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探析

2014-03-20 19:49
文化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官兵政治内容

(武警政治学院,上海 200435)

文化资源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功能,但是,它不是自发地、随意地发挥作用,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发挥功能,因为“文化是思想的载体,人们是通过文化的交流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和教育的”。[1]对官兵的精神渗透不仅需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和灌输来实现,更需要细致入微地结合部队每一次活动才能达到潜移默化之功效,因此,本文结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部队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新时期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而对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功能的途径作一探究。

一、在自发的切身感悟中加深理论理解

我军曾在一段时间内对教育内容设计方面的分类标准不够明确,没有构建相对稳定规范的教育内容体系。如1982年至2000年颁发的《战士教育大纲》《士兵教育大纲》《士兵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等法规文件,对教育内容的规定不尽相同。又如,1982年颁布的《战士教育大纲》,规定的教育内容为政治理论常识、时事政策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三类;1987年颁布的《士兵教育大纲》,规定的教育内容为系统的基础教育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两类;1989年颁布的《士兵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案》,规定的教育内容为经常性思想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基础教育三类;199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规定 (试行)》,规定的教育内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我军优良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军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形势战备和遂行任务教育六类;2000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规定的教育内容为抓好理论武装和开展四个教育;2009年颁布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规定的教育内容为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我军历史使命和军人职责,法制纪律和道德规范,形势政策和遂行任务要求五个方面基本内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抽象说理的多,结合现实生活深化思想认识的少;泛泛说理的多,紧贴官兵实际解决思想问题的少;列举事例过分追求完美的多,挖掘身边鲜活典型事例的少。结果导致教育内容“离天近、离地远”,其针对性大打折扣,解决不了官兵现实思想问题,出现教育“无力症”现象。因此,研究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内容,探索文化资源功能的发挥途径,开发利用有利于增强教育内容感染力的文化资源,进而使官兵在生动实践活动的触摸感悟中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内容

随着官兵文化水平的提高,艺术素养的增强,生活品味的提升,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学技能;不仅要听道理,还要长见识;不仅要讲传统,还要跟潮流。一是官兵乐于接受通俗易懂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提炼出来的具有理论纯度的观念体系,它在准确地反映事物本质的同时,也尽可能简化事物本质以外的丰富性,具有去环境化、去具体化的抽象概括的特点。要让官兵乐于接受,就要对抽象理论进行生动形象的解读,变精英文化为大众文化,变哲学语言为通俗语言。二是官兵乐于接受紧贴官兵实际的教育内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是建立在远离官兵实际生活的空中楼阁,如果向官兵传授的是美丽的脱离官兵实际的大道理,这些大道理虽然正确无误,但脱离了官兵现实生活,不仅让官兵费解,而且很难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去。三是官兵乐于接受富有时代感的教育内容。现代社会发展是瞬息万变的,昨天适应的东西今天就可能不适应了,教育者的科技信息优势已经不十分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社会已进入互喻时代,出现“文化反哺”现象。要使官兵乐于接受教育内容,教育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着眼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联系世界军事变革的新变化,突出信息网络时代的新元素,编写适合官兵品味的新语言,让枯燥的理论灵动起来。四是官兵乐于接受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新时代不断赋予官兵全面发展以新的内涵和要求,官兵拥有军人和社会人双重身份,对自己的全面发展也有新的期望。同时,义务兵、士官、基层干部、团以上领导干部等不同层次的官兵对自己的全面发展亦有不同要求。他们对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和有利于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教育内容更乐于接受。

(二)文化资源使官兵在自发的切身感悟中加深理论理解

马克思指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3]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以增强教育效果指明了方向。理论来源于实践,需要接受实践检验。传播理论应使理论走出书斋,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反对脱离现实、纯粹抽象的理论思辩,增加实践感悟方面的内容,使官兵在自发的感情悟中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一方面,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法规文件中增加了民族宗教、军事外交等文化资源方面内容,增加科技和文化知识含量,进一步拓展了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增强教育内容的艺术感染力,运用文化资源形象生动的特点,把理性的启迪具体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以往有的教育者讲道理,注重结构严密,逻辑推理的多,不研究官兵的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结果台上教育者讲的口干舌燥,台下官兵听的云里雾里。现在借鉴《百家讲坛》中喜闻乐见的“故事化”的叙事方法,不是把政治概念简单直白地脸谱化,而是通过设置特定的环境、情节、矛盾、冲突,在如恩格斯所揭示的“隐蔽”的“倾向性”[4]中,来入情入理地推动人物思想、行为、命运的必然发展,进而实现对某种思想观念的认识和肯定。可以想象,台上教育者娓娓道来,台下官兵是细细品听,仿佛在触摸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感悟真理的力量。正如“鱼丸”们把《于丹<论语>心得》的贡献凝聚为这么一句话:“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5]

