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传平,李 辉,罗红梅,陈双华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目前,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仍是沿用“理论教学—实验操作—毕业考核”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缺少与医药生产企业间的联系与互动。
在药剂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从而导致不同地区各校间实践教学标准不同。加之教育理念的落后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导致部分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出现脱离职业岗位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随着药学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各地各校都加大了教育投入,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室缺乏药物制剂生产职业氛围,脱离了真实的生产实践情境;(2)受教育特点的影响,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更新速度慢,远远落后于现代制药企业;(3)在管理方面,校内实训室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受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条件落后等的限制,使得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及时更新体现行业发展趋势的内容,一些培养和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更少。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技能考核评价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构建有效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通常简单地以实验报告代替实践技能考核,在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的比例分配上也不合理,没有重视过程性评价,从而影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比例低,骨干教师较少,由于缺少与医药企业行业间的联系与互动,行业内的新技术、新技能在师资队伍中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师资队伍从数量、结构和素质上与教育部职业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人才观也在转变,用人单位招聘更趋理智,更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事实证明,具有职业道德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他们能为企业着想,踏踏实实把具体工作做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稳定,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1]。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应要求全体教师把德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且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挂钩,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与习惯的养成,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如在教授“制剂质量检测”时,贯穿质量第一的理念和职业操守,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人员与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共同合作,根据制药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式课程开发,调整课程结构,进行任务式教学设计,构建与工作相适应的项目课程体系,体现药剂生产的岗位能力,从而强化教学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建立以培养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知识结构,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如“固体制剂(颗粒剂)制备技术”这一学习领域,按照制备颗粒剂的工作过程“原料药处理→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或压块)→检验→包装”来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习领域具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模块化教学,如液体制剂模块化学习;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如“栓剂的制备”教学就可以边做边教;建立工学交替的教学新模式;实施“双证书”教学,开展药物制剂工的职业鉴定培训与考核;开展“引企入校”的生产性实训,探索多学期、分段式的顶岗实习模式,使学生能尽快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创造社会价值。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讨论比较式教学等。如在讲授“乳剂型软膏剂”时,展示以前学生做的不合格产品(产品有很明显的水层),教师请学生回答这是什么现象?产生分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引导学生回忆乳剂的组成,学生通过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很实用,很有成就感,增加了对课程学习的动力,因而学得更好。又如在“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中,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查阅、复习相关知识内容,包括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有关内容、挥发油的特性以及检测方法;接着,学生设计完成实验方案,并分析设计原理;最后,实施方案,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与该任务目标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同时又锻炼了操作技能。
在教学手段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原理、生产流程、实验操作步骤、制剂生产实际情境视频等放入课件,使教学更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信息量更大。对于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动画模拟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效果很好,很受学生欢迎,如片剂的压制过程、压片机的工作原理、微囊的形成过程等。开展电视教学对学生了解生产流程、制药设备、生产程序,理解、强化制剂理论等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是解决有些剂型无法开展药厂见习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参观制药企业,到制药企业见习,以加强对实际工作情境的感性认识。
构建此教学体系的基本过程是: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首先调研与分析药物制剂的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和典型工作过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然后深入分析制剂生产技术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再以必备的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药物制剂职业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其中,基本技能包括粉碎、过筛、浸提、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等单元操作的基本技能;各类常用剂型的生产技术;学会对车间GMP管理和制剂生产进行工艺质量控制,能预见产品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能查阅药典等工具书,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简单问题;学会使用常用制剂生产设备,并进行日常维护;会计算制剂的生产投料等。
利用多媒体进行实践教学,使抽象的实践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重新梳理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调查研究、行业专家论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新筛选实践教学实训项目,与医药企业合作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内实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验证性实验与三性实验相结合,注重把学历教育内容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相融合,注重将学校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这样就可以解决许多毕业生到企业相关岗位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对其进行上岗培训的老问题,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训练,实现实训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技能的零距离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职业岗位能力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制订技能考核项目与标准,并建立实践操作考核项目库。新的考核采用了学生分组单独操作考核实验的方法,通过考核基本操作技能、回答相关问题进行评分。同时,加强职业态度考核,强化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与动手操作能力,强化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考核评价促进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此外,通过建立实践教学效果反馈与矫正机制,采取调查问卷、学习座谈、督导评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评价、建议与要求,总结教学中的优点,找出缺点和不足,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很愿意通过调查问卷、学习座谈等形式来表达对教与学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以制剂生产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内容,通过校企合作或校校合作办学的方式,引进行业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和共享,共同开发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实训室模拟GMP厂房进行建设,营造GMP厂房的真实工作情境与职业文化氛围,让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能感受到职业岗位的文化气息,体验到真实的工作情境,这对于学生从心理上尽快上岗和适应现代制药企业管理是十分有帮助的。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工程师、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来校授课,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敬业精神,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又可以把在企业学到的东西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主动与企业接轨、与市场接轨。模拟GMP厂房除了可以让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外,还可以为医药行业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提供条件。建立学校与兄弟院校、医药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单位的开放式共享机制。
做好制度顶层设计,从工作体制、奖励制度上引导青年教师到基层、到医药企业生产一线,通过开发技术性课题、参与技术革新等形式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能力,使其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行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除了送出去,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校校合作方式,与企业共建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大量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充分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行业人脉关系,建立一支稳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经验丰富的、能适时地传递最新医药生产技术与信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具有新型职业教育理念的多方参与的综合专业教学团队。
综上所述,要培养受社会欢迎的药学人才,只有通过不断与医药企业加强合作,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把握药物制剂发展的生产实际和科研动态,不断更新补充教材内容,力求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时代同步,才能使学生所学与实践紧密衔接,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培养目标,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1]郑晓丽.高职生职业道德人格培养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2):82.
[2]冯传平,黄韩斌.高职高专院校中药药剂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5):439-441.
[3]冯传平.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制剂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2):16-17.
[4]屈善孝,黄勇.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1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