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东
(安徽工业大学 学生工作部,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高校大德育观的思考与实践
胡卫东
(安徽工业大学 学生工作部,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大德育观指导下的学生工作要求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做到“教书育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凸显学生工作中教育引导的“正能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高校;德育;大德育观;实践
德育,是与智育、体育、美育相对应的概念。在《教育学辞典》中,“德育”的定义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从广义上看,它包括政治教育,即政治方向和态度教育;思想教育,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从狭义上看,它指的是道德教育。”[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德育的概念被教教育界广泛接受。1995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规定: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大德育观已经扩展为囊括了全部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甚至也容纳了一部分非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大德育”的概念,无论在理论、制度或是实践层面都已经成为我国德育的主流取向。应该说,这既是中国德育的特色所在,也是中国德育的优势所在。[2]
高校德育必须依靠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办学主体,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广大教师在课堂中既承担着把大学生培养“成才”的“专业教育”使命,又承担着把大学生培养“成人”的“人文教育”使命。
第一,课堂教学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以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的学科专业教育,经常融合有德育的内容,寓含着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包含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精髓,一些基础课程中先贤与大师的品格与智慧,一些专业课程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都对大学生的人格熏陶、道德推理和认知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良好的师德师表是德育的“身教”。专业教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素养,可使学生产生一种崇敬感、信赖感,学生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产生极大的影响。
多年来,安徽工业大学十分重视“三育人”工作,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哲学、艺术等六个模块的人文素质选修课,要求任课教师发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把德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学校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制定教师、干部、职工道德规范,强化“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时时做榜样”的师德师风意识;建立老教师与青年教师联系制度、导师制以及教学督导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督导、教学观摩、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及教案展示等活动;坚持把“三育人”职责履行情况列入教师、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内容,与评优奖励等挂钩,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组织开展一年一次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网上评教”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利用校报、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并汇编《足迹》、《师表》等师德教育专集。广大教师以育人为己任,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启迪学生,既关心学生的学习,又关心学生的思想,引导学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30多位老教师坚持参与本科生党建、学业指导及帮扶等工作,多次受到教育部及安徽省的表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关注大学生主体道德认知力的发展,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第一,坚持大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德育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的过程中,把“规范”化为“准则”,把“他律”化为“自律”,把“责任”化为“良心”,把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内化为“德性”,促进自我道德操行的发展与道德行为的生成。
第二,德育内容应立足于大学生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及时满足并引导大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 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他们能够在主动关注自身和社会的发展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德育方式应适应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观念多元,最具潜力、最富创造精神,其思想状况呈现出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五强五弱”,即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个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成才意识强,承受能力弱。当代大学生身上所反映出的时代特点,要求高校在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灵活多样,尤其是要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第四,德育途径的拓展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同时,现代科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既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也使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需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安徽工业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一是积极探索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先后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马鞍山市图书馆、李白文化(墓)园以及一些特色社区、工矿企业等建成了一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相关的社会实践基地,把社会实践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二是根据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开展分专题讨论式教学,如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组教师按五个专题(环境篇、适应篇、人生篇、理论篇和实践篇)组织讨论式教学。三是建立教师轮流值班,定期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热线,与学生就思想、学习、生活、成才等问题展开心与心的交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延展到学生生活中,并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四是将形势政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和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高校学生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支持,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相比,大学生思想品德、意志情感的养成,在新的历史时期显得更为迫切。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要确立“学生发展至上”的观念,融教育于管理,融教育于服务,增强教育引导的“正能量”,服务学生的现实发展、持续发展和未来发展。
以辅导员为主体的高校学生工作者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教育引导、疏导转变、调节激励、培养塑造的职能,因此,职业化、专家型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对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徽工业大学的学生工作长期以来围绕“一个总目标”,落实“三走进”,实施“六大工程”,初步形成了学生工作“136”顶层设计。一个总目标,即培养“爱国、修德、求知、创新”的合格人才;落实“三走进”,即走进学生思想、走进学生学习、走进学生生活;实施“六大工程”,即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学风建设强化工程、管理服务质量工程、安全稳定维护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程、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工程。学校坚持以“一个目标”为指引,以“三走进”为要求,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围绕“六大工程”大力推进学生工作项目化研究、实施与评估,构建学生工作内涵发展的基础平台,提升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思想引导、行为训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一方面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专家宣讲、网络视频学习、座谈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读文献、学理论,努力营造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以“爱国荣校、修德立身”为主题的“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是通过先进班集体创建、优秀学子典型事迹的展示宣传,促进学风建设。学校按照“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思路,变结果评比为过程创建,变少数班干谋划为全班同学参与,创新开展“校十佳班级”、“校先进班级”的创建申报,通过贯穿一学年的申报、创建、展示、评比、表彰等活动,突出目标指引,增强大学生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集体荣誉感。学校还汇编《优秀学子风采录》,选拔学业成绩优异、励志自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学子,从“励学”、“励志”、“励行”三个方面组建校级“优秀学子报告团”,为在校生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同学们身边可见可信、可亲可学的典型示范,产生自我教育、榜样激励的效果。
三是推进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强调学工干部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理性思考,倡导研究性工作。学校围绕学生工作“六大工程”,梳理编制了学生工作项目指南,通过自主申报、立项研讨、形成方案、指导工作,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此,学工系统还按项目组建团队,并建立每月一次的“学工论坛”交流研讨制度,认真开展典型案例分析和指导性方案研究。
四是努力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着力强化资助育人功效。学校的“奖、贷、助、勤、补、减”受益学生面超过60%,围绕受助学生的演讲赛、辩论赛、典型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校园里反响强烈,“校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每年超过一万名学生参与网络投票。学校的诚信、励志教育,让很多受助学生具有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阳光心态,成为“励学、励志、励行”的先进典型,走出了“受助-自助-助人”的人生轨迹。近年来,我校主动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到基层就业的学生达到受资助学生的70%。
五是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长期开设11门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增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并通过每年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系列心理讲座、团队辅导、心理影片赏析、心理干部培训、心理健康月等活动,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了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育人氛围。
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激励、指导和规范师生员工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的独特气质。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 是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创建于1958年的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冶金行业特色的地方多科性大学。学校办学之初,依托行业发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几代人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经过五十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积淀了 “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学传统,培育了“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凝练了“产学研合作,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围绕质量、特色,大力推进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创新试点班、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资助等,鼓励本科生、研究生深入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强化工程意识,锻炼创新能力。二是拓展和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着眼国家、地方及行业发展重大战略,在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性问题和企业关键技术的同时,注重从工程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组建多学科交叉团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成果转化,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全面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努力培育脚踏实地、崇尚实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让师生在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之中明辨是非,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张念宏.教育学辞典[M].北京出版社,1987:471.
[2]王易.大德育观视角下中国德育的特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10-12.
(责任编辑文双全)
PonderationsandPracticeofUniversityGrandMoralEducationConcept
HUWei-dong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AHUT,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grand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the work for students should realize the convergence of moral education specialty education, impart knowledge and educate people,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tick to “people-oriented”, give prominence to “positive energy” in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 advance each student’s development, an create campus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to realize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environment”.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grand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practice
2013-08-27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需求与思想政治工作耦合机制研究(2013szxm026);安徽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需要与学生工作耦合机制的研究——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2013jy52)
胡卫东(1969-),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讲师。
G641
:A
:1671-9247(2014)04-0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