原来,喜听故事是人的“天性”之一。所谓故事,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人类把过去同现在联系起来,把自己 (作为人类的个体)同他人联系起来,并在这种联系中把握现在、筹划未来。[6]故事属于历史。给历史的故事插上艺术翅膀,故事就会变得生动,历史就会富有色彩。从民族思维特点来看,与西方拼音文字的民族相比,中华民族更偏重于“形象思维”。我们的祖先很明白故事的特殊功效和魔力的,也十分懂得故事的秘密。翻一翻诸子百家的那些闪烁着光辉的著作,所有的道理无不是用讲故事“讲”出来的。人们喜爱故事,是因为故事里蕴藏着大千世界,是因为故事里面总是少不了人,是因为故事有“戏”,总是跌宕起伏,是因为故事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对自己“命运”的关怀。如贵州省军区精心打造的故事会,“一个《四渡赤水》,讲得洋洋洒洒,述说万语千言,然而,演员们用艺术的方式呈现,七八分钟的时间里,一幅四渡赤水图便立体地呈现在观众眼前,难怪观众们都说,插上艺术翅膀的‘红色故事’,特别感人,特别动听。”[7]这也是故事叙事这一文化资源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揭示了为什么在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故事会深受广大官兵喜爱的原因所在。

二、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境界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与形式作为一对矛盾,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内容不是脱离形式的内容,是具有形式于自身的内容,而“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8]有的单位在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上级统得过死的“保姆式”教育;基层以抄代教的“应检式”教育;教育形式单一的“疲劳式”教育;追求轰动效应的“功利性”教育。结果导致教育缺乏情感交流,缺乏强有力的感染力,难以让官兵产生共鸣,让官兵感觉乏味。因此,研究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探索文化资源功能的发挥途径,开发利用有利于搞活教育形式的文化资源,使官兵在生动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方法和途径的总和。”[9]新时期官兵乐于接受以下教育形式:一是统分结合的“交叉互补式”教育。把理论学习、重大主题教育、经常性思想教育等形式统分结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特点,按照不同要求,在区分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统分结合,该统则统,该分则分。二是平等交流的“民主讨论式”教育。确立官兵的主体地位,为官兵提供发表意见和想法的平台,鼓励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采取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教育方式,让官兵动脑想、动口讲、动手写,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违背大的原则基础上,打破“只准讲什么,不准讲什么”的框套,让官兵讲真话、实话,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共同摆事实、讲道理,释难解疑。三是随机启发的“穿插渗透式”教育。把思想教育与军事工作、技术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渗透于军人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中,渗透于军事院校和培训中心的基础教育中,渗透于军事训练大纲的内容、要求和实践活动中,渗透于管理部队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和带兵活动中,渗透于文化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中。四是情感升华的“实践育才式”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性、成才的目的性统一起来,配合教育内容,组织各种智力开发活动,增强教育吸引力。把能力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着重教方法、教钥匙,在提高官兵能力上下功夫。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同龄人教育同龄人,让身边人感染身边人,实现思想互动、知识互补,增强教育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二)文化资源使官兵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境界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情趣上保持同步,是增强教育感染力的重要一环,因为情趣是快乐的载体。“情”是与青年官兵的理解能力及特有性格相交融的美好感情,能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趣”是产生于情感与生活的交融,产生于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的艺术表现。只要我们捕捉到了“情趣”,也就捕捉到了“快乐”。官兵喜欢的教育形式正是充满情趣和快乐的教育形式。文化资源中的抒情类文化活动以抒情为特色,使官兵在特定情感的感染体验中,悄然把情感连同孕育这种情感的观念一道,根植于自己的心灵土壤之中,从而升华自己的思想信念。“抒情中所表现出来的赞美、歌颂、向往、同情、憎恶、厌烦等情感倾向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现实的价值判断。”[10]例如,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的“学党史、颂党恩”“红歌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就是满足人们渴望真、善、美的精神文化以及期待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这一需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像井冈山革命战争期间的红色歌谣是“人民群众根据其熟悉的民间曲调 (如山歌、小调、道情、渔鼓、莲花落等)而创编,其歌词叙事简洁、形象鲜明、直抒胸臆;旋律朴实凝练,富有个性;体裁丰富,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11]人们在审美接受过程中,也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创作加入到红歌中,正如中国红歌会总导演廖苏斌所说:“红歌会就是一种创新文化,把优秀的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喜爱的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红色精神。”[12]再如,某部按照“个性化教案、讨论式课堂、情景化教学、交流中感悟”的总体思路,在教育实践中认真摸索总结的剧情表达式、故事叙述式、对抗辩论式、访问对话式、座谈讨论式、借题切入式、典故穿插式、读书演讲式、剖题解读式、实践感悟式等十种亲情教育模式,就是让官兵在“激发亲情、回报亲情、升华亲情”的递进式逻辑关系中升华其思想境界。

