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先驱 文化启蒙——周有光先生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巨大贡献

2014-03-20 15:01:37谭汝为
文化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周有光周先生文化

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 300384)

一、引言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就研读周有光先生《语文闲谈》等关于语言文字的多部著述,在民盟中央办的《群言》刊物上,阅读周有光先生的系列文章。对先生十分景仰,但缘悭一面。2007年,笔者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秘书长,自此每年1 月12 日都与学会领导一起前往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的寓所,为老人贺寿。后来,又先后数次陪同外地友人前往探望问候。八年来,与周公或长或短总共晤谈十多次,亲聆教诲,如沐春风。每次拜会,都被百岁老人睿智谈吐、和蔼音容,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心头萌生出一种精神力量,启发我对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些热点的或冷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上下求索。

一次利用北京开会间歇,我与袁钟瑞副会长一起去探望周先生。老先生微笑着说: “以前,都是从国家的角度看世界,所以观点各不相同。现在,应该从世界角度去看国家。光从中国角度是什么也看不清的。”老人娓娓道来的这段话,絮絮如话家常,但认真回味,却如醍醐灌顶,令人警醒。这就是知识老人、思想先驱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文化启蒙。我当时心中蓦然浮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意图画——百岁老人高瞻远瞩的目光与安详淡定的神态,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后来,我陆续读到周先生对这个问题的多次阐述:“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跟过去不同,主要是:过去从国家看世界,现在从世界看国家。过去的世界观没有看到整个世界,现在的世界观看到了整个世界。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1]“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还要添上一句:‘登月球而小地球。’地球的确太小了,不能再说‘大地’,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村庄,叫做‘地球村’。”[2]“地球变小了,我们的胸襟不应当跟着变小。不能用航海的景观来开拓胸襟,可以用航天的知识来开拓胸襟。”[3]

多年来,我尽量搜集并力求系统地研读周公关于社会文化的著述,俯读仰思,反复品味,常有豁然开朗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思想渐入佳境,视野、眼界、胸襟渐次开拓,视角、思维、逻辑以及对事物观察、分析和评论,第一跳出僵化的窠臼,第二不再拘泥于微观枝节,而尽力在历史长河和世界范畴时空交叉的维度着眼、联想、较比、探研……。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精骛八级,心游万仞”吧!自身的文化开蒙和思想升华,完全归功于周老“授人以鱼”的思想点化和润物无声的文化启蒙的巨大推力。

一天,夜读周有光,犹如与先生对床夜语,思绪充盈,夜不能寐,有感而发,我写出《周有光礼赞五首》,一气呵成,如有神助——

( 一) 学界尊崇周有光,霁月情怀澄海江。初由经济入语苑,遍及社科气礴磅。当年制定拼音化,鼎故革新功四方。百岁千篇文思涌,椽笔丹心撰华章。

( 二) 横击键盘呈锦绣,纵论文史传芬芳。历练人生襟怀广,谙熟环球宝鉴张。见识文胆堪标举,铁肩妙笔思兴邦。放眼全球谱钟吕,羞煞群儿书鸡肠。

( 三) 侃侃常示情深切,谔谔更见理昭彰。腐儒闻之色沮丧,风云为之久低昂。八股空文无人睬,四海学人读有光。梁效谀文千古佞,周公箴言百代香。

( 四) 多情多义有眼光,无欲无求岂依傍! 瞻望神州愿景展,科学民主双帜扬。每每网上阅华章,稚子引颈窥门墙。读公篇篇肺肝语,胜我夜夜萤雪忙。

( 五) 私淑吾侪心景仰,灵犀一点献瓣香。遥祝先生笔永健,意惬心安寿而康! 引领语文现代化,后人唯瞻马首骧。吟罢忽觉罡风劲,碧空如洗月如霜。

还有一次夜读周老文章《端午节的时代意义》,感慨很深,遂写四言诗,记下当时的感受:

端午端午,骚客苦楚。

汨罗英魂,诗之始祖!

黄钟毁弃,雷鸣瓦釜。

文人噩运,鱼肉刀俎。

奸邪媚上,直士凌侮。

长舌擅佞,长袖善舞!

