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远洋渔业航海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

2014-03-22 08:54任玉清于晓利邓长辉
航海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远洋渔业海洋渔业海洋大学

姚 杰,任玉清,于晓利,邓长辉

(1.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2.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一、引言

远洋渔业是以全球海洋为阵地、以开发世界海洋渔业资源为目的的一种产业。它又包括两类,一类是远离本国大陆200 海里外远洋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称为大洋性渔业;另一类是远离本国大陆,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沿海和近海海域捕捞作业,称为过洋性渔业。[1]由于过洋性捕捞是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沿海和近海海域进行,因此需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渔业协定,通常用较小的渔船和渔具装备进行捕捞作业。

我国远洋渔业起步于1985年,到2012年底[2],全国从事远洋渔业生产的企业已有120 多家,各类远洋渔业作业渔船1830 多艘,从业人员5万多人,远洋渔业总产值2005年89 亿元,2012年达到137 亿元。[3]发展远洋渔业,不仅有利于改善渔业产业结构、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提高产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还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增强我国在相关国际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我国远洋渔业与世界渔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我国建设现代远洋渔业的总体目标仍不相适应,尤其是适合远洋渔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4],主要表现在:(1)远洋渔业项目均在公海或境外实施,作业环境比较复杂,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明显的复合型、外向型发展趋势;(2)各远洋渔业企业的现有基础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明显偏低,渔业船员文化水平低下,安全意识和海上技能不高;(3)目前,我国开设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只有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9 所院校,而且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现有的人才队伍不能满足远洋渔业发展需要。

大连海洋大学是作为北方地区唯一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在北方地区乃至全国海洋渔业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辽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连海洋大学从事渔业航海技术教育有60 余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初的渔捞专业办学,1978年该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1986年更名为海洋渔业专业,1999年更名为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现有2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形成了渔业工程技术、鱼类行为学、渔船安全、海洋测量技术、渔业资源评估、海洋牧场工程与渔场环境、渔业水声技术、渔业行政法规等多个研究方向。与我国同类专业相比较,大连海洋大学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突出了渔业航海和海洋牧场的办学特色和优势,2008年该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特色(示范)专业,2009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文结合大连海洋大学的办学实践,探讨基于远洋渔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远洋渔业航海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二、基于远洋渔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我国远洋渔业高素质人才紧缺的困境,专业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远洋渔业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对渔业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的大力支持,高等院校则应该积极为远洋渔业企业培训、输送人才。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则是高校培养远洋渔业人才的主要载体,因而,必须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远洋渔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1.根据行业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一方面,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应该适应21 世纪海洋渔业经济和海洋渔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由于长期过度、盲目的捕捞,使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渔业由过去的单一捕捞发展到合理利用近海资源、发展海洋牧场和增养殖工程、开拓远洋渔业、强化渔业资源管理,所要求的知识面逐渐拓宽。这就需要培养的学生在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行业需求。

另一方面,海洋渔业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高风险产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9年3月发布的关于世界捕捞渔业现状报告介绍,全世界全职从事海洋捕捞人员约1500 万人,每年死亡约2.4万人,死亡率居采石、伐木、煤矿等高危行业之首。据国际劳工组织(ILO)估算,全世界渔船船员年均死亡率约为80 人/10 万人。在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海洋捕鱼业也都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在我国,据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统计,1999—2008年协会承保渔民年均死亡率为162 人/10 万人,高出煤矿业24%,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倍。[5]其中,渔船船员的基本素质低下,缺乏出海生产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安全意识薄弱,是导致我国海洋渔业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国际相关组织高度关注渔业安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公约以减少渔船事故、提高渔业安全水平。在渔船船员管理方面,1995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协助下通过了《1995年渔船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F 公约),该公约已于2012年9月29日全面生效,主要是对船长24 米以上渔船的船长和值班人员、主机750千瓦的轮机长和值班人员以及无线电操作员规定了最低要求,同时对所有船员应接受的基本安全培训、航行值班基本原则做出了规定,对于改善渔船船员素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主动适应STCW-F 公约并满足当前远洋渔业生产对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实践调研,学校提出了“掌握扎实的海洋渔业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善于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航海英语应用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及对航海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同时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海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加强海洋渔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渔业航海专门人才。

