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远
(新华社辽宁分社,辽宁 沈阳 110180)
10 月24 日晚,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保利大剧院座无虚席。 “浪漫之声”郑小瑛·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正在举行。指挥席上,郑小瑛指挥若定,动作优雅;台下,观众屏声静气,陶醉在悠扬的旋律中。音乐会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当乐队演奏完最后一首乐曲时,观众鼓起经久不息的掌声。郑小瑛和乐队不得不两次返场,又演奏了卡门序曲和茉莉花,观众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音乐会结束后,郑小瑛异常兴奋,高喊:“今晚我要开车,我要拉着小辉(她的助理)逛大连。今晚不睡觉……”
谁能想到,为郑小瑛演奏并让这位85 岁老人如此激动的乐队竟是一支民营乐团!
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目前已成为这座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而与这个乐团命运紧密相关杜明,作为一名音乐人,杜明的艺术追求与乐团的探索在国内高雅艺术日趋荒漠化的今天,具有标本意义。
高雅并不是时髦的标签,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人生追求的层次与品位,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把高雅看成另类,被视为洪水猛兽,将其打入冷宫,人为制造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对立。
走向高雅,坚守高雅,从某种意义说,远比艺术技巧的刻苦训练还要艰难得多。
杜明就是这样一位高雅文化的坚守者。生于上海的他,少年时期间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他有着良好的音乐天赋,从小就学习小提琴,又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这意味着可以直升上海音乐学院,再加上受到上海大城市的熏陶,这一切让他拥有着成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的梦想。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就在他对跨入上海音乐学院充满憧憬时刻,因家庭历史问题,他被勒令退学,来到父母工作所在地大连劳动改造。文革结束后,全国恢复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音乐学院指挥作曲专业录取。毕业后,他本可以留在上交或上芭,由于当时父母身体不好,因此杜明回到了大连。令他没想到的是,因为有被改造的“前科”,所以他很难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只好到了企业。1982 年,大连轻工系统举行汇演,杜明的小提琴演奏一鸣惊人,得到了时任轻工局党委书记高国珠的欣赏。轻工局拨5 万元,让杜明牵头组建乐队,这让杜明受到极大鼓舞。1985 年,杜明被调到刚成立的大连开发区,成立组建文化馆。他本以为会更接近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然而,事与愿违,成为机关干部的杜明感觉自己每天所做的和机关所要求的,都使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在被痛苦折磨之际,同时赶上母亲病重,他毅然辞去公职,成了一名自由的音乐人。
命运多舛,不坠青云之志。成为自由音乐人的杜明对艺术追求的脚步似乎更加急促。就在他为梦想奔波之际,得到了大连大学校长赵亚平的支持,成立了大连大学电子音乐培训中心。中心成为他为梦想放飞的平台。
杜明说:“交响乐是一个城市音乐水平的标志。” “交响乐团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音乐水平,拥有一支整建制的交响乐团是大连几代音乐工作者的梦想。”杜明决心要完成这个梦想。
2009 年,杜明牵头注册了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它是采用国外城市交响乐团的模式、机制灵活的非职业乐团,成员主要来自大连市从事音乐教学、演奏的乐手,还有来自日、韩、美等国在连工作或学习的乐手。用李德伦的话说:“这是一个散装乐团。”
高雅艺术是需要成本的,支撑一个乐团生存需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从价值不菲的竖琴、低音提琴、定音鼓、低音长号等乐器的购买,到买乐谱的支出,都需要他一人承担。几年下来,他已经支付了数百万元。
坚守让杜明在高雅音乐领域获得丰硕成果。他创作并发表了200 余首歌曲作品,录制CD120 余首,他的作品荣获亚洲音乐界、国家、省、市音乐界各类奖项几十次。他曾与享誉全球的美国欧柏林交响乐团合作,让一曲交响序曲《大连之恋》感动了美国的艺术家们。美国著名指挥家伯瑞盖特兴奋地说:我被杜先生的作品征服了。
坚守让他的乐团不断走向成功。乐团先后与包括郎朗在内的多名世界著名钢琴或小提琴演奏家合作,年均演出80 余场,被誉为一支技术娴熟、富有团队精神、颇具音乐天赋和专业艺术水准的非职业化交响乐团。
杜明说,他是高雅艺术的坚守者。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的发展轨迹,就是对他坚守高雅音乐的最好诠释。
笔者采访完杜明,眼前不时浮现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神引导人民》画面的情景和传教布道者的形象,然而,杜明所率领攻占的不是王宫,而是高雅文化的圣坛,他们传授的不是宗教信条,而是交响乐的价值、精神、常识和礼仪。
当晚的“郑小瑛音乐会”上,最令人难忘的是这位老艺术家的讲解与注释。从乐曲的时代背景到作曲家的身世遭遇,从倾听交响音乐应当明白的礼仪到指挥和乐手间互动的礼节,她娓娓道来,让人耳目一新。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的讲解占了很长时段,她使观众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又增加对曲目的了解。
其实,多年来,杜明和他的乐团一直是这么做的,只是郑小瑛当晚将他们这一做法推向了高潮。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知音就是听众。尽管大连不乏音乐艺术高手大腕,但懂交响乐、会欣赏交响乐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在各种活动中,乐团便成了交响乐的普及者。为了降低观众迈进高雅艺术的门槛,他们在举办的大连市民交响音乐会上,让曲目中既有中国交响音乐作品《沙家浜》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又有外国交响乐经典《卡门序曲》 《天鹅湖》选段等观众较为熟悉的作品。在演出的间歇,杜明还会向观众介绍什么是序曲?什么是进行曲?什么是圆舞曲?小提琴有什么特点?谁是柴可夫斯基?怎样欣赏《卡门序曲》?怎样欣赏舞剧音乐?
