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

2014-03-21 07:00周海涛
关键词:集体利益集体行动宿舍

周海涛,孙 倩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2)

一、理论基础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个体之间若是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曼瑟儿·奥尔森称之为具有同一目的,那么个体会相互联系起来,组成一个集团,并且由于他们是具有共同的集体利益,因此集团中的个体会为集团而积极行动以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而这样的集团,规模越大,集团实现这样利益的力量就越大。而奥尔森则认为集团,特别是在大集团中,集体行动中存在着一种逻辑困境:集团中总存在着一些成员,尽管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成员不会为集团利益而奋斗,即使他意识到现实集团利益的实现对他个人而言也是有利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成员意识到实现集体利益对自己有利,却不愿意积极从事实现集体利益的行动呢?在解释这一困境之前,奥尔森首先界定相容性与排他性集团和大集团与小集团。相容性集团即“一般说来,分享收益和分担成本的成员数量越大越好。集团规模的扩大不会带来竞争,而会使原来成员分担的成本越少。”[1]31而在相容性集团中,又区别出了“特权”集团、“中间”集团和“潜在”集团。“特权”集团,即小集团,“每个成员或至少其中某个人受到激励提供集体物品,即使他得承担全部成本。”[1]41在“中间”集团中,“没有几个成员获得的收益的份额会足以使他有动力单独提供集体物品,但其成员的数量并没有大到成员间彼此注意不到其他人是否在帮助提供集体物品。在这样的集团中,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获得某一集体物品,但如果没有集团合作或组织的话,是永远不可能获得集体物品的。”[1]41“原子式所在的集团在非市场条件下的相似物是很大的集团,在此称之为‘潜在’集团。……如果一个成员帮助或不帮助提供集体物品,其他成员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也没有理由做出反应。”[1]41

奥尔森首先分析了小集团的情况:某些小集团不用靠强制或任何集团物品以外的正面的诱因就会给自己提供集团物品。某些小集团的成员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个人收益超过他提供一定量的集体物品的总成本,即使这些总成本是获得集体物品的全部成本。只要他获得的收益大于他付出的全部成本,他都会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约束地提供集体物品,即使他知道集团中的其他成员是在“搭便车”。

在分析大集团时,奥尔森认为成员的行为与小集团成员的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伙伴数量少时,合伙是一个可行的制度形式,而当伙伴数量很大时却往往不能成功,……当合伙的成员很多时,个体合伙人会觉得他自己的努力或贡献不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多大的影响,并希望不管他贡献多少,他都能得到事先定好的收益份额。”[2]这就是大集团中集体行动存在的矛盾:集团成员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会促进集体物品的实现,但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在实现集体物品过程中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于是理性的人选择了行为上的不作为,因为他在不作为和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所获得的集体物品基本上是同样多的。一个理性的人肯定会考虑自己的行为的付出会得到多少回报。

二、学生集体性管理困境分析

集体行动的困境不仅仅存在于公共选择领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逻辑困境。按照奥尔森的理论,集体行动的困境存在与否和集团规模的大小有关,笔者将从大集团和小集团两个方面来阐述集体行动的逻辑在高校学生团体中的体现。

(一)大集团学生团体

高校学生以专业为单位参与集体活动,多数辅导员同时管理几个专业的学生,会出现所带几个专业学生同时参加集体活动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团体人数更多,达到某一个体的努力与否对群体影响不大的规模。

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时,相互之间不会产生竞争,对集体利益的分享不是切蛋糕式的,而是集体的成果会分享到每一位同学。集体活动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一种公共产品,学生规模的大小对于学生获得集体活动成果的数量没有影响。如果每一个同学都能够自觉地为集体利益而付出成本的话,那么集体获得成果将会达到最大化。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高校管理采取的类似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除了学校规章制度明文规定行为禁令外,其他没有明确说明不可从事的行为都是可以存在的。这样,一些学生选择不作为,而不会受到惩罚,同样能够享受到集体活动成果。比如,辅导员会在班级里强调,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要以班级为家,好好学习,增强班级凝聚力,为班级荣誉增光。这些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但是没有提出明确要求,没有给予制度约束,不具有强制力,也就是说,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这样。而在实际过程中,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付出成本,其他同学不努力,那么我将会得不偿失,如果其他人付出成本,而我坐享其成,那么我就可以占便宜。他们也能够意识到,在这样的一个大集体中,他们个人的努力对整个群体的改变是微弱的,如果他们不采取行动,对于个体获得集体利益的分享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并且认为自己即使没有为集体利益贡献力量,也会有其他同学努力维护集体利益的。换句话说,某个同学不付出成本,最终得到的集体利益与付出努力是相差无几的。虽然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会对集体活动成果的提高有所帮助,但是从“经济人”的理性角度出发,比较“付出—获得”的效果,行为个体倾向于选择不作为,抱有这样想法的同学极有可能在学生集体活动过程中选择“搭便车”而放弃为集体利益而付出行动。在对集体活动进行评价时,是针对整个集体,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是匿名的,整个活动效果的好坏都是针对集体所有成员,而不是某一个没有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的个体。如果集体表现不好,他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集体表现较好,那么他则是和集体其他成员一起,享受着荣誉。集体春游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春游活动是非强制性活动,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放弃参加春游活动的同学则是省去了春游活动所需要的成本付出,如时间、金钱等,而最终的活动效果又被他们免费获得。所以类似的班级活动效果都不会太理想。

