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2014-03-20 16:4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专业化职业高职

黄 越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逐步引起广泛的关注[1]。目前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日渐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3]。

1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明确说明。1986年霍姆斯小组(Holmes Group)发表《明天的教师》报告和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发表《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的报告,都提出教师专业化目标,两个报告对美国乃至国际教师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掀起了教师质量与教师教育改革的浪潮。

目前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改革策略中居于中心地位,成为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1.1 概念的界定

霍伊尔(Hoyle)认为专业化这一概念有两个维度:地位的改善与实践的改进。前者研究教师专业化作为满足一个专业性职业的制度,进而从地位方面要求的过程,关注的是将教师职业作为一个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作为专业性职业的地位问题。后者则是通过改善实践者的知识和能力来改进所提供服务质量的过程,关注的是教师在展开教育行为时使用了多少专业知识技术问题[4]。

叶澜教授对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关注的不同重心进行了比较,认为“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则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5]。这一界定得到我国学者的普遍认可。

1.2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是必然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的是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是职前培养、新任教师培养和在职培训,直至结束教职的整个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4]。

目前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越来越宽泛,并呈现多样性。后现代主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正由外部向内部自主发展转变。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切入点也从责任角度转到关怀情意。对于教师专业知识构成的要求则从公共知识转变为教师教育实践个体知识,重视教育实践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地位和作用[6]。

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姜大源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属性是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7]。高等性指明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类型定位,即培养目标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职业性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类型定位,是培养应用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教育性强调了受教育者不仅是为了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还必须满足受教育者职业变动的需要,及其个性发展的需要。

张新民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由其本质属性应用性、实践性、高等性、职业性所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又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8]。

袁广林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还具备社会性、多样性、高技能性和技术性特征。特别强调了应用性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本质属性[9]。

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更加依赖于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发展水平。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普通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有显著的区别。普通高校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强调的是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严密性和理论形态,偏向学术性,而高职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更加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更重视应用性知识的掌握。面对学生层次的不同,及所学的学科专业知识要求不同,高职教师在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有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3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面对师资队伍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开始有系统、有规划地对一线专业教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也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10-11]。

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时期短,发展极为迅速,仍然存在体系不够完整的问题,还处在不断变化与调整状态中。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仍然面临如下诸多问题:

(1)教师队伍规模无法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地扩大,导致高职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任务繁重,教学中反思与总结减少,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迅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急需更多更加专业的高职教师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而另一方面,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师疲于应付,无法对其职业发展进行全面有序的规划,无法系统地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2)高职教师职前教育不符合高职教师的职业性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时期短,因此高职院校师资大多数来自于学术性的普通高等教育机构,师资培养过程的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

因此教师职前教育过程中可以采取资格证形式来强化技术性、职业性知识的获取,对有些课程可以采取校企联合开发与教学的方式,弥补师资培养过程的学术化倾向。可以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以提高实践能力,获得职业性知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地完善,高职教师的培养应该脱离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由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自己培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和发展需求的教师。

(3)高职教师职后教育的弱化,缺乏规范,缺乏系统化的长期培训规划。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必定是一项长期乃至终身的任务。目前无论是学科知识还是技术应用,更新速度都是惊人的。因此职后培训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保持先进性、生命力、竞争力的必要途径。然而现实情形却是只要学历达标了,职后培训既无长远计划也无合理规范,缺少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长远而又可持续的培训规划。

因此将教师职后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成立专门的教师职后培养培训的职能监管机构;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师评价标准和机制;使高职教师树立危机意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4)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知识结构跟不上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师需要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需要有与教师专业密切相关的支撑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其中专业理论知识不仅包括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

我国高职教师资的培养主要是在普通高校进行的,对于普通学术性高校师资培养过程的重学术轻教育科学倾向十分明显。而对于普通师范类高校师资培养过程又有重教育科学知识轻学科专业知识的倾向。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均衡发展。由于普通高校的学术化的培养模式,导致了高职教师实践能力与职业性知识的缺失,同样不利于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因此职前教育过程中需要建立校企联合培养高职教师的机制;在职后教育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到企业中兼职或挂职锻炼;到国内外同类型高校研修,学习国际经验。

(5)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水平无法满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原因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或是从成人院校转型而来的,其大部分教师的学历相对较低,科研基础差。高职院校任课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导致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陈旧,缺乏正确的科研方法。而新引进教师大多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科研素质和能力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高职教师与普通院校教师科研应该有所区别,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高职教师的科研不应该只注重理论研究,应定位在应用性研究。科研课题要来源于实践,着重具体应用技术问题的研究。研究结果要运用于教学实践,引入职业教育课堂,充实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通过这些科研活动教师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6)高职教师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由于高职教师的来源的复杂性,教学理念的冲撞在高职院校尤其明显。一些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理念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的要求。而一些来自于普通高校的高学历教师的教学思想又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不相吻合。一些来自企业的教师教学方法又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性相悖。如何统一教学理念,使高等职业教育快速而又健康地发展,也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30-32.

[2] 王宏,李永刚.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7):56-57.

[3] 张亚.论新时期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1):33-34.

[4] 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76.

[5] 叶澜,白益明.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姜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5):67-70.

[7] 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5-8.

[8] 张新民.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及其本质 [J].教育与职业,2008(2):30-32.

[9] 袁广林.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10(5):13-15.

[10] 杨林生.教育行动研究与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评论,2008(2):47-50.

[11] 黄卫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其破解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7-71.

猜你喜欢
专业化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