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
——济宁学院个案研究

2014-03-20 05:14:12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愉悦感济宁参与度

刘 晶

(济宁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山东 曲阜 27315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
——济宁学院个案研究

刘 晶

(济宁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山东 曲阜 273155)

对济宁学院317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差异认同感最强,其次为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信心最弱.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5个层面的多个变量成正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交际参与度与交际专注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跨文化敏感度;非英语专业;皮尔逊相关分析

一、引 言

教育部于2007年7月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为《课程要求》),作为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进一步界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中,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三个层面:认知层面—跨文化意识(intercultural awareness),情感层面—跨文化敏感(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和行为层面—跨文化效能(intercultural effectiveness).本研究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跨文化敏感为切入点,对济宁学院317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评,旨在了解掌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真实水平,分析影响其跨文化敏感度的原因,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Bronfenbrener, Harding和 Gallwey,认为敏感(sensitivity),是指一个人分辨他人行为、认知或感情方面之差别的能力.[6]Hart & Burks(1972)进一步把敏感视为是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心态.[2]Triandis(1977),认为跨文化敏感度代表跨文化沟通的情感面向,它代表一个人在某种特殊的情境或与不同文化人们互动时,个人情绪或情感的变化[1].Chen& Starosta(1997)认为以上学者对跨文化敏感度的描述几乎都超过了该概念固有意义而侵入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效能的范畴.他们将跨文化敏感度定义为:“一个人对了解与感激文化的差异,与促进适当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正面情感的能力”[2].跨文化敏感度包括六个要素:自尊(self-esteem)、自我检视(self-monitoring)、开放的心灵(open-mindedness)、移情(empathy)、互动投入(interaction involvement)以及暂缓判断(suspending judgement).为了进行跨文化敏感度的评估研究,经过多年的修正和测试,Chen & Starosta 以上述跨文化敏感度的六个要素为基础,提炼出24个效度和信度都可以接受的项目,作为跨文化敏感度的量表.

国外关于跨文化敏感度的代表性实证研究中,Olson和Kroeger以52名新泽西城市大学的教员为受试,发现跨文化敏感程度与第二外语的水平和留学经历呈显著正相关[3]. Straffon测试了一所国

际学校高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结果发现,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与学生在校的时间长短正面相关[4].国内关于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中,主要代表性的学者包括:彭世勇(2006,2007)[5][6]、周杏英(2007)[7]、胡艳(2011)[8]等.以上学者对国籍、职业、文化学习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在校大学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等.本文尝试用Chen和Starosta开发的跨文化敏感量表,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济宁学院317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个案分析,旨在了解掌握本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的真实水平,分析影响其跨文化交际水平的原因,探讨其对大学英语教师带来的启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济宁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三、研究的问题、方法、结果

(一)研究问题

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的总体水平如何?

2 .该群体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hen和Starosta开发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其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水平.该量表总共24个项目,包含了5个因素:交际参与度(interaction engagement)对应:1、11、13、21、22、23、24项;差异认同感(respect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对应:2、7、8、16、18、20项;交际信心(interaction confidence)对应:3、4、5、6、10项;交际愉悦感(interaction enjoyment)对应:9、12、15项;交际专注度(interaction attentiveness)对应:14、17、19项.该量表采用李克特的5点量表法:5=强烈同意;4=同意;3=不确定;2=不同意;1=强烈不同意.其中2、4、7、9、12、15、18、20项,需要反向计分.

选取济宁学院2013级(3+2)专升本的非英语专业的350名学生,时间是2014年1月份.选取这一群体,因为此时,他们刚刚完成了大学英语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对该群体进行跨文化敏感度调查更具有代表性.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翻译成中文,以问卷形式发给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17份.

(三)研究结果

通过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回的317份问卷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差异认同感最强,其次为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信心最弱.如表1所示.

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3分居中,而5个因素的平均值都处于3-4分之间,所以研究对象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是没有达到优秀的水平(4分以上).测评结果表明,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从5个因素对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看,只有个别学生的跨文化敏感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特别是在交际愉悦感方面,标准差S=.69991,表明研究对象交际愉悦感得分的离散程度大,学生交际愉悦感相差甚远,这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济宁学院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关于中西方文化对比等选修课,教师也在读写课上进行文化输入教学,因而学生的文化差异认同感都较强.济宁学院有很多外籍老师,加之网络的便利,学生可以有很多机会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欠佳,加之他们是非英语专业,以后就业使用英语的机会较少,所以,他们的交际参与度不高.另外,济宁学院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实际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跨文化教学所占比例很小,只有一、两门选修课.由于没有统一规定的教材,教师的教材选择也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导致了一些学生虽然有较高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但由于文化知识欠缺,没有信心和外国人交流.从交际信心的均值只有3.0902,可以看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交际参与度,专注度和愉悦感.