每临端阳,瓣香瑶圃。

思接千载,龙舟江浒。

楚王台榭,骂名千古。

靳尚郑袖,谁与为伍?

徜徉湘沅,曾伫汀渚。

指点激扬,汗青仰俯。

橘颂傲然,九歌媚妩。

长吟离骚,正气滋补。

屈子魂魄,时代解诂。

后昆垂范,前贤踵武。

砺我精神,擎我脊柱!

大写人字,以之撑拄!

后来,周先生出版《朝闻道集》,其中《端午节的时代意义》文末,把我这首四言诗作为附录。——先生肯定我读懂了他的文章,表明作者与读者,拈花微笑,心志相通。对此,我深感无上荣幸!

二、高年劭德、誉满天下

周有光的一生,可用两句话概括:“四个时期仨跨越,三个领域两头真。”所谓“四个时期”,是说周老一生先后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即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所谓“三个跨越”,是指他的一生实现跨越世纪、跨越学科和跨越代沟。[4]所谓“三个领域”:周先生先后涉足三个学术领域,45 岁之前,主要研究经济学;45 岁至85 岁,主要研究语言学;85 岁之后,晚年变法,转而研究中外历史文化学。周先生是一位“两头真”的学者。对于“两头真”,他的解释是:“年轻时候天真盲从,年老时候开始探索真理。”

从1955 年起,周有光先生便被委以文字改革的重任。由他主抓并最终制订完成的《汉语拼音方案》被世界所公认,人们尊称他为“汉语拼音之父”。从1952年的《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到2010 年的《语文通论》,周有光先生一共出版了涉及古今中外的语言文字学研究著作竟达36 部之多!周有光这个名字,已熔铸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熠熠发光!

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有光先生在语言文字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语文现代化方面,其主要学术成果体现在以下四个多方面:1. 汉语拼音研究。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1958 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79 至1982 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其后,继续研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 年公布。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周有光主编《汉语拼音词汇》,后来成为中文电脑词库的基础。2. 语言文字学研究。1961 年出版《汉字改革概论》,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词的结构、同音字和同音词、简化和繁化等问题,扩大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范围。3. 文字发展规律研究。周有光提出“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4. 中文信息处理研究。周有光致力于研究无编码的“从拼音到汉字”的自动变换法,提出“两个双语言”的建议,认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急需实行两个双语言:方言和共同语的国内双语言;汉语和英语的国际双语言。2007 年11 月1 日,101 岁的周先生荣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的特等奖。该奖规格很高,每五年评选一次,如郭沫若、吕叔湘、胡绳、王力等一批著名社会科学家先后荣获该奖项。

周先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更典型地体现在其晚年精心撰写的学术随笔上。在85 岁那年,周先生离开了办公室,走出“专业的深井”,开始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起航。他以读书为帆、以思考为舵、以写作为桨;他心无挂碍,目光如炬,跨越横蹊,脱离窠臼,对陈规戒律犁庭扫穴,对真知真理热情推介;他融汇文史哲经,荟萃中外智慧,吸纳古今文化,聚合天地精华,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真知灼见。从而赢得“周百科” “文化老人”“魅力人物”的称誉。更令人敬仰的是,百年老人仍关注全球风云,心系祖国命运。每每看到老人在书屋里敲击键盘撰文写作。我不禁心中默诵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他身居斗室,却以天下为己任;他关心中国,关心世界,关心人类;他察古观今,激浊扬清,拨开迷雾,探求真知,并不断将真知灼见敲击于键盘,撰写于笔端,发出自己的声音。高年劭德、誉满天下的周先生,其道德文章、思想境界、胸襟志趣、赤子情怀,历数五洲寰宇,几人能及?