交响乐是剧场艺术,不是广场艺术。杜明和他的乐团每年都要举行广场音乐会,目的就是要接近观众,把他们从广场引到剧场。由此可见他的一片苦心。他们努力的成果正在显现。目前,他们与保利剧院合作,每月举办一次惠民音乐会,票价基本30 元,可容纳一千多人的保利大剧院,场场爆满,其中六成以上是他们忠实的粉丝。因为是观众自己花钱买的票,所以几乎没有空位,也几乎没有半道退席的。跟开始相比,观众们现在除了鼓掌,整个演出过程中都十分安静,这不仅是他们懂得了交响乐的礼仪,还因为他们更懂得了交响乐的艺术本身,体会到了聆听所带来的美感。
引领,不仅是艺术家的义务,也是政府的责任。杜明说,人们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写在黑板上的,在高雅艺术的推广上,政府也应起表率作用。如果报纸上刊登了哪位市长花钱为母亲买了两张音乐会票,那么这个报道要远比会见某某财团老板更具有教育意义。
高雅有门槛,艺术有边界。在我国高雅艺术教育严重缺失的今天,引领就显得十分重要。
引领,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艺术的尊重,正如郑小瑛说:“交响音乐是剧场艺术,不能以服务群众的名义随便拖到广场上去!”?“不要动辄用话筒扩音,应当教育我们的乐手、观众,倾听纯粹的声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响音乐是高雅文化,是慢工细活,要从娃娃抓起。
杜明创建的乐团在管理体制、经营理念上积极引进、借鉴国外同类乐团的经验,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演出、教学并重,新、老乐手结合,以辅导组织学生乐队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链。这既拓展了乐团的经济来源,又为古典音乐市场培养了潜在的消费者。
建团伊始,他们便配合大连市教育局实施的旨在让中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进一次音乐厅、欣赏一台交响音乐会的“高雅艺术进校园”计划。受教育部门委托,他们全建制的组织、辅导大连学生交响乐团和第二、第八、第七十九、庄河等十余个中学的学生交响乐团或钢管乐团,为培育大连交响乐后备人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杜明对社会办学同样豪情满怀。他教育的对象既有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也有初一初二的中学生,还有刚入校门的大学生。对待他们,杜明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有加。夏天炎热,为了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下练琴,宁可开着门也要打空调。学生不小心把乐器损坏时,他从不训斥,也不会让学生赔偿。学生八点半上课,可他每天六点就来到中心,一直到中午11 点目送学生被家长一一接走。一次,一名女生的家长没按时接来接。杜明就让这名学生到屋里坐等,可这名学生不好意思,于是,杜明便陪着学生在外面站了15 分钟,直到家长把孩子接走。虽然这位家长受到了杜明的批评,但得知这个过程后十分感动。
他不仅教育孩子演奏技术,还教孩子怎么去理解音乐,怎么做人。经过他培养的学生都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独立意识。他们不少进了全国名校,有的到校后,仅演奏一次,就被推为学生乐团的首席,认为他们的演奏太专业了。浙江大学最近向杜明发来邀请,要向他颁发证书,感谢他为学校输送了优秀的学生。浙江大学共录取了经过杜明培养的12 名学生,评价是“太好用了!”
前教育部长周济曾到大连考察,对杜明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杜明从孩子抓起,是最正确的道路。他在考察观看了大连79 中交响乐团的演奏后,赞不绝口,说在学生中办乐队是推广高雅艺术的最好途径,什么叫教育,这种教育是最能启迪孩子向文明迈进的手段。
郑小瑛对杜明的做法也十分欣赏,她看了学生乐团演奏的《红旗颂》后,赞不绝口,称他是“在做功德无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