2.落实“蓝色教育”理念,构建蓝色课程体系

“蓝色教育”思想就是培养具有蓝色意识、开放意识、海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素质人才。2012年,为落实学校的“蓝色教育”理念,依据STCW-F 公约及渔业主管机关有关渔业船员教育和培训的基本要求,本专业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为载体,构建了“浅蓝、蔚蓝、湛蓝、深蓝”的蓝色课程体系(见图1)。在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航海技术系列课程一直是该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航海类课程约占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50%。

图1 四层次蓝色课程体系

全新的课程体系坚持课程设置模块管理,必修和选修相结合,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和创业意识。同时,注重体系的整体优化和系统整合,并且吸收了大量反映海洋渔业领域新发展、新要求的教学内容。明确了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地位、要求,强化基础,突出主干课程,拓宽知识面。充分研究了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删减了重复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3.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专业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对外科技服务等方面一直起着积极的带头作用。在教学中始终贯彻“理论—实践—理论”“认识—实践—认识”的客观循环过程,每一次循环过程都有质的飞跃,使得认识、理论得到了新的升华和深化。遵循这种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道路。

一是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本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依托渔具工程实验室(下设渔具渔法、渔具材料鉴别、渔具材料工艺、鱼类行为、渔业资源生物学、增殖生态、海洋牧场、海洋遥感、水声学、机房等10个功能室)和航海技术实验室(包括雷达、导航、船艺、罗经、通讯、海图、海洋与气象、操纵模拟、雷达模拟、GMDSS 模拟等10 个功能室)。几年来,学校在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对海上专业的实践教学设备进行了更新及改善,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同时,提高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和开发性实验;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专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制定了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保证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建立更多更有实效的实践教学基地。依据基地建设要与“产学研”相结合、与大学生的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在加强原有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基地建设推向大型企事业单位,从而以实习促就业、以就业带动新的实习基地建设。目前,本专业与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同时,学校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完善教学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首先,根据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发展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以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自主培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加强梯队建设。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改善学历结构;注重引进知名大学的博士、硕士,改善学缘结构;引进吸纳青年教师,改善年龄结构。注重培养“双师型”航海类师资,要求承担航海类课程的教师必须持渔船船员适任证书或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同时,鼓励持证教师上船锻炼,既保持证书的有效性,又方便教师的适任证书升级。这样既可以使航海类教师满足STCW-F 公约及国内有关法规要求,又可以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其次,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行业一线学习交流、相关行业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形成一支了解行业需求、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三,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结合学校开展的“蔚蓝英才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学历高、基础好、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青年学术骨干,使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中青年相结合,且合理搭配,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

三、结语

远洋渔业是我国渔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远洋渔业大国之一。当前,国际渔业管理机制及远洋渔业生产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和调整变化之中,我国整体实力增强及对外开放战略为远洋渔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未来几年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作为远洋渔业起步较晚的国家,我们应加强远洋渔业专业人才培养,提高远洋渔业科技研发能力,培养适应现代远洋渔业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海洋水产类高等院校,应顺应我国远洋渔业航海技术人才需求,进一步发挥渔业航海教育优势和特色,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我国实施远洋渔业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远洋渔业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1]黄锡昌,虞职达,苗振清.中国远洋捕捞手册: 第一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刘立明.2012年我国远洋渔业持续稳定发展[J].中国水产,2013(8) :17.

[3]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3)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4]牛 盾: 优化生产结构布局促进远洋渔业持续发展[EB/OL].[2012- 05- 29].http: //www.gov.cn /gzdt/2012-05/29/content_2147672.htm.

[5]孙颖士,李冬霄.中国渔船安全分析报告(1999—2008)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远洋渔业海洋渔业海洋大学
我国远洋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浅谈浅议如何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
식민 상황과 이태준의 고향의식
农业部开展“十三五”远洋渔业发展集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