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沁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师生关系;教学氛
围;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参与;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90—0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政治觉悟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思想品德教学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在此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而现代师生关系更多的则是合作关系,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且还是学生的伙伴、朋友。只有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工作;只有在活泼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方式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尽量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多竖大拇指,少伸食指,在不同的情形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有时是鼓励、赞许,有时是提醒、期待。对那些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可试着再问他一个简单的问题,或是请其他学生帮忙回答,然后让他重复。“要让学生有尊严地站起来,也要让学生有尊严地坐下”, 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希望,避免因教师的过激语言或行为导致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从而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二、有机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看似简单、枯燥,但其中很多内容都源于生活实际,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要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到知识。如,在讲“乐于劳动,善于劳动”一课时,可组织钉扣子比赛;在讲“走向自立”一课时,可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手包饺子。通过这些活动,既可检验学生的劳动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体验劳动的过程。又如,在讲“走进中学——校园剪影”一课时,教师可播放学校的宣传片,让学生对校园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体验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内心,思想品德教学的任务也正是帮助学生将生活化的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感受生活,适应生活。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要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在讲授“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一课时,可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利弊谈”辩论赛,让他们推荐“好网站”,使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讲“世界文化之旅”中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时,可安排学生搜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及信息,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讲“竞争与合作”时,可设计“读诗比赛”活动,要求每个组每人只读一句,哪个组所用时间少且正确率、流畅性高便获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发挥团队精神,从而做到以知导行。通过类似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变成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快乐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不仅仅只体现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上,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生活行为潜移默化的引导。只有着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其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让思想品德教学焕发活力。
编辑:孟 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