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连荣
(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LFJOA)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临床医师的注意力集中于椎间盘病变而忽略LFJOA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小关节病变几乎全部合并椎间盘退变。腰椎关节突关节由相邻上、下关节突关节面组合而成。近年来,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累及关节突关节,呈现退变损伤性关节炎反应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采用CT扫描的方法研究腰椎关节突关节炎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此病的影像认知程度。
收集了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在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就诊的153例慢性腰痛患者,其中男性84例,女性69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5.16±7.30)岁。入组标准:(1)首先CT发现腰椎小关节病变,然后再行椎间盘CT扫描确诊椎间盘膨出或(和)突出;(2)均符合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3)下腰痛,下肢可有痉挛性或放射性疼痛3个月以上者;(4)患者年龄≥4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腰椎肿瘤、感染、创伤、峡部裂及先天腰椎畸形等。
所有患者使用的检查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 OMATOM Emotion16层螺旋CT,行常规椎间盘及椎体扫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腰3至骶1,采用软组织窗(窗位35Hu,窗宽80Hu)与骨窗(窗位450Hu,窗宽1500Hu)观察。扫描参数:130kV,270mAs,层厚、层距 4.8mm,连续扫描 16层,距阵为 512×512。
由一位副主任医师独立在PACS系统上逐层阅片,选择关节突关节显示最清楚的层面观察腰3/腰4至腰5/骶1,观察这几个节段的关节突关节面、关节间隙、骨赘形成及骨质改变情况;同时观察相对应椎间盘的CT变化,并根据LFJOA病变程度将其分为4级[1]:0级:正常;Ⅰ级:关节突关节轻度退变,关节间隙变窄;Ⅱ级:关节突关节中度退变,关节间隙变窄和关节硬化或增生;Ⅲ级:关节突关节严重退变,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硬化,骨赘形成。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T扫描显示,LFJOA累及3节椎间小关节90例,2节42例,1节21例;同时伴有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累及3节椎间盘膨出63例,2节57例,1节33例。腰椎小关节改变表现为: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部分关节间隙有“真空征”;关节面软骨下骨硬化和小囊状改变;上、下关节突关节呈环抱状态。根据LFJOA分级标准,Ⅰ级48例,Ⅱ级48例,Ⅲ级57例。腰4~5椎间盘膨出发生率最高,其次腰5~骶1和腰3~4,与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率具有一致性(χ2=93.35,P<0.01),见表1。21例合并椎体滑脱,其中腰4椎体滑脱13例,腰5椎体滑脱8例,腰椎侧凸的对侧和滑脱患者双侧关节突关节受累严重,呈Ⅲ级损伤退变状态。本组病例发现,椎间盘退变时间愈早,椎小关节病变愈严重,椎间盘膨出、突出与LFJOA病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椎间盘膨出致病率明显高于椎间盘突出(χ2=4.80,P<0.05),可能是因为椎间盘退变膨出,整体高度降低,重力负荷后移至椎间小关节,长期积累性损伤而继发骨性关节炎,而椎间盘突出局部面积损伤较小,椎间盘整体高度变化不明显。体力劳动右利手患者,右侧腰椎小关节病变更明显。
表1 椎间盘病变与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例)
