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白族本主信仰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2014-03-22 03:19饶峻姝李珍明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白族信仰伦理

饶峻姝,李珍明

(1.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州博物馆,云南大理 671000)

试论白族本主信仰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饶峻姝1,李珍明2

(1.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州博物馆,云南大理 671000)

本主信仰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一种极具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民族民间信仰。本主信仰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梳理和研究其中所含有的合理生态伦理思想,阐释文化生存与生态保护的内在关联,为生态伦理的现代建构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也为民间社会的整齐风俗与民众的精神安顿提供实践智慧和人文关怀。

白族;本主信仰;生态伦理

本主信仰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它植根于白族乡土社会,是一种极具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民族民间信仰。“所谓本主,就是在诸神中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神,作为一方的保护神,一般一村一个,修有供祭祀的场所,但并无专人看管”〔1〕。本主神是村社的象征,福禄寿喜的赐予者,与每一个村民都有着某种亲缘关系的神秘力量。本主信仰源于原始社会的社神崇拜和农耕祭祀,形成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元明时期,获得长足发展,许多历史人物不断加入到本主神祗当中〔2〕。因其贴近生活、富于乡土气息和人情味,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逢会必赶,逢神必拜”成为广大白族民众的信仰习惯。它是白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的重要载体,是乡土社会底层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与白族民间社会的生态意识、人生礼俗、道德风尚密不可分的活态文化。

在本主信仰的梳理与研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本主信仰与生态伦理之间的文化关联。“‘生态’与‘伦理’的结合意味着它试图从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角度建立起一种新的道德评价体系,将人置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序列中来进行价值判断”〔3〕。本主信仰通过宗教化、拟人化的形式把道德关怀和调节的范围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人与动植物、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生态伦理“将伦理关怀的对象由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延伸至人与动物、生物和整个自然界,从而扩大了伦理关怀和伦理思考的范围”〔4〕。白族生态伦理文化以本主信仰为重要载体,最终以自然村落为中心,形成具有民族性的生态伦理缔结秩序。关注并促进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无疑可以更有效地反思生态与伦理关系的传统范式,探寻生态与伦理关系的新路径。

一、礼敬自然,承担伦理责任

一种人与自然契合交感、和谐共存的自然生态观,是普遍存在于本主信仰的一大特色内涵。本主信仰重视人与自然彼此交融、和谐相生、互利发展的朴素生态意识,最能体现白族人与大自然之间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精神关联,其崇信和祭拜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原始自然崇拜性质,表现出朴素的生态伦理意识,而且在历史沿袭中保存完好。“人对自然环境所持的谦卑、敬畏心态是生态伦理得以建立的最重要的情感和心理基础”〔5〕。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生存体悟、图腾崇拜和精神畏惧而衍生的本主信仰习俗,使人们对自然界保持一种谦卑、敬畏的态度,控制着人类劫掠自然的欲望。白族人尊崇太阳神、玉龙雪山、金马山、碧鸡山、田公、地母、五谷、六畜、猴子、黄牛、石头、壁虎、大树疙瘩等自然物为本主,在客观上产生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效果。“人必须要承担一种不可推卸的伦理责任,要把大自然当作一个高度和谐、完美神圣的生命整体来对待”〔6〕。

“万物有灵”是人类对自然万物最初朦胧认识的集中表现。它神化了天人关系,形成乡土社会人物和谐的生态哲学。本主信仰透过“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观,以巫术控制和食物祭献为主要手段,并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族、村寨为单位对其崇信对象进行献祭,演绎出一整套本主崇信仪式和节庆活动,并保存了大量关于日月星辰、山水鸟兽、忠魂英烈、佛陀神怪的本主神话、传说故事。“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教禁忌、世俗禁忌,通过神灵和宗法制度的权威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长期以来,禁忌已经内化为人们心理上的坚定信念和行为,严守各种禁忌已经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习惯”〔7〕。在人和自然间体现了相依相契、荣辱与共的和谐互动关系,蕴含着人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亲近自然的原始环保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自然物内在价值论”相契合。