如何总结周有光先生对中华思想文化的贡献呢?这是一个很难驾驭的大命题。借用著名法学教育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贺词的八个字—— “思想先驱,文化启蒙”——作为本文的标题。

三、敢为人先与独立思考

“思想先驱”是“文化启蒙”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启蒙”是“思想先驱”的接力和天职。所谓“思想先驱”,即居于时代前列,站在历史高度,能在社会发挥引领作用。周有光先生具有审视全球的眼光,具有丰硕的知识积淀,他视野开阔、胸怀博大,加之渊博的知识、人生的历练以及举重若轻的科研方法,因而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研究”这个宏观课题,能够驾轻就熟,推陈出新。周有光对历史以及现实的观察、认识、分析、评价,不迷信权威,不拘囿定论,不人云亦云,经过缜密的独立思考和反复斟酌后,提出全新的理论观点。

例如,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我们从小就学习斯大林的五阶段理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似乎成为板上钉钉的金科玉律。但周有光先生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期,却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层面概括:

政治层面——神权统治→君权统治→民权统治

经济层面——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

思想层面——神学思维→玄学思维→科学思维

周有光先生指出:人类的思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神学思维,神学思维是迷信;第二个阶段叫玄学思维,玄学思维是信仰;第三个阶段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讲究实证。三种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从经济来讲,就是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从政治来讲,就是从神权政治、君权政治再到民权政治,从专制到民主。谁要违背这个规律,迟早是要退回来重新走,没有第二条道路。

这种全新的分期,在理论上冲破了多年的思想禁锢,不仅“新天下耳目”,更重要的是“指出向上一路”,——不啻为振聋发聩思想启蒙。周有光先生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就是打破人们多年惯性思维形成的陈格旧路,启发人们去研究去寻觅去验证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探寻并开拓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周先生指出:“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是一条政权演进的路线,全世界国家都在这条路线上竞赛。” “社会发展规律,民主社会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民主不是某些国家的新发明或专利品,它是三千年间人类的经验积累。许多国家,一代一代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群众,前仆后继,不断创造,达到今天的水平。今后当然还要继续完善化。” “民主不是有利无弊的制度,但是历史证明,它是不断减少弊端的制度。……”

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当以独立思考为根基。周有光晚年出版的《朝闻道集》《拾贝集》 《百岁忆往》等著作,独立思考的精神,一以贯之。周先生说:“我在下笔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一番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力戒以讹传讹。” “教育应该帮助人们培养思考能力,我们很多做法反而是压制和破坏他本来有的思考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教师已经没有了正当的思想能力,会教出来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作为第一批进洋学堂的学生,周有光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潮的洗礼。1923 年,他考入中国最早的新式大学圣约翰大学。“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要独立思考,这也是我的老师教我的。人家问我,你对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建议,我说就是要提倡独立思考,这一条非常重要。”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先生在为周有光108 岁庆生祝寿时,感慨道:周有光先生从传统成功过渡到现代知识人,从体制内服从型转变为独立、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从金融学、经济学教授变成文字学、文化学的著名学者,“这一切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这是厚基础、宽口径、通识教育成功的表现。这一切难道不应该引起我国教育界深刻的反思吗?不改革实用主义的狭窄专业化教育模式,中国能够培养杰出的人才吗?”[5]

“通识教育”也称“博雅教育”,就是着重培养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周先生回顾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他认为在学校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怎么自己学,学会独立思考。学问是要自己学的,老师不过是给学生指示道路。他说“通识教育对我的好处,就是在学校里面选的课程比较广,同时学到了怎样自修的方法,有了这两点,要改行就不大困难了。”[6]

四、求真务实和与时俱进

在现实社会里,直言犯忌,敢说真话,实在不容易!无数史实显示:卫巫监谤得逞,厉王弭谤成功,说真话受罪,说假话受惠。于是,道路以目三缄口,假话空话遍地走。谀辞媚文满天飞,万马齐喑使人悲。十年“文革”,人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吞吞吐吐,嗫嗫嚅嚅,欲言又止,言不及义,顾左右言他。实在憋不住,有话想说,也只好隐约闪烁,剔刺剜骨,涂脂润色,点到为止。尚未冲刺,先挖掩体;举足之前,预设退路。在当今知识界通常的处世哲学是“难得糊涂”“祸从口出”“三缄其口”“不说为佳”。可见说真话——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古人说“言为心声。”周有光说:“真话不一定是真理,但真话一定是真理的前提。”那些自称掌握宇宙真理的人,一方面瞎话连篇,另一方面却堵塞真话,岂非咄咄怪事!和蔼且坚毅的周有光先生,却绝不为个人利害远祸全身,他一生反对说假话,说昏话,说空话。在知识和理性的层面,他讲自己相信的话,讲经过独立思考的话,而绝不说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痛不痒的话;更不会随风转舵,虚意逢迎。