三、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精神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形式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方法体现了形式的要求,是形式的具体化,是形式正确反映内容的具体表现,好的形式需要好的方法来体现,二者具有一致性。目前,有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运用课堂教育灌输、集中学习整顿等方法时解惑能力不强,教育说服力弱;运用新闻舆论引导、典型激励警示、军营文化熏陶、仪式庆典激励等方法时营造氛围不浓,教育感染力差;运用行为规范养成、心理教育疏导等方法时视野思路不宽,教育执行力弱。结果导致“大道理讲不透、难道理讲不清、小道理讲不实、歪道理驳不倒”,甚至有的教育者自身表率作用差,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研究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探索文化资源功能的发挥途径,开发利用有利于搞活教育方法的文化资源,使官兵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精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

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3]新时期官兵乐于接受以下教育方法:一是启迪思想智慧的教育方法。官兵从教育者的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经典格言,甚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中受到启发,启迪思想智慧,终生受益。因为“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14]二是满足时尚审美心理的教育方法。官兵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体育运动、下棋玩牌、弹琴唱歌、武侠小说、流行音乐、书法绘画等都是官兵喜爱的娱乐项目,有的还是这个“迷”、那个“迷”,这个“星”、那个“星”的。追求娱乐性是他们喜欢的教育方法之一,他们希望在丰富的审美愉悦中释放身心的疲乏,在心灵的陶冶中享受人生与世界的自由并洞悉其微妙的深层意蕴,在热情欢乐的状态中接受爱美、求美和创美的教育。三是有益开阔视野的教育方法。现代社会人员流动大是一个突出特点。青年官兵入伍前成长经历丰富,打过工的、当过老板的、干过中介的、从事商品营销的几乎都有,还有的是教师、“蓝领”、“白领”等。他们见多识广,有一定的工作、生活经验,已不满足于部队封闭式的教育方法,喜欢走出军营、突出社会实践、开阔视野的开放式教育方法。四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教育方法。青年官兵增强自身素质、谋求长远发展的成才愿望越来越强,同时,他们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烈,有较强的表现欲,希望在部队学到本领,增强自己今后的竞争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

(二)文化资源使官兵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精神品质

列宁指出:“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15]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路,理达情通,事半功倍;方法不对路,犹如劈柴不照纹,事倍功半。这不仅要求教育者自身文化素养高,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授课中才有才气和灵气,而且要善于运用文化资源创新教育方法。其实,文化资源在创新教育方法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途径,主要表现为实践育人、灵活多样、多管齐下、穿插渗透、潜移默化、乐中施教。正像“红色足迹万里行”采访组所写的“在书本上和电脑里读历史,总有一层‘隔离带’,总有一种抽象感,而踏着历史的足迹读历史,人物可触可摸,事件可触可摸,灵魂可触可摸,气息可触可摸,就连远久的声音都可触摸,一切皆可触摸。”“一路走来,我们用手和脚在触摸,也用目光和心灵在触摸,我们用触摸的方式与历史对话,与英灵交流”[16]。某仓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把官兵带到卢沟桥,使官兵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变迁,用心感悟她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收到较好效果。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军事游戏《光荣使命》研发的完成,标志着网络文化资源开发进入新的时代。这款游戏以一名战士的军营生活为背景,以参加代号为“光荣使命”的大型实兵对抗演习为主线,分为基础训练、单兵任务、班组对抗三个模块,涵盖军事、政治、后装基础知识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功能和使用性价值。试玩过该游戏的基层官兵反映:“该游戏看上去很亲切,打起来很带劲,玩起来很过瘾。”[17]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军事游戏创作者深刻的思想、激越的情怀、生活的哲理,利用官兵现实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例子来做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通过具体形象的生动画面展示出来,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境界。这样,就能够把官兵带入一种现实中所不具备的“历险”情境,这种“历险”情境恰好让官兵和游戏中的人物一起去实现“做英雄”的梦想。让官兵在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一种满足和快乐感中,体味教育者的深刻思想、激越情怀和生活哲理,提升其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

猜你喜欢
官兵政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主要内容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