本主信仰具有人为宗教特征,但也保留着一部分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内容,存在着较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在本主信仰中,自然成为人格化和神格化的观念体系,这就使自然崇拜具有了一定的伦理基础和逻辑基础。图腾是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混合物,大多以动植物为形象,是崇高而神圣的氏族圣物。如鹤庆县北山村、里贤村以白马为本主,尊称“雷霆上将素车白马麒麟大将军”;桃树村尊羊为本主,尊称“羊龙老爷”;小马厂村尊黄牛为本主,尊称“黄花老祖爷”。图腾崇拜在客观上是一种以宗教的名义对崇拜物积极主动地进行保护的生态伦理行为。“图腾崇拜反映了初民敬畏生命之情,这种敬畏生命之情以对动物自然力量的超自然崇拜的形式表现出来。崇拜以敬畏为前提,反过来崇拜又必然导致敬畏。正是在这里,包含了现代生态伦理所要求的敬畏生命、关心动物、保护其种类的多样性的合理情怀”〔8〕。如本主神封号“景帝”“灵帝”“尊神”等常常作为神山圣水的尊号,“西山北岳定国安邦景帝”是玉龙雪山的封号;“石宝峰顶有感灵应尊神”是鹤庆东山的封号;“洱河灵帝”是西洱河的封号;“黑岩景帝”是黑石岩的封号,都含有“为人景仰、灵应不爽”之意。这表明了白族信众对自然具有依赖性而不是主宰性,人对自然应该怀有关爱、尊重和敬畏之情。

二、礼敬天、地、人,充满人伦气息

“无敬不成礼”,“敬”是本主信仰的核心。本主信仰是一种礼敬天、地、人的社神崇拜。敬天的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敬地的缘由是农业社会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崇敬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敬人则是强化人伦,加强村社人际关系,实现村民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关爱。在本主信仰中,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神秘的巫术仪式、献祭活动提炼出一套礼敬天、地、人的伦理思想来润泽众生。白族村民怀着虔敬、依赖和祈求神灵的宗教情感礼敬万物。对生态环境则持敬畏、审慎、顺应及保护心理。

本主信仰淡化宗教而重于伦理,充满了浓郁的人伦气息,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神亲和、神人有情的生态伦理图景。本主神具有神性的超人力量,又有人性的亲善平和,是人们想象中能战胜困难,争取幸福的保护神和良师益友。红山本主庙供奉王乐宽祖孙三代为本主,从其本主神话、祀神格局、祭祀活动中都体现出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形成足以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良性互动的理想文化结构。白族信仰的本主似人非神,因为它从人本出发,并把追求人生幸福当作生活的目标,将信仰寄托于现世而不是来世,供奉“灵山老祖”“观音老母”“观音老爹”等为本主神,如同“家里人”。漾濞县上平坡本主庙对联:“恭请境内四方神灵;保佑年年风调雨顺”,有求之心,直言不讳,所恳之事,无非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以人为主体追求天人合一,推崇天人和谐的思想,具有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宾川县迤江朗村以杨家将中的六郎杨延昭为本主,同时又以“赵姓始祖”为本主,上沧甸拜洪信为本主,同时也以“李姓老祖公”为本主。白族人采用献祭、礼拜、祈祷、颂赞和尊崇去感动本主神祗,对本主神施行软求利诱,以此获得本主的同情与帮助。剑川县石龙村本主庙对联:“石宝山麓峰奇水秀此地得天独厚;乾坤正气慈悲济世恒护一方黎民”,看似人神交流,其所要表达的却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感激之情,在自觉与自省中建立和强化生态伦理意识,所要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物和谐统一的生态伦理境界。

三、推崇人伦道德,人神和谐共生

和谐伦理需要依靠道德对话来完成。在白族社会实现和谐有序的内在需求之下,本主信仰高度推崇人伦道德,往往“以功封神”“以德养性”。众多体现白族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杰出人物,如白洁夫人、段赤城、段宗牓等具有乐观进取、舍己为人、积善成德、忠孝节义、英勇仁德等优良品行的道德楷模被塑造成本主神。本主信仰组织“莲池会”明文规定:成员要洁身自好,行善除恶,否则必遭报应。这就将行善积德与因果报应相联系,认为系仁心于万物必得福报,戕害生灵必遭恶报。神明成为道德的引导者和裁判者,以神明的名义、力量加以劝导,宣扬生活中命不由我,但善恶还是由自己掌握,只要行善不作恶,就不用担心神明裁断。道德是通过神也是通过自我来审判的,自以为善、自为其善,借神明权威阐发自我道德意识,以满足自我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寄托。从人格到神格的上升历程,无不渗透着道德要素与神灵威力的完美结合。

