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原则的探析

2014-03-20 23:45:20周汉锋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五年制智力课程体系

周汉锋

(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7)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必须构建出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护理事业发展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原则进行全面构思,下面就进行简单介绍。

1 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1.1 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理念,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办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深化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将职业教育、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推动中外合作与交流,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职业教育初步实现了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发展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五年制高职护生培养中,课程的开发、设置和实施应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后续的择业和深造提供支撑。课程的开发要与护理实际工作环境接轨,内容应遵循“够用”和“实用”的原则,注意相关课程的整合。在实施方法上,多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施效果上,不仅追求知识的掌握和学生技能的训练,还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育,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德育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医德医风等方面的教育[1]。

1.2 护理事业发展要求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就对我国护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态度上强调职业价值观、人道主义观念等;在能力方面应具备临床、社区、健康保健等方面的护理专业核心能力,注重护理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应急能力、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在知识结构上除了应具备护理、医学基础知识外,还强调社会人文知识等。

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应遵循《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发展要求,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改革,使之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坚持以岗位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岗位能力和适应就业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护生职业道德、护理核心能力和身心素质的教育,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1.3 人本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思潮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与古罗马,其后又在文艺复兴时期崛起。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本主义思潮再度兴起。人本主义将人从“技术决定论”、“工具理性”的奴性思潮中解放出来,重新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使人性价值得以回归。人本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从“一切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对自我和人性肯定,将人的发展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反映到教育教学上,就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个人潜能的发挥,让每位学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高职护理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关爱和解放学生,关注学生的各项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扮演好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等角色,要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目标,利用职场化的环境,促进每位学生理想目标的达成,培养出适合各个护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1.4 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加德纳认为智力结构由7种智力组成,即语言智力、音乐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交流智力和内省智力。每个人或多或少地拥有7种智力,是多种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而且这7种智力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只是每种智力发挥的程度不同。这些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这要求我们进行护理共性教育时,不能以知识层面的高低来判断学生的好坏,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智力结构特点,所以我们要加强个性化教育,注重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发现和建立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多元智能理论还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智力结构特点不同,评价个体时要因人而异,因此要因材施教,全面地衡量每个个体,使每个个体得到充分发展。

2 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课程体系与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的原则

不同护理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略有不同,如临床护理方向是培养具有对临床各科患者进行高质量整体化护理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社区护理方向是培养具有对社区、家庭、个体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涉外护理方向是培养外语水平高、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急救护理方向是培养具有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及熟悉各种急救医疗设备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老年康复护理方向是培养熟悉老年护理和康复技术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因此,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更要突出专业技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培养出更多多元化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2 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护理方向,比如康复护理和老年护理等。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会引发新的多发病、常见病,或者某些疾病病理的改变,因此,需在护理办学方面做出调整。只有不断与市场需求接轨,才会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省护理专业设有临床护理、助产、涉外护理等方向,数目不多,培养规格也不高。因此,构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必须遵循与市场需求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参与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的现实状况,也要分析市场的未来发展动向,主动接受市场的调控,从而针对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口径比较宽,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护理岗位,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2]。

2.3 课程体系与护理工作中所需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相统一的原则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健康消费理念的提升,护理工作也在向更深层次转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打针、配药、输液,一位合格的护士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护理核心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护士核心能力是指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职级、不同岗位的护士在担当专业性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预期角色时,为确保专业性工作任务的完成及其质量,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总和。虽然国内外对护士核心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看法,但这些见解和看法大同小异,仅仅是涵盖的内容和涉及范围的侧重点不同而已。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的Lenburg于20世纪90年代对护士核心能力(Nursing Core Competency,NCC)及其内涵做了具体的界定和描述,认为护士护理核心能力包括以下8项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因此,构建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要坚持与现实护理工作中素质和能力要求相统一的原则,根据护士职业素质和能力需求设置课程门类,根据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的内容序列和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较好较快地适应护理工作,真正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3]。

2.4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通识教育的英文为“general education”,有的也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它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19世纪以前,通识教育是西方高等教育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思想,主张教育应该通识化,强调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给学生一种广博的教育,而不是为学生专门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反对者则认为学习一些与现实无多大关系的理论知识,过于强调知识的广度及综合性,使得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略显不足,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19世纪以后,专业教育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由此出现了某些专业不能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变换职业和工作岗位的问题,学生缺乏不断自我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其实,单纯注重通识教育或单纯注重专业教育都不利于人的发展,通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专业教育有利于专业的拓展和延伸。因此,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也就是做好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协调统一,使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提供支撑、专业课程促进基础课程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必须重视通识的基础教育,在专科层次上适当拔高专业教育,做到全面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和谐统一。

2.5 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相统一的原则

我国的普通教育难免会有应试教育的烙印,受到其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构建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应遵循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相统一的原则,使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有机结合、并行推进。根据护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减少理论性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验、实训、强训、实习等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比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6 课程体系与外部影响因素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课程体系不仅要重视内部要素,也要重视外部的影响因素。首先,师资队伍的素质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课程体系的真正执行者,需要通过外引和内培提高他们的素质。其次,课程体系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从总体上把握课程体系运行的效率。再次,需要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医院)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单兵作战”,校际护理专业要整体联动,经常交流合作,彼此分享经验得失,从而统筹各方所长,形成办学合力,共创优质课程体系。

我们要以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为指导,遵循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适合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适合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涂明华.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彭刚艺,冯秀兰,成守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五年制智力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人间(2015年8期)2016-01-09 13:12:46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欢乐智力谷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