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晨,周金玲,王 梅,马格军,王 铎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1149)
在中职生新学期的第一节物理课上,笔者分别对7 个班学生是否喜欢学习物理作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选择“喜欢”人数最多的仅占班级人数的9.5%,最少的为0.0%。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太难学了。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主要依靠背诵记忆,或者通过大量做题应对考试,完全没有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意义,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更不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深层原因是思维过程缺失。为此,探索思维教学,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应作为物理教学的核心目标。
1.2.1 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和归纳文献,提出思维教学策略,并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运用网络平台资源,进行思维教学,通过实践及反思,对网络资源进行改进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框架见图1。
1.2.2 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腾伯格(Robert J.Strnberg)提出三元智力理论,即思维可以分为3 个层面: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智力是分析性、创造性、实用性信息加工过程的平衡。斯腾伯格研究了高智力人群在3 种思维模式上的表现[1],见表1。
图1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框架
表1 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特征[1]
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对教学的启示:教师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3 个方面的作用,使所有学生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智力优势,从而更充分地利用这种优势。
根据表1 进行分析:中职生成绩属于中等偏下,他们的分析性思维能力不强,但有些学生实用性思维能力强,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因此,物理思维教学要从实际生活中提取素材,激发学生思维。
物理思维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实用性思维能力,但是每个物理概念、规律都让学生亲身实践是不现实的。在尽量开发实验的同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实践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认识、分析物理知识及原理的实际应用。
思维是在对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将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蕴含物理知识的情境拍摄成图片或者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让其观察,可激发学生思维[2]。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之前,用多媒体呈现奥运会百米竞赛起跑的图片(见图2)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的起跑过程,分析起跑器的作用。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
师:请同学们看图,这是什么情境?生:起跑。
师:运动员起跑时借助了什么器械?
生:起跑器。
师:起跑器起什么作用?
生:使起跑更快。
师:有的同学没用过起跑器,接下来放一段视频,请大家观察起跑器怎样使起跑变得更快。
然后,教师播放起跑的视频,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
师:看过了视频,同学们说说起跑器是怎样使起跑变快的?
生:起跑器上的弹簧给人一个弹力。
师:可见,弹力可以让运动员产生更大的加速度。
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演示、分析做了准备。
图2 起跑
中职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较弱,如果仅使用抽象的逻辑分析和推理的方法讲解物理过程及物理规律,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学习也会变得枯燥。但是如果使用动画或者视频将物理过程展现出来,再进行简要分析和推理,学生就能够轻松地理解了。
例如,机械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使用动画将机械波产生的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其产生和传播的特点。教学过程如下:
播放珠子横波产生的动画(见图3),让学生观看动画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图3 珠子横波产生的动画
(1)珠子波是怎样产生的?
(2)珠子波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珠子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有何关系?
(4)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5)第一个珠子随着波的传播跑到后边去了吗?
重复播放动画,直到学生能解决所有问题。下面是学生的回答:
(1)第一个珠子先振起来,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依次跟着振起来,最后所有的珠子都振起来就形成了珠子波(教师总结: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波)。
(2)先要有第一个珠子的振动,还要有很多珠子,才能产生珠子波(教师总结:第一个珠子的振动叫振源,很多珠子叫介质,所以波的产生要有振源和介质)。
(3)珠子振动是上下动,波是从左向右传播(教师总结:介质振动的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垂直,这样的波称为横波)。
(4)波的形状有上去的,有下去的(教师总结:上去的叫波峰,下去的叫波谷,所以,横波的特点是介质有波峰和波谷)。
(5)第一个珠子上下振动,没有跑到后边去(教师总结:介质不会随波迁移,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动画展现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如果说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大门,那么物理过程的展现则让学生踏上了思维的旅程,动画或视频为物理过程的展现起到了强大的支持作用。
探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从围绕问题进行材料收集,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到最终解决问题,都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探讨,是思维的碰撞和反思过程。专题探究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根据Mini Quest 的设计方法[3],设计“你身边的噪声污染”的探究作业(见表2)。
表2 专题探究
从学生提交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非常用心地搜集、阅读、分析资料,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探究成果,展示了其认真思维的过程。
根据中职生实用性思维能力强的特点,从生活中寻找探究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探究任务以结构化问题的形式呈现,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探究内容有知识性的,也有解决问题性的,让学生既了解了相关知识,又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材料链接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材料信息、搜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信息,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语言对问题解决方法进行陈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思维教学一学年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学生登录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个人主页,进入课程问卷,完成问卷并提交。笔者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是衡量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之一。调查结果显示,98.3%的学生能理解物理概念的含义,96.1%的学生能理解所学的物理规律,93.9%的学生认为物理学习变得容易了。可以看出,利用图片、视频、动画,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证明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调查结果显示,97.2%的学生学会了查找资料以及阅读、分析、整理资料,93.9%的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信息时代,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疾病治疗手段、护理方法的变化,都会以信息的形式呈现。因此,在校学习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让信息为己所用。
调查结果显示,98.9%的学生了解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95.5%的学生认为图片、视频的内容有助于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3.9%的学生认为探究作业使其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中职生而言,教学不仅仅是让其学到知识,更是让其学会运用知识,让所学知识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53.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不强,但是通过一年的思维教学,有78.8%的学生喜欢思考物理问题了(学期初喜欢物理的学生不足10%)。可见,思维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其主要任务是学习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但很多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与物理知识及原理是相互融合渗透的,如卧位中的力学原理,打针、输液中的流体力学知识,理疗中的光学、电磁学原理等。学生只有理解了物理概念和原理,才能将其很好地运用到护理操作中。理解的前提是思维,只有经过思维的过程,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创新,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思维是学习和创新的前提。物理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和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Robert J.Strnberg,Louise Spear-Swerling. Teaching for Thinking [M].赵海燕,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杨蓉青.创设教学情景 促进思维发展[J].宁德师专学报,2005,17(1):78-80.
[3]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