表1 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水平

2.对研究对象的问卷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跨文化敏感度中5个因素之间没有出现负相关,很多因素之间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注:0.4≤| r | ≤|0.7属于中度相关,| r |<0.4,属于弱相关)如表2所示.

在 .01 水平(双侧)上,除了差异认同感与交际信心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两者相关系数为:.032,其他各变量之间都呈显著相关.如:交际参与度与差异认同感的相关系数为:.423**,交际参与度与交际专注度的相关系数为:.533**,差异认同感与交际愉悦感的相关系数为:.432**,这三组变量的相关性属于中度相关;而其他变量之间,如: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信心的相关系数为:.375**,差异认同感与交际专注度的相关系数为:.281**等,属于弱相关;差异认同感与交际信心不存在显著相关.有的学生虽然文化差异认同感很强,但是,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不高,或缺乏文化知识等其他因素也会造成学生的交际信心较弱,因此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2表明:交际信心受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可以通过积极创造跨文化交流的语境,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专注度,让他们快乐地进行交流,从而增强他们的交际信心.在 .01 水平(双侧)上,差异认同感对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可见,差异认同感是跨文化敏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来增强其对文化差异的认同感.

表2 跨文化敏感度5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3 .对交际参与度与交际专注度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三个变量时,两者仍然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如表3所示.

纵观5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差异认同感与交际信心的相关系数为:.032,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外,其他变量在 .01 水平(双侧)上都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交际参与度与交际专注度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r=.533**. 为了确定这两个因素之间是否真正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作者对两个因素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即控制其他三个因素变量,分析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表3 交际参与度与交际专注度偏相关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出,交际参与度与交际专注度的相关系数r=.405,这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比较强的.交际参与度越高,交际专注度也越高,反之亦然.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当他们参与跨文化交际时,他们的专注度要比课堂上被动听课时大大提高.另外,由于他们听说能力

不如英语专业学生,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听懂对方的话,并正确地做出反应,他们的专注度也相应提高.同时,学生专注度越高,越投入,跨文化交际的效果的也越好,使交际双方更愿意积极的参与跨文化交流.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四、结 论

本研究通过对济宁学院317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跨文化敏感度分析,发现该群体跨文化敏感度总体上只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呈现出两级分化的趋势.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变量中,在 .01 水平(双侧)上,只有差异认同感与交际信心未呈现显著相关,其他变量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特别是交际参与度与交际专注度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跨文化敏感度是衡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表明,济宁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未能达到《课程要求》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际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从而从总体上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为济宁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一些启示.第一,在思想上,大学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师应作好文化输入工作.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大量的文化输入,这应包括三种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同时,教师还应主动为学生创造跨文化交流的语境,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跨文化交流的机会.第三,在专业素养上,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培养和提升自身的跨文化素养.既要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素养,又要具备丰富的跨文化交际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语用技能.

[1] Chen Guoming.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13.

[2] Chen G M, Starosta W J.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 Human communication, 1997,1(1):1-16.

[3] Olson, C L,K R Kroeger. Global competen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1,(5):116-137.

[4] Straffon D A. Assessing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ending an intercultural scho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3, 27(4):487-501.

[5] 彭世勇.国籍与职业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6(1): 74-80.

[6] 彭世勇.英语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多层面间相关系数对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6):83.

[7] 周杏英.文化学习对跨文化敏感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7):88-91.

[8] 胡艳.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J]. 外语界,2011(3):68-73.

(责任编辑 徐继宁)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Jining Univerisity

LIU Ji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Department, Ji ning University, Qufu 273155, Chin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317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in Ji Ning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ral level of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s bit higher than the intermediate. The mean of Respect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relatively high, which is followed in order by those of Interaction Engagement, Interaction Attentiveness, Interaction Enjoyment,and Interaction Confidenc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many variabl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artial Correlations shows that Interaction Engagement and Interaction Attentiveness have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non-English major;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H310. 9

A

1004—1877(2014)03—105—04

2014-04-10

刘晶(1980—), 女, 山东济宁人, 济宁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及语言学.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2510)

猜你喜欢
愉悦感济宁参与度
找到工作的愉悦感
现代妇女(2023年7期)2023-11-11 11:54:26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造纸(2022年8期)2022-11-24 09:43:40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山东济宁卷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4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40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酿造(2019年9期)2019-10-08 05:44:04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06
缺觉与抑郁
灵异小说中的愉悦感与叙事伦理美学阐释
路过济宁(组诗)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