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网络语言的概念隐喻分析

2014-03-21 03:02许言贞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隐喻语义语音

许言贞,许 菊

“微”时代网络语言的概念隐喻分析

许言贞,许 菊*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通过对网络语言的语音隐喻和语义隐喻两方面的分析,探究人们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时的心理认知过程,以及网络语言中的隐喻在“微”时代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意义。因概念隐喻而极富表现力的网络语言增强了信息传递的经济性和娱乐性,在“微”时代人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隐喻;网络语言;认知;“微”时代;信息传递

创新的时代带给人们更多的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使人们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日趋丰富。相应地,人们用于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更加千变万化,幽默精简的网络语言正是人们这种认知过程发生变化的体现。无论是符号型、数字型、字母型还是汉英混搭型,网络语言多样性增强了人们情感表达的表现力,而如此丰富的表现力正是概念隐喻在其间发挥作用的结果。以往已有前人对网络语言的隐喻做过研究,但只对语言自身特点做出描述,网络语言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到底在当今时代信息传播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却鲜有人研究。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概念隐喻分析,探究人们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时的心理认知过程,以及隐喻认知手段怎样帮助网络语言在“微”时代信息传递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隐喻与网络语言

(一) 隐喻的概念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和认知手段。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根据认知和体验的表达需要,以一个概念去说明、构建另一个概念,于是也以一个概念内的词语去谈论、表达另一个词语,这就是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的操作涉及到两个认知域,即源域和目标域。目标域是隐喻所描述的经验,源域是人们用来描述经验的方法,认知过程就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过程[1]。如“人生如戏”中的隐喻,目标域“人生”是一个抽象概念,源域“戏”是一个具体概念,一台戏中会有各式各样的故事情节,会有表现喜怒哀乐的不同曲目,那么把对“一台戏”的理解和体验用于认知“人生”这一概念,表示人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会经历各种酸甜苦辣,这就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进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域的目的。根据其特征,隐喻可以分为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这三种隐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言语交流中有大量的体现。

(二) 概念隐喻应用于网络语言的理论基础

语言是客观世界、人类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套复杂的符号系统[2]。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3]。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是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序和有理据的。因此人们创造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并不是凭空想象或捏造的,而是人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对某些已知概念的认识,创造出另一些与之在某些方面相似的新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认知语言学中表现为语言的象似性,即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也就是说,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4]。

分析网络语言中的概念隐喻,一定是以语言的象似性为理论依据的。概念隐喻本是通过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来实现,那么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程度的象似性,这种象似性可能为语音象似,也有可能为语义或语用象似。只有具有这种象似性,人们才能用一种熟知的概念去探究未知或抽象概念。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就是人们运用语言象似性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认知方式,这种理论根基已存在于人们潜意识的思维中,而表现出的是这种理论在语言上的实际操作,将这种思维付诸实践,达到再次认识和体验的过程。

二、网络语言的概念隐喻分析

(一) 语音隐喻

由于网络语言的概念隐喻是基于语言象似性产生,`那么其中的语音隐喻的基础就是语音相似性。“语音隐喻”这一概念由Ivan Fonagy[5]首次提出,他认为,有意识表达某种情感与特定发音方式对应,发音器官的运动与自身姿态会一致,不同程度的紧张、延时、言语速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情感[6]。他所说的语音隐喻实际上是指语音与其所指对象之间的象似性问题。语言是音译结合体,因此根据隐喻的基本概念,语音隐喻即是用一种音义关系来喻说或激活另一种音义关系[7]。在人们大量使用的网络词汇中,语音隐喻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有时为了达到一种幽默简洁的直观表现,人们运用一些特殊的语符来表达一种声音,或用谐音来创造出一定趣味性。网络交际中大部分是无声的,因此人们运用语音隐喻这种认知手段,使网络信息传递呈现视觉和听觉效果,使网络交际如同面对面交际一样富有生机。语音隐喻常见于数字型和字母型网络词汇。