学者说真话,可分两个层次分析:第一是否能说真话,第二是否敢说真话。这自然需要学者的智慧、良知、胆识和勇气,但更需要相应宽松的环境,就是社会的进步、制度的保障。周有光说:“真理不怕批评,批评是真理的营养品。怕批评的不是真理,而是未能适应时代的宗教和教条。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时代了。”

2010 年,出版的《朝闻道集》就是一本说真话的书。书的腰封上印着一段话: “在105 岁之前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这本书是周老晚年学术随笔的代表作,是百年人生经历提炼出的文化精髓,是晚年历经重新学习和全面反思之后的思想梳理和哲学升华。在这部书里,百岁老人把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相、真知,毫无保留地呈献给读者。

周有光求真务实的学风体现出学者的真诚。对于重要问题的学术争论,周先生绝不退避三舍,也不当和事佬。例如针对某位著名学者提出的“河东河西轮流坐庄”的说法以及“中国文化将主宰21 世纪”等观点,他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某学者提出,世界文化可分为“东方”和“西方”,文化发展的规律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我理解:周有光对此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第一,东方文化由东亚文化、西亚文化和南亚文化三个部分组成;东亚文化不能代表全部东方文化。由此推论,中国文化也不能代表全部东亚文化。第二,世界文化的流动趋势绝非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惟其如此,人类文化才能不断前进。第三,宣扬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竞争或“压倒”,强调其势不两立的关系,只能迎合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的心理需求,却不利“地球人”形成良性的文化心态。

回顾世界文化流动交融的潮流,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曾流向东亚各国,汉代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把汉字文化与中国的丝绸、瓷器一起带到遥远的西亚,直至欧洲;盛唐时期,长安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国商旅、学人云集,把中国的汉字文化散播到中国以远地区;明代郑和船队七下西洋,至今还可以在非洲的海域找到刻有汉字的陶器;元、明、清代著名的东学西渐,使西方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睿智。与之对应,印度的佛教文化曾流向中国和东亚各国,西亚的基督教也曾流向西方。到了近代,西方文化又流向东方,就是西学东渐,这都是世界文化流动的证明。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绝非坐庄、主宰或取代,而是融合、互补或更新。

当今世界拥有60 多亿人口,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 多个民族,五六千种语言。各个国家和地区,无论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还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种种差异。但整个人类的文明却因此而交相辉映、多姿多彩。承认、尊重和有意识地保持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障,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尊重和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融合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因而,无论任何一个世纪,世界文化都不会被某一国家主宰。正如周先生所指出的:“现在再谈中国文化将统治21 世纪是可笑的。统治21 世纪的不是东方文化,也不是西方文化,而是世界共同的现代文化。”周先生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都进入了国际现代文化和地区传统文化的双文化时代。”各地传统文化在互相接触中吸收和更新,其中具有普遍价值的精粹部分将融入国际现代文化之中。现代国际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全人类“共创、共有、共享”。周先生重视国际现代文化,但不否认各国的传统文化。他认为,目前每个国家都生活在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并存的“双文化”时代。他说:“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7]

前些年,面对网络语言、新词热词的涌现,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会把语文搞乱了。周有光对此淡定且沉着,他说:新的东西还没有成熟,你就批评它、压制它,这不好。你让它发展,发展到一定时候,它自己会调整的。假如它有生命力,那么就进入词汇里去了,没有生命力,自然就会被淘汰。——这是何等明澈的眼光和兼容并包的胸襟!

周先生不愧是“新潮老头”,2010 年6 月在新浪开了“博客”,还上了新浪网的首页。这博客是由朋友来打理的。陆续发表了周有光的一系列文章,也引来大批“粉丝”前来跟帖. 周有光紧跟时代潮流的思想,十分令人钦敬!

