条管理”和地方的“块块管理”协调不力,出现“条块分割”的问题。加上长期以来对成人教育的忽视,成人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并没有被全社会所有的人所认识,有的即使认识到了,但却没有付诸实现。“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和随意撤销成教机构,调走教师、占用校舍、减少经费的做法经常发生。同时,成人教育在经费筹措、队伍建设、办学条件、评估体系上仍然相对薄弱,这些问题大都源于农村成人教育无法可依,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的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突出

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与群众支持,农村成人教育投入状况已有一定改善,但是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与财力支持有限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成人教育的投资,英国成教经费的70%由政府提供,美国每年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是600亿美元,德国成人教育投资占教育总投资的15.3%。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据统计,我国公共教育的人均支出相当于泰国的十分之一,菲律宾的二分之一,印度的三分之二。国家财政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不超过教育总经费的5%,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则不超过2%,再加上欠拨、挪用等现象造成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经费的缺乏,导致农村成人教育的财力不足,影响了成人教育在教学场地、实验场所、硬件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培训规模和教学质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的需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构建新成人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繁重的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城市化水平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等,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重大的历史任务,新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及实践模式的构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要求构建与其相适应的成人教育新体系

农村城市化建设程度是衡量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之一,农村城市化建设程度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市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要消除不利于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城市化,是浙江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困难是农民素质低下。很多农民对农村城市化建设并不了解,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农民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对于基础教育水平已定的农村劳动力而言,农村成人教育在此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成人教育体系并不能满足其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因此建立与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相适应的新成人教育体系刻不容缓。

(二)农村人力资源深度和全面开发要求构建与其相适应的成人教育新体系

教育作为培养和生产人的劳动能力的活动,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农村成人教育是直接针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的教育和培训,以转变他们的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平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而对于基础教育水平既定的农村劳动力而言,农村成人教育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并不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缓慢,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跟不上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严重阻碍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构建与农村人力资源深度和全面开发要求相适应的新成人教育体系,为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迫在眉睫。

(三)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要求构建与其相适应的成人教育新体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标。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与之相适应的是,必须大力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发展脱节。社会文明发展速度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有赖于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社会文明越发达,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道德修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与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要求相适应的新成人教育体系。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成人教育的实践为构建成人教育新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950年政务院发布指示,确定把工农教育列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1987年,我国政府正式确认“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成人教育制度。与此同时,在农村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实践。例如,各种不同形式的成人补习班、干部学校、党校、业余学校等;现阶段各种类型的农村成人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农机化技术学校、各种类型的为成人服务的培训学校和补习班等一系列韵农村成人学校、农村中小学、农村文化宫等机构建成了新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的基础。

综上所述,新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和实践模式的构建,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新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和实践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深化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拓宽成人教育研究领域、充实与成人教育相关的理论体系以及促进成人教育理论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理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指导作用。

[邓叶丽:温州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必要性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