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军,苏 煜
(1.沈阳工业大学 辽阳校区,辽宁 辽阳 111003;2.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20 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弗莱维尔提出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其实质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1-3]。该理论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而且也从理论上解决了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的问题,因此,国内外还专门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并对儿童的智力和思维等方面进行了众多的元认知实验,结果也证实了元认知理论的假设[4-8]。另外,众多学者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研究,尤其是关于语言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较多,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9-11],但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针对不同项目的实验研究更少,而对游泳教学的实验研究尚没有发现。
众所周知,游泳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项目,学生不能在短期内全面掌握游泳技能知识,并且由于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地获得教师的反馈,因此,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然而,通过元认知游泳模型的构建,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并可以根据学习进程自我调节认知过程,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研究对象为大连海事大学航海专业2012 级1班25 人和2 班25 人,其中1 班为实验班,2 班为对照班,分别进行16 周的蛙泳教学。
(1)问卷调查法
运用自编的“大学生元认知游泳学习能力问卷”进行试验前和试验后的问卷调查。问卷的α系数为0.863,说明此问卷信度较高;另外,对问卷进行特尔斐法的调查中,将认同度高于85%的指标为问卷内容,说明此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2)教学实验法
2013年3月~6月随机抽取航海专业2 个班进行试验,其中1 班为实验班,2 班为对照班,并进行了25 米计时蛙泳的测试及大学生元认知游泳学习能力的前测。测试结果显示,两个班级没有显著性差异。随后,实验班采用元认知游泳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16 周的教学实验。
①实验任务。为了保证实验的同质性,实验班在保证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元认知游泳模式教学,教学条件一致,并且两个班均统一为一个教师任教。另外,元认知游泳模式训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元认知知识训练阶段、元认知体验训练阶段和元认知监控训练阶段。每个阶段中,教师通过元认知训练单的方式进行强化,课前填写元认知知识训练单,课后填写元认知体验训练单。
②实验前测。25 米计时蛙泳的测试和元认知游泳学习能力的测试。
③实验后测。300 米蛙泳测试和元认知游泳学习能力的测试。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对两个班级进行元认知能力和蛙泳成绩测试的结果表明,两个班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蛙泳测试结果均没有显示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1)。这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可以成为可比样本。
表1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游泳成绩的前测结果
学生在“元认知游泳教学模式”教学后具有较高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水平,t检验结果表明,学生的游泳学习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在两种教学模式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元认知知识=4.16,P <0.01;t元认知体验=2.55,P <0.05;t元认知监控=4.78,P <0.01)(见表2)。这说明,教师进行“元认知游泳教学模式”教学在对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方面的培养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
表2 实验后两个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的比较
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游泳成绩进行t 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后的成绩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成绩=3.49,P <0.01),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成绩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成绩=-17.76,P <0.01),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成绩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成绩=-5.29,P <0.01)(见表3)。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后的成绩均值差分为(102.71 ±144.16),表明实验班的成绩远远高于对照班。这说明,在两种教学模式教学实验后,两组学生的游泳成绩均有所提高,但教师进行“元认知游泳教学模式”教学在提高学生游泳成绩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
表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游泳成绩分析
(1)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游泳成绩在实验前没有显著差异;
(2)元认知游泳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3)元认知游泳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游泳成绩方面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模式。
(1)元认知游泳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值得借鉴和推广;
(2)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和教学需求,针对教学目标,制定多种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特殊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区别对待,不要“一刀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l]董 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9(l) :68-69.
[2]FLAVELL.J.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vling[J].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1976:232.
[3]FLAVELL.J.H.Cognitive monitoring.in: Children,oral communication skill[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1.
[4]庞国萍,王兄.元认知研究综述及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1,22(1) :116-118.
[5]师保国.元认知训练方法研究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2,28(4)41-42.
[6]童世斌,张庆林.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1) 36-39.
[7]胡志海,梁宁建.大学生元认知特点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4) :435-438.
[8]胡志海,梁宁建.学业不良学生元认知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4) :354-357.
[9]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8.
[10]胡志海.元认知在学习策略训练中的作用述评明[J].渝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2,19(2) :87-90.
[11]汪晓赞,祝蓓里.动作记忆研究的新领域—动作记忆元认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 (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