五、道德情怀与语言风格

长期以来,周老一直平静地生活在他那九平方米的小屋里,活动圈子虽小,却妨碍不了他心怀天下、贯穿古今的广阔视野。他认为: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要太在乎一时的长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来时迎,去时送,万事顺应自然,万事莫要勉强,就是最好的了。到了晚年,周老立下“三不主义”:第一不立遗嘱,第二不过生日,第三不过年节。

周先生淡泊名利,随遇而安,一切顺应自然。他说:85 岁那年,我离开办公室,不再参加社会活动。回到家里,以看书、读报、写杂文为消遣。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的想法不同,应该反过来想,我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每天都是赚的。我从81 岁开始,作为1 岁,从头算起。我92 岁时候,一个小朋友送我贺年片,写道: “祝贺12 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

著名学者刘再复在《周有光:让人心暖与神旺的名字》一文指出:周老最让我惊奇的不是他的高龄,而是他在一百岁之后却拥有两样最难得的生命奇景:一是质朴的内心;二是清醒的头脑。……周老的一切言论都是“童言无忌”,都是赤子之语,一片天真天籁。 《道德经》说,“圣人皆孩儿”。周老再次为这一论断作证。此外,周老还拥有比无数老年人、中年人、年青人更为清醒的思想,他的言说都是对当下世界、当下中国最清醒的认知。周老心中有一颗用中国百年历史经验、世界千年文化和个人长久岁月体验而铸造出来的太阳,它放射的阳光,可以疗治病态的、在左右两个极端中撞击的心灵,而对于我这样一些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精神病狂的知识人,更是价值无量的清醒剂。[8]

周公的学术随笔,纵论今古,时空交错,叙评结合,臧否人物,叙述从容,论理透彻。

在谈思想文化研究的体会时,周先生曾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分析:“历史像一条河一样,河的上面有波浪,这个波浪受风的影响,一下子往东,一下子往西。你在这个波浪里面生活,弄得眼花缭乱,弄不清楚。我现在不研究河流上的风浪,我研究河流下面的潜流,潜流比较稳定,他的方向比较明白。我就是研究这个潜流,根据潜流,我假定一个理论,就是我自己认为可以讲清楚的,就是整个人类前进轨道是怎么回事。”[9]

有些学者在撰文运笔时,惯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浅显的道理玄妙化,来忽悠老百姓。他们玩弄术语,自炫高深,却难掩思想苍白。我曾在博客里为这种大专家的蹩脚文章画像:“开篇绕脖子(故弄玄虚),中间鸡肠子(引用洋文),抡起大板子(贬斥同行),通篇车轮子(冗长拖沓)”这种花拳绣腿的文章,被读者抛之一旁,咎由自取。

读周先生的文章,没有言不及义的高论,讲得实在,读着明白。其中新颖的见解、平实的推理令人赞佩;同时,简短、明确、清新的陈述、流畅的笔调,使读者犹如步入园林或荡舟西湖的感受。周有光的学术随笔,娓娓道来,简约生动,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但细加品味,却可感受到智慧与理性的光辉。理论深入浅出,文字明白如话,笔法洗练,通俗易懂,堪称白话文的典范。

周先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可用八个字概括:思想先驱、文化启蒙。最后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给周先生贺寿致辞作结尾:“周先生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7].朝闻道集[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28.9.

[2]范炎培.周有光年谱[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210.

[3]周有光.慢说太平洋[J].群言,2001,(9) .

[4]刘志琴.跨世纪的常青树[A].有光一生一生有光——庆祝周有光先生茶寿文集[C]. 香港:金钥匙华文出版社,2014.94.

[5][8]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庆祝周有光先生茶寿文集[C]. 香港: 金钥匙华文出版社,2014.16.23.

[6]王荣泰.“世界公民”的思想轨迹和文化旅程[A].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庆祝周有光先生茶寿文集[C]. 香港: 金钥匙华文出版社,2014.195.

[9]徐庆全.仁者智者周有光[A].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庆祝周有光先生茶寿文集[C].香港:金钥匙华文出版社,2014.161.

猜你喜欢
周有光周先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谁远谁近?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心理与健康(2018年7期)2018-05-14 10:01:50
周有光的长寿五句话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0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金色年华(2017年1期)2017-06-15 20:28:30
岁月如歌,师恩难忘—纪念周小燕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歌唱艺术(2017年10期)2017-05-18 02:28:58
周有光语萃
文化学刊(2017年1期)2017-03-04 06:58:53
细腻不等于多情
礼必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