如数字型网络用语,“5555……”就是模仿人哭泣的声音,用数字“5”的发音特征来表现“伤心、沮丧的情感”,使这种抽象的情感以具体的符号呈现出来;又如数字“201413”谐音“爱你一世一生”,人们用它来表达对爱人的深切情感,也因如此很多新人选择在2014年1月3日这一天登记结婚或举办婚礼。用数字来表现一种动作或情感的例子还有很多,如“886”代替“拜拜喽”、“520”代替“我爱你”,“9494”代替“就是就是”等。

字母型网络用语也有语音隐喻现象,如用“IC”代替“I see”,利用字母的发音与单词发音的象似性,创造出一种更为精简的表达。还有些用拼音首字母来表达,如“LZ”代表“楼主”,“GG”代表“哥哥”,“RP”代表人品等。这些网络用语都是利用语音象似性,来代替复杂的汉字或英文单词,使信息交流变得更加简易。

汉语词汇的语音隐喻常表现为谐音或约音,这样表达能取得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使人们日常交流调侃显得生动有趣。如谐音“斑竹”表示“版主”,“神马”表示“什么”,“驴友”谐音“旅友”,指“爱好旅游的朋友,背包一族”;又如网络流行语“图样图森破”取自英语“too young, too simple”的谐音,意为“太年轻,很傻很天真”因此有时会听到“这种谣言你都信,真是图样图森破”这种幽默的调侃语句;汉语约音现象如“不要”约音为“表”,“这样子”约音为“酱紫”等,词组表达更为简化。

(二) 语义隐喻

隐喻的表征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上述的语音形式,大部分隐喻现象还是基于语义表征形式。多数网络新词的出现,也是人们根据概念在语义上的象似性,创造出来的一些网络语符,以满足基于网络语境的交流需要。概念隐喻中无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还是方位隐喻,都是基于概念之间语义上的象似性,来用人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去认知、思维、经历和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这就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8]。语义上的象似性为网络词汇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源泉,让人们利用简洁明了、生动幽默的网络语言去表达一种复杂抽象的心理体验。英汉网络用语都体现了这种语义隐喻特征。

如英语网络词汇,“high”原为“高处、向上”之意,“down”原指“向下、下落”,而在网络语言中“high”被用来形容一种兴奋、高兴、激动的心情,“down”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下载”这个动作,另一种为“心情低落、沮丧”之意。从语义角度看,网络用语“high”和“down”正是利用其语义象似性,来实现对抽象情感的认知表达。从方位上看,这两个单词与所要表达的动作或情感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也符合了方位隐喻的认知操作。因此,网络交流中常出现这样的语句“今天真是太high了!”,“把这个文件down一下”,“遇到这种事情,心情真是down到了谷底”等,这些语句都利用了语义隐喻的手段实现了特殊的情感表达。

语义隐喻在汉语网络词汇中有更多的体现。如“雷人”一词,用天象“雷”的“猛烈、突然”之意,代指“某消息或者情形出乎意料、让人吃惊”之意;又如“泡菜”一词,以“菜在坛子中浸泡”之意,代指“某人在论坛里浏览”,再如“打酱油”代指“只是浏览不做评论,路过而已”之意,此外,继白领、蓝领、金领等一系列工作人群代名词之后,借淘宝主色调“橙色”而衍生出通过淘宝联盟赚取收入的一类人群,称为“橙领”,这些词汇利用汉字的表征意象或具体事物的语义特征形象生动地描述一种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感情,让人一目了然,并带有诙谐幽默之意。类似的词还有,用“养眼”指代“美好漂亮的人或物”;用“逆袭”表示“在逆境中反击成功”或形容“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冲击”;用“顶”指代“支持、赞成”的动作,用“正能量”一词来表达“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这些词汇中的“逆”、“顶”、“正”都是利用方位隐喻的操作手段来实现语义的相似性表达。