本主庙中随处可见的楹联匾额表达了信众的宗教诉求和道德情怀。如楹联:“圣德汪洋默扶民安国泰;神恩浩荡显布风调雨顺”“正气贯人寰土主伽蓝施恩济民传万世;明礼崇庙观德配夫人丹心碧血照千秋”“百福尽随神灵赐;千祥俱向善中来”“本慈皇惩恶扬善构建和谐社会;主公道扶正压邪确保众民安康”“隐恶扬善为非作歹纵来烧香也无益;敬老怀幼安分守己见吾不拜也何妨”;匾额:“礼让高风”“慈云远荫”“德沐苍生”“浩气长存”等,“它对恪守家庭伦理与乡规民范持续不断地起着依托、训诫、警策的作用,教育乡民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奋斗、如何成才,从而形成本主庙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体现了白族人的价值观念与人生理想,是白族宗教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的一个很有特色的表现”〔9〕。这就为道德体系提供超自然力量的权威保障,道德因而戴上神圣光环,更具道德伦理的效用和普适性。

本主神来源各异、互不相属、纷然无序,民间传说有“五百神王,七十二景帝”。可谓“芜杂无系统、神秘无章法”。除了白洁夫人、三宵圣母、李宓等自创的一批神仙外,又从佛教、道教中网罗了大量神灵。到了近代,本主神祗更是新旧杂陈、包罗万象,天王、土地、龙王、人鬼仙魔应有尽有,千百年间,极其庞大而又不断扩充的神灵队伍驻守在遍布村镇城乡的各色庙宇,深入到千家万户。只要能够赐福于我,为我所用者皆可享受献祭。本主庙中诸神“和谐共存”,广大民众以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整体均衡、和谐为宗旨,对各种来源的神灵采取拿来主义,进行创造性整合,构建了一个“多神并立,和而不同”的多元化复合型神灵体系。组织形式松散无序,世俗功利性极强。没有严格划一的崇拜仪轨、深奥系统的教义神学和教团组织。形成一个既开放又变动的系统,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多层复合的特点。本主信仰把和谐共生作为人、社会和自然存在和发展的终极伦理追求,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了异文化的价值。“这种信仰的功能就是促使白族子孙自我约束,不忘根本,不忘祖宗,不设民族界限,记住别人的好处,记住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激励子孙后代为地方、为各族人民多作贡献”〔10〕。

综上所述,本主信仰具有丰富深刻的生态伦理内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以宗教的名义礼敬自然;在人际之间的关系上,淡化宗教而重于伦理,确立了一种神圣化的时空秩序和生态伦理价值体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依靠道德对话和谐人伦关系。形成了朴素而约定俗成的生态伦理意识,强化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促进了生态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唤醒人们的伦理自觉和道德情感,并且有益于遏制与消除道德衰退和生态破坏。不仅为生态伦理的现代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丰富了中国生态伦理文化的内涵,也为民间社会的整齐风俗与民众的精神安顿提供了实践智慧和人文关怀。

〔1〕文平.论南诏民族的伦理观念及道德生活〔J〕.贵州民族研究,2013,34(3):149-151.

〔2〕董建中.白族本主崇拜:银苍玉洱间的神奇信仰〔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45.

〔3〕饶峻姝,饶峻妮.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大理古城建设〔J〕.大理学院学报,2010,9(3):9-10.

〔4〕祝小茗.“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伦理理论〔J〕.中共珠海市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10):62-65.

〔5〕赵艳.青藏高原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生态伦理意识的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13(7):103-105.

〔6〕王菊英,赵建功.佛教的生态伦理智慧〔J〕.中国宗教,2013(1):38-39.

〔7〕王本鑫.运用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破解我国农村生态危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00-201.

〔8〕任俊华,刘晓华.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9〕饶峻姝.大理白族本主庙的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10〕肖丽萍.大理白族入迁湘西融合发展的伦理分析〔J〕.求索,2013(5):124-126.

(责任编辑 杨斯斐)

Analysis:Ecological Ethics in the Local Gods belief from Bai Ethic Group

RAO Junshu1,LI Zhenming2
(1.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2.Dali Museum,Dali,Yunnan 671000,China)

Ecological ethics of the Local Gods belief among Bai ethnic group is the unique phenomenon of religion and culture and it has a very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rich connotation of folk belief.The Local Gods belief contains rich ecological ethics thoughts deeply.Carding and studying its rational Ecological ethics and reveal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ltural existenc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vide important spiritual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ecological ethics,as well as practical wisdom and humanistic care for the consistent customs of the civil society and public spiritual settlement.

Bai ethnic group;the Local Gods belief;Ecological Ethics

K291

A

1672-2345(2014)05-0001-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5.001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3045)

2013-11-22

2014-01-15

饶峻姝,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及宗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白族信仰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大理白族扎染研究综述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