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2014-03-21 09:33许孝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梁山伯祝英台音型

许孝梅

许孝梅,山东东营职业学院讲师,山东大学文学硕士。

彩虹万里鲜花开,

花间蝴蝶成双对;

千年万年不分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写完乐曲总谱说明文字之后,浮想联翩的作曲家感慨地题上这四句颂词。正如他们所期待地那样,这部以颂词尾名题句、被国外听众称为“歌颂蝴蝶爱情”的交响音乐作品,不仅以鲜明的主题: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纯真爱情,控诉封建社会对一对纯情男女迫害,表现青年男女对封建势力的抗争,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以其悠美动人的音乐,一直长久不衰地在中外音乐舞台演奏,扇动着音乐的翅膀,从中国飞向了世界。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民间故事,曾在全国各地长期流传,许多说唱艺人和地方戏曲都常表演这一家喻户晓的题材,新中国成立后还为它拍摄了彩色戏曲艺术片。然而用外来纯音乐形式——协奏曲来表现这一故事,则是一项引入注目且颇具难度的崭新课题。它的完成不能不说是音乐界的创举。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越剧音乐为素材,采用传统戏曲表现手法和民族器乐演奏技法与奏鸣曲式(西方音乐体裁的一种) 结构布局相结合的形式写成,是一部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依据故事的三段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化蝶”而安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示部”,乐队演奏出引子,长笛轻快活泼的旋律与双簧管柔美抒情的曲调在和声衬托下交相辉映,描绘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好园林风光。接着乐曲进入主部,独奏小提琴奏出优美纯情的爱情主题,以及象征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友情的与大提琴对答的段落。经过小提琴的一段精彩独奏,乐曲进入回旋曲性质的副部,先出现一段活泼轻快的旋律,接着又现出一段酷似古筝演奏音型的对应旋律,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两人三年同窗、追逐嬉戏、情同手足的幸福情景。乐曲随后是结束部,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私语所表现出的难舍难分乐意,将两人真挚的情谊拓向到更深沉的境界。

突然,打击乐器演奏出阴森可怕的声响,不祥之兆,随音而起。乐曲进入第二部分“展开部”。铜管乐所奏象征封建势力的凶残主题与独奏小提琴表现英台愤怒争辩的挣扎主题交错演进。崇高、善良与严酷、凶恶之间,产生强烈对抗与碰撞。在乐队全奏的高压似音调之后,出现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若即若离、如泣如诉的对答,预示着更大的悲剧即将到来,接着独奏小提琴用散板奏出渲泄似的倔强音调,乐队加入板鼓奏出密集音型穿插,构成一种类似戏曲“倒板”、“紧拉慢唱”的段落,一步步将英台灵前哭祭时撼天恸地的血泪之情,推向情绪发展的高峰。在乐队突然短暂停息而仅留独奏小提琴奏出一个悲痛欲绝的乐句之后,管弦鼓锣齐鸣,乐队全奏的激昂音乐,表现了英台纵身投坟,用生命殉葬去追寻永恒爱情的悲壮选择。音乐渐渐安静下来,乐曲进入第三部分“再现部”,装上弱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和弦乐声部装上弱音器的乐队,共同奏出先前呈示部中的爱情主题,它已变化得含蓄深邃而令人神往,人们仿佛感到双双化为彩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正在虚幻飘缈、美如仙境的云霄里相依相伴翩翩而舞……

这部协奏曲由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创作,1958年写成,1959年5月在上海音乐舞蹈会演中首次公开演出,立刻获得各界人士欢迎和好评,随后即在港台地区和国外乐坛产生良好影响。它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作者所将人民大众熟悉的民族音乐语言和演奏手法与外来音乐体裁有机结合的创新实践。全曲除始终贯穿富有中国戏曲音乐韵味和戏曲腔体发展逻辑特点的主导旋律之外,独奏小提琴在演奏上还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半音滑指、小三度滑指、大距离滑指、抖弓等民族拉弦乐器技法,以及模拟出古筝、琵琶等民族弹拨乐器演奏音型,从而使乐曲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个性。对国外听众来说,这种在他们熟悉的音乐体裁上的创新,其音乐显得那么地与众不同和具有独特的东方艺术色调;对中国听众来说,这部作品的音乐又显得那么亲切、熟悉和易于接受理解,因而他们颂赞这部作品是“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

猜你喜欢
梁山伯祝英台音型
梁山伯问路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谈《梁祝》中祝英台的人物塑造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论刘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音型分类
高考生梁山伯与富二代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