三、网络语言的概念隐喻在“微”时代信息传播中的意义

“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传播时代[9]。“微”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为:流动的传播、迷你的传播、瞬时性的传播。这些特征造就了一个快节奏时代,快节奏生活迫使人们不得不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而这一时代变化在网络交流中体现在“微”字上,微信、微博、微小说、微音乐、微电影等,所谓的“微”,就是“小、少、简”,也就是人们通过最少的视觉或听觉的输入,产生最多的信息输出。

(一) 增强信息传播的经济性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网络语言的概念隐喻能够大幅度减少人们大脑处理信息的负担。在“微”时代信息传播中,接受者用有限的时间去接收和消化内容与数量相当丰富的信息,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高黏度、冲击力大并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受众兴趣的内容[9]。隐喻认知手段使网络词汇凸显出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特征,从而让接收者轻而易举地获取中心信息,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例如,谈到“蚁族”,从蚂蚁的生活习性就能联想到这是指成群拥挤住在一起、工作勤劳辛苦、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一类人;谈到“蜗居”,听者就能轻易想到像蜗牛一样居住在自己狭小空间的生活状态;再如,人们常取男子汉独立、强壮、豪爽等性格特点来用“女汉子”形容现代女性的力量能够撑起社会半边天。当人们熟知这些网络词汇后,就不需要用冗长复杂的语句来传递同样意义的信息,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就变得经济高效。

(二) 增强信息传播的娱乐性

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方法,网络语言的概念隐喻有助于建立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微”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使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更倾向于一种愉悦活泼的方式。隐喻使网络语言拥有一种独特的诙谐幽默性,因此人们常常利用具有此特点的网络语言在同事朋友间调侃吐槽,创造一种活泼融洽的信息传递氛围。例如,"土豪"原指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后在网络中用于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因此该意义衍生出“土豪,我们做朋友吧”“为土豪写诗”等黑色幽默的句子常被用在朋友间表达成为有钱人的渴望和对有钱人的羡慕嫉妒恨心理,这样的调侃方式既满足了情感表达的需要又不会破坏朋友之间的情谊;又如下班时间老板突然发来消息说加班,这时如果给他回复一个“囧”字,既表达了一定的抱怨,又自嘲式地表现了无奈、沮丧之情,同时幽默表达比单纯的抱怨话语更能维护上下级的和谐关系。网络语言中的概念隐喻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深刻含义和娱乐性价值,为人们“微”时代信息交流营造了更为生动有趣的环境,缓解现代生活压力带来的紧张人际关系,因此在“微”时代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语言不失为一种高协调性的交际工具。

四、结语

概念隐喻这一认知手段赋予了网络语言丰富的表现力,人们通过概念之间语音和语义上的象似性,用所熟知的简单事物去表达复杂抽象的经验,使网络语言凸显其简短精辟、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特征。将网络语言这一重要信息载体运用于实际交流中既满足了“微”时代人们快节奏生活需对信息捕获保持高效性的心理倾向,又增加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趣味性,促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借助概念隐喻而产生的丰富的网络新词在“微”时代信息传播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隐喻发挥作用的空间是无限的,因此网络词汇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新时代信息交流也将变得更加便捷而精彩。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马鸣,刘春阳.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7,(2):181.

[3] 张凤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分析[J].学术论坛,2010,(5):237.

[4] Fonagy Ivan. Why Iconicity. Form Miming Meaning - Iconicity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9.

[5] 李弘.语音隐喻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3):70.

[6] 李丽敏.网络英语词语语音隐喻认知解读[J].新乡学院学报,2009,(6):162.

[7] 黄鸣.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概念的文化差异[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11):38.

[8] 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1):7-8.

Conceptual Metaphorical Analysis on Cyber Language Under the Micro-era

XU Yan-zhen, XU Ju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of cyber language, aiming at exploring people’s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when using cyber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metaphor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the micro-era. Due to the cognitive means of metaphor, cyber language has been rich in expression, which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and entertainment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erefore cyber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icro-era communication.

Metaphor; Cyber Language; Cognition; Micro-Era;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许菊(1965-),女,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H314.3

A

2095-414X(2014)05-0054-03

猜你喜欢
隐喻语义语音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言与语义
《活的隐喻》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