(二)小集团学生团体

宿舍是高校里典型的小集团。一般一个宿舍人数都在4-8人之间,彼此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他们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自主活动。在宿舍里活动是高效的,宿舍成员一般会为宿舍集体利益共同努力。因为在这样的小集团里,能够明显感受到成员之间的成本付出,对集体的利益也起到了比在大集团中更大的效果,他的付出将会得到更多的回报。而相反,如果某个成员在宿舍集体活动中不作为,其他成员会很快察觉,遭到其他成员的谴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宿舍集体活动中“搭便车”的行为,促进宿舍成员为集体的利益而共同努力。这就使得宿舍小集团类似于约翰·R.康芒斯所说的“压力集团”,在压力集团中,成员都会积极行动起来以实现压力集团利益。[3]

而即使有成员有“搭便车”行为,宿舍成员还是可能会为宿舍集体行为而努力,因为每个宿舍成员个体的努力会给宿舍集体这样的小集团利益的实现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利益分享时,只要集体的利益超过自己付出的努力,即使其他成员“搭便车”也获得了同样的回报。比如宿舍卫生,有些成员从来没有打扫过宿舍,但是宿舍的卫生总是保持较好,因为有其他成员自愿承担了打扫宿舍卫生的义务,这样整个宿舍成员都享受了洁净的宿舍环境。在这样的过程中,可能还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褒奖,这些集体利益和非集体利益的获得是对个体行为的激励,促进他们能够长期保持着这样的行为,而不会因为其他成员的“从来不扫地”而使宿舍一直处于脏乱不堪的境况。

三、集体行动的逻辑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既然潜在集团存在着行动上的困境,那么潜在集团是怎么样生存下来并逐渐壮大起来的呢?学生群体应该如何管理呢?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出发,可以得到启示。

(一)订立集体活动规范

只有强制性措施才是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的最基本的手段。只有通过强制性规定,才能使那些只分享集体利益却不提供个人努力的人们行动起来,虽然这种行动或许不是积极的,但是可以让那些人为了集体的利益一致行动起来,从制度上杜绝“搭便车”的行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行为,通过制度规定,将学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在集体行为中形成合力。

(二)加强选择性激励

这里所说的选择性激励是指集体会为集体成员提供非集体物品。非集体物品对成员的吸引力往往比正统的集体物品更加有效。在学生管理中,如果给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学生以额外的激励,那么他们将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参与进去,比如可以给予这样的规定:如果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对集体活动作用明显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评奖评优,或者在评奖评优过程中给予优先考虑。每个班级的评奖评优的名额是一定的,对于每一个成员来说,这是一种稀缺资源,一人的获得,将意味着其他成员的失去。多给予一些这样的选择性激励,会更进一步促进学生集体活动积极性。

(三)采取小集体的形式管理学生

小集体有利于相互沟通、协调,在参与集体活动时,小集体成员之间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相互监督,给予其他成员一定的压力,减少出现“搭便车”的现象。这是小集体的优势,在奥尔森的理论中,小集团效率要远高于大集团,学生工作中,也应该采取小集体的形式来管理,将学生大集体化约为多个小集体,将大集体活动具体化为小集体的任务,给每一个小集体制定本次活动的集体目标,并给予完成小集体目标的集体成员超出付出的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这样,即使在小集体中存在“坐享其成”的成员,也能保证有其他成员愿意为集体目标而努力。尤其在一些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上,要采取小集体工作的形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活动效果。

[1][美]曼瑟儿·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郑子峰.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J].南方论刊,2011(6):42-44.

[3]屈一泓.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探讨[J].当代经济,2007(3):68-69.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集体行动宿舍
几百万鲱鱼的集体行动
热得快炸了
学校到底是谁的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热得快炸了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
微博时代:参与集体行动对群体情绪和行动意愿的影响
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辩护
什么帖子容易被“小秘书”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