腰椎关节突关节属滑膜关节,具有完整的滑膜和关节囊,关节面上覆有透明软骨,周围有致密结缔组织和大量的弹性纤维,正常运动的生物力学均衡分布于椎间盘和两侧关节突关节之间,复杂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抵抗各方向的负荷。椎间盘及两侧椎小关节构成三点稳定的框架结构,正常腰椎屈伸活动,小关节约承受1/3负荷,椎间盘承受2/3,椎间盘有蠕变功能和负荷松弛效应。当椎间盘退变,厚度降低,椎间隙变窄,生理前凸增大,腰椎应力负荷的支点后移至关节突关节,小关节负荷增加,长期积累性损伤造成椎小关节面软骨剥脱、表面凹凸不平、增生变厚,导致关节的方向走行异常,吻合关系失常,发生椎体滑脱,椎小关节损伤加重。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两侧椎小关节退变非对称性,关节面呈矢状位一侧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较重[2]。腰椎运动节段承受扭转时,其轴向旋转更倾向于关节面呈矢状位的一侧,从而该侧关节面受力较大,先于另一侧发生积累性损伤而退变,文献报道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发生较椎间盘滞后[3]。脊柱运动是多方向活动的耦合或共轭,椎间盘高度或小关节角度的改变,导致共轭效应,从而腰椎应力分布不均,应力集中区小关节结构损伤而发生提前退变。
腰椎关节突参与椎管和神经根管后壁的组成,椎小关节退变增生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研究表明,LFJOA是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早期椎间盘或椎小关节退变,其临床症状不典型,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最初可引起腰痛,以下腰部、臀及髋部为主,下肢可有痉挛性及放射性疼痛,多累及膝关节以上部位,晨起时腰部僵直严重,活动后减轻,而感觉无异常。
正常腰椎小关节CT表现为椎小关节间隙平行等宽,软骨下骨密度均匀,皮质和松质骨界限分明,关节面边缘光滑。本组病例CT研究发现,退变椎小关节早期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增厚,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膨出的椎间盘超过椎体后缘2m m,硬膜囊前脂肪间隙消失,而硬膜囊无明显受压变形;中晚期为关节突增生肥大,上关节突关节面呈弧形凹面增大,下关节突关节面呈弧形凸面,整体关节呈环抱状,关节间隙狭窄不平,关节腔有真空现象,部分关节骨性融合,关节软骨下骨质疏松并见小囊状改变,关节囊钙化,部分小关节呈半脱位,椎体滑脱患者椎小关节面碎裂,关节间隙增宽,侧隐窝狭窄,膨出的椎间盘面积扩大,积气面明显,边缘断裂而钙化游离,明显压迫硬膜囊使其变形,神经根鞘袖受累。本组病例中Ⅰ~Ⅱ级为早期,96例;Ⅲ级为中晚期,57例。L4~5和L5~S1节段椎间盘活动频繁易损伤退变,受累最为严重,一侧关节面退变重于对侧,但上下关节面的骨性关节炎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结果表明,椎间盘膨出导致LFJOA的病变率高于椎间盘突出(P<0.05)。文献统计,随年龄增长椎小关节退变发生率增高[3]。本组病例患者年龄≥45岁,均合并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与文献报道相符。
LFJOA是临床上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并存,对于治疗椎间盘疾病后症状仍不能缓解的患者,应注意考虑LFJOA的可能性。临床中需要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相鉴别。(1)强直性脊柱炎病变开始于骶髂关节或颈椎,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X线平片显示脊柱呈竹节样改变,与HLA-B27明显相关;(2)类风湿性脊柱炎,20岁左右女性多见,多侵犯全身小关节,脊柱侵犯也有报道,但影像检查发现椎体骨质疏松明显,易鉴别;(3)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仅靠临床症状不易鉴别,但CT扫描可清楚显示椎间盘破裂突出软组织,而椎小关节正常;(4)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痛多见,影像检查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改变,常见于胸腰段椎体。
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楚地观察椎体、椎管及椎小关节的横断面,能直接显示椎间盘退变的性质及范围,对椎小关节退变及神经根受累情况有独特的功能。常规CT轴位像与X线平片比较,提高了对椎间盘及椎管内软组织的分辨率,但对脊柱序列、曲度及椎间孔的显示不及X线平片;但图像后处理技术如MPR(多平面重建)可有效弥补CT轴位扫描的缺陷,尤其对LFJOA的评估和研究有临床指导意义。
[1]柳万国,唐成林,孙莉,等.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2):981-986.
[2]朱永东,许连光,王清廉.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关节角关系的 CT 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263-264.
[3]李德龙,刘斯平,王振波.16层MSCT不同重建方